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澳洲手机短信收费太高了!


电信业的垄断造成澳洲手机短信息收费居高不下,比比看,比中国高出了多少倍!

热带飓风在澳洲北部登陆

费德勒:曾险移民成澳人 怀念儿时澳洲时光


据2010年1月23日墨尔本消息,2010年首项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继 续第六个比赛日的争夺。在男单第三轮一场比赛中,瑞士天王费德勒直落三盘,以6比3/6比4/6比4,轻松击败蒙塔内斯,晋级第四轮。

赛后,心情不错的费德勒还透露自己小时候差点移民澳大利亚,差点就成为澳洲人了。

费德勒12岁时,在制药厂工作的父亲到澳洲工作了三个月。一家人非常喜欢在这里的生活,于是慎重考虑是否要从瑞士移民到澳大利亚。

“我记得我的父母好好地讨论了一番,我们是不是要从瑞士搬过来,”费德勒说,“最后,他们说:看,我们所有朋友都在瑞士。”同时,牛爸牛妈也很在乎孩子们的想法。 “虽然去澳洲很好,他们也很爱这个国家,但他们还是问了孩子们的意见。我们当时大致说 不管父母的决定如何都行。所有,最后他们决定留在瑞士。”

费德勒也很怀念在澳的日子:“那是一段有趣的时光。我们在墨尔本、布里斯班、凯恩斯市度假,这里的一切都增加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好感。那是一个美好的假期,但最终我们决定留在瑞士。”

费德勒与澳关系匪浅。他的两任教练托尼·罗切、皮特·卡特都是澳大利亚人。试想,倘若当初牛爸牛妈做出了不同的决定,那么澳洲体育史将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购买今天悉尼《Sunday Telegraph》获赠免费澳洲日太阳帽


购买今天在悉尼出版的《Sunday Telegraph》,可获赠免费澳洲日太阳帽,分别有淡蓝和淡黄两种颜色可供选择。

《Sunday Telegraph》每份售价: $1.8

事实上,今天在昆州布里斯班,南澳阿德莱德,新闻集团旗下在当地的报纸《Courier Mail》周日版和《The Advertiser》周日版都有类似购报附赠澳洲日太阳帽活动。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积极为海地灾区捐款

据2010年1月23日新华网报道,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后,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发起了为灾民急救、生活安置和恢复重建的捐款活动,截至23日晚,捐款额已达10.5万澳元。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主席约翰·麦克莱纳在接受华人社区捐款时,对华侨华人的慈善义举大加赞赏,并向捐款者
概述了海地目前状况及红十字会将对海地采取的帮助计划。

澳大利亚世界宣明会海地项目组代表保罗·罗纳多特别提到,对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林明池一次性捐款2万澳元表示感谢,善款有助于帮助海地儿童及其他灾民尽快得到物资及救援。

澳大利亚当地知名华人妇女组织澳大利亚慧贤会荣誉会长、新州前上议员何沈慧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助人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希望大家伸出友情之手,帮助痛失家园的海地人民。

澳洲华人公益金创会主席、新州前上议员黄肇强呼吁,捐助海地灾民刻不容缓,希望华侨华人一如既往热心捐款,帮助那些缺水缺粮、一无所有的灾民。他表示,将在华人社团庆祝“虎年”晚宴中加上筹款项目,向海地灾民奉献爱心。

墨尔本美资仓储超市Costco最新优惠促销


墨尔本美资仓储超市Costco最新推出优惠促销活动。

具体优惠幅度可点击查看

澳大利亚地方高官称赞悉尼华人侨社的贡献

据2010年1月23日新华网报道,澳大利亚地方政府高官22日应邀出席悉尼36个华人侨团联合组织的庆祝“澳洲日暨迎新春”晚会,盛赞华侨华人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胡山、澳大利亚联邦议员杰森·卡尔、联邦议员尼诺恩·考沙巴,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尼克·拉力、上议员查尔思·赫思,以及华侨华人代表500多人出席晚会。

尼克·拉力代表新州州长肯尼立致辞时,回顾了澳中两国之间自18世纪30年代起建立的友好往来的历史。他称赞当地的华侨华人始终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与当地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增添了光彩,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胡山在致辞时对悉尼西区华人侨社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团结一体给予高度评价,感谢他们为中国四川大地震、维州森林大火、台湾“8.8”水灾多次举行赈灾活动,以及为老人福利建设踊跃捐款,称赞他们为促进中澳友谊做出了成绩。

晚会的组织者利用这次聚会发起了为海地大地震赈灾的活动。以澳大利亚明月居士林、澳州钦廉同乡会和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为首的侨团代表纷纷慷慨解囊,带头为海地灾民捐款。

墨尔本东区Burwood成房产热点 华人买家占八成


Home owners in Burwood saw the median house value in their suburb rocket a staggering $1652 a day in the last three months of 2009, to $810,000.Matt Lockyer, of Cooper Newman Real Estate, said Chinese investors were fuelling Burwood's record growth, with prices particularly hot on homes close to Deakin University.

据2010年1月23日《Herald Sun》报道,墨尔本东区房价持续走高中,Burwood中位房价从658,000澳元大涨23.1%至810,000澳元。

当地一家地产公司的房产经纪表示,华人投资者将Burwood房价推高至历史最高记录。该公司80%的买家是华人。
"Burwood has surprised everyone. It is (selling) like hotcakes. Eighty per cent of our clients were Chinese buyers."
点击查阅墨尔本各区最新房产中间价位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购买今天《Herald Sun》获赠免费澳洲国旗帽


今天在墨尔本花费$1.5澳元购买周六的《Herald Sun》,可获赠免费澳洲国旗帽,给小孩子带上挺好玩的。

周六的《Herald Sun》每份售价:$1.5

墨尔本房价起飞 一天上涨$766 四季度飙升$70,500

不管愿不愿意,数据说明一切:

过去一个季度里,墨尔本房价起飞,平均一天上涨$766澳元,一个季度中位房价飙升了$70,500澳元。

今天墨尔本两大主流报纸《The Age》和《Herald Sun》都有详细报道。

澳洲人对房产市场信心爆棚

据2010年1月23日《悉尼晨锋报》报道,西太银行-墨尔本学院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澳洲人对未来本地房产市场信心爆棚,只有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会下跌,而高达87%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扬,更有25%的人预期房价将飙涨超过10%。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澳人担心超重影响性生活 中国人吃减肥药全球最多


一项全球性的新调查显示,澳洲人最担心的是体重与及它对性生活的影响。

一半澳洲受访者表示非常关心腰围大小,同时暗中希望配偶减肥。多数澳洲人曾最少进行一次减肥,女比男多,这点不令人诧异。大约四成澳洲人常感到有压力要瘦身。

人们又担心肥胖会影响工作表现。这些想法是在一项大规模调查中透露的,调查由《读者文摘》进行,受访者约六千人,来自16个国家。

有关体重会影响房事问题,澳洲人对此最为担心,52%受访者认为超重“严重影响”性生活,这个比例与墨西哥相同,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以全球而言,澳洲是最多人节食的国家之一。81%澳洲女性曾最少减肥一次,男性佔63%,这方面澳洲在16国中排名第四。芬兰、美国及荷兰排在澳洲的前面。

中国人服用减肥药者最多,占受访者37%,澳洲受访者仅20%食减肥丸。

澳洲人对减肥的观念正确,注重运动及健康饮食,但有六成选择节食。9%用吸烟试图减肥。对减肥问题,澳洲人承认自己有责任。

只有22%澳洲人责怪父母,使他们天生肥胖,但七成俄国人认为错在父母。

三分之一澳洲人认为肥胖“严重影响”职位晋升机会。4%受访者称要节食以讨好老板。

香港首富李嘉诚在澳洲子公司破产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建公司宣布,持有19%权益的澳洲公路公司Connector Motorways宣告破产,Connector持有悉尼兰高隧道( Land Cove Tunnel )。

长建1月22日发布公告称,持有19%权益的澳洲公路公司Connector Motorways由于债权人拒绝再就债务予以宽限,已委任 Korda Mentha为破产管理人。

Connector持有全长仅3.6公里的悉尼兰高隧道,以及相连的军事路电子收费路段,总投资16亿澳元。长建原占40%股权,于07年将持股量降至19%。

澳洲检疫处吁华人春节期间规范携带及邮寄物品

据2010年1月22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澳洲检疫及检查服务处(AQIS)呼吁华人为2月14日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做好检疫准备。这是因为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将前往海外度假,留在澳洲的人们也会收到来自海外的美好新年贺礼。

AQIS在农历新年期间工作十分繁忙,以保证澳洲免受外来虫害和疾病的侵袭。新年期间检疫危险品包括鲜竹笋、柿子、龙眼、柑橘、鸡、猪肉腊肠、荔枝和莲子。 其他具有检疫危险必须向AQIS申报的物品包括牛肉干、香料、中药以及含蛋制品。

去年,AQIS在农历新年期间没收了46,000多件检疫危险品。在乘客行李以及来自庆祝农历新年的国家的邮件中发现的最常见危险品包括:干肉和腌肉,中药,奶粉和乳制品,新鲜或干制的柑橘类水果。

AQIS 发言人,乘客及邮件部总经理Chris Parker博士呼吁人们在来澳洲旅游或者寄送物品来澳洲之前,要熟悉澳洲的各项检疫法规。

Parker博士说, 许多国家的虫害和疾病如果进入澳洲,会给动物和植物造成灾难性损害。 这些虫害和疾病可能是由人,动物制品(例如肉类),或者是植物产品(例如柑橘类水果)带入澳洲。

旅客应当知道,所有入境行李必须经过X光,侦查犬,或者是检疫官员的检查。所以请您务必在入境旅客卡上申报检疫物品。

“物品申报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被没收。许多情况下,经过检查后的物品都会归还给您。有些物品需要进行处理以保证安全。但是在无法处理的情况下, 这些物品将不能进入澳洲。”

国际邮件也会被检疫官员检查。根据检疫风险的大小, 物品可能会被归还、进行安全处理、退回给寄件人或者是销毁。将物品退回寄件人或者进行安全处理,需要支付费用,并且邮件会推迟送达。

澳洲天价学费成推手 留学生兼职沦为性工作者


Yuri hadn't worked as a prostitute before arriving in Melbourne from South Korea two years ago and very few people know what she does to pay for her study.

据2010年1月22日中国新闻网援引《Herald Sun》报道,日前,维州政府的一份机密报告指出,维州的性工作者有1/4是大学生。报告中写道:“色情业工作相对‘轻松’,短时间内就可获取丰厚的金钱回报。基本上,大学生们很容易把从事色情业当做既不耽误学习,又可解决经济困难的最佳兼职工作。”

这份报告是维州消费者事务厅长罗宾森(Tony Robinson)委托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报告称,澳洲高等学府的天价学费常常变成推留学生下火坑的罪恶之手。报告叙述了一名女留学生的切身经历。该女生在一家合法妓院工作时撞上了前来消费的大学导师,俩人双双傻眼。她在受访时说:“我来留学是想获得澳洲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没有奖学金,而学费又那么贵。我不想缺课打工,而这样的工作时间不会影响学习。”

报告显示,从事色情业的大学生通常在合法妓院中工作。“在合法色情业中,年轻的女大学生很受欢迎,能够吸引出手大方的客户。”而男留学生则会在妓院中担任经理一类的工作。

韩国留学生Yuri就是众多卖身求学的海外学子中的一员。去年,她一直在墨尔本内城区一家合法妓院内工作,收入颇丰。说起工作地点,Yuri赞不绝口:“那里很干净也很安全,我的客户都是些真正的绅士,而且老板对我也很好。我和在那里工作的很多女孩都成了好朋友,其中有好几个也都是留学生,她们挣钱也都是为了交学费。”

Yuri是两年前来澳洲留学的,她也不是一开始就进入色情业工作。“我每年要交2万5千元的学费,如果不在妓院打工,我根本没法负担在墨尔本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我做这行觉得挺自在的,但是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这件事被家里人、朋友、同学发现。”几乎没有人知道Yuri的学费都是怎么来的。“我刚到墨尔本时曾想找别的工作,但那时我的英语不好,我曾在韩国餐馆里打工,可是薪水很少。我开始感到绝望时在杂志上看到了妓院的招聘广告,一开始我很犹豫要不要申请。这对我是个重大的转折点。我去妓院面试的时候,老板的态度让我觉得很放松,所以我最终豁出去了。”

Yuri表示,她的学习很繁重,但是妓院的工作没有影响到她用功的时间。“一般我每周轮三天夜班,每天大概可以赚500元,有时候赚得更多。我已经存下了很多钱,所以现在我每周只上一天班。”Yuri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墨尔本,从事时尚业工作。“一旦我找到了全职的时尚业工作,我就不干这行了。

澳警方破获价值2000万澳元贩毒大案两名华人被捕


The 50-kilogram haul of crystal methamphetamine had been sent from China to Melbourne earlier this month and was delivered to an address at Glendenning, in western Sydney, yesterday.

据2010年1月22日《悉尼晨锋报》报道,本月早些时候,一个重达50公斤的冰毒包裹以汽车零配件的名义从中国寄往墨尔本,然后于转寄到悉尼西区的Glendenning。

澳洲联邦警方根据情报一直对这个包裹全程监控。昨天拘捕两名涉嫌华人,年龄分别为47和31岁,起获了50公斤重冰毒,市价大约2000万澳元。

如果经法庭审理罪名成立,最高刑期为终身监禁。

澳洲移民部抓11名华人黑工 一人深夜逃脱羁留所

据2010年1月22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18日被澳洲移民部截获的11名做泥水,打黑工的中国男子,其中一人20日深夜逃脱。

这些中国人是在18日早上被移民部南澳执法组人员突击搜查阿德雷德东北区VALLEY VIEW一民居时被截获,涉嫌在当地的地盘做泥水工人,打黑工。其中8人是黑民,在澳洲已逾期居留,其余3人所持签证不准工作。

11人事后被送往阿德雷德西区的西列治民(WESTRICHMOND)BRITTON街一民居,作为临时羁留,等候发落。

迄至20日晚11时许,移民部人员才发现一名中国男子失踪,疑已逃出区外。

移民部一位发言人21日向该报表示,当局仍未决定怎样安排余下的10名中国人。

移民部严打阿市地盘黑工,自上月以来,已先后截获20名做泥水的中国人。

发言人表示,逃脱的男子20日仍未被寻回。一般相信,打黑工的中国人在阿德雷德有联络人。

2010年版全方位为中国同胞比较澳洲和加拿大

转载自2010年1月20日文学城

我想目前中国人上广泛认为适合移民国家主要有四个: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中美国和新西兰因为各自都有很严重的劣势(前者要求 太高,后者经济不够发达)目前中国移民大多集中在澳洲和加拿大。本人拿了国内大学学士去了加拿大ubc读硕士,毕业后申请美国的学校未果,经过多方考虑移民去了悉尼,我想我还是有资格比较一下这两个国家的。

首先介绍一下两个国家的概况吧,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澳洲人口2000万,国土面积770万平方公里,2008国内生产总值1,015,217 (millions of USD,下同)总量排名世界14;人均生产总值47,498 USD,排名世界11;加拿大人口2700万,国土面积997.61万平方公里,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400,091 USD,排名世界11;人均生产总值42,031USD,排名世界17。数字上看加拿大都要略逊一筹,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趋势,(更权威的世界银行资 料)也可以去wiki百科查询。

从经济上看,两个国家制造业都不是很发达,重工业基本都没有,强项都是农业和类似矿石这样的出口加工业,两国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农业出口国,但是作为发 达国家,两国的70%以上gdp来自于服务业,也就是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

事实上,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国家重视制造业,而且越来越少(补充,上次没有介绍失 业率方面的数据。加拿大2008年12月失业率是8.6%,澳大利亚2008年 12月失业率是5.5。不要小看这3%的差距,这在经济领域是非常大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加拿大人来澳洲找工作的原因。关于失业率的数字,可以去 google搜索。)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对两国经济都有影响,但是显然加拿大受影响更大,因为加拿大大部分出口都是出口美国。澳洲则幸运的躲过了经 济危机,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避免经济衰退(技术上讲连续两个季度GDP下降被定义为衰退),也是第一个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发达国家。(这里要称赞一 下澳联邦储备银行应付得当,事实上很多金融学家都认为澳金融体系才是世界上最好的)

评价:澳大利亚远胜加拿大(失业率相差太多了)

国际政治上看两国都是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是七国集团的成员,虽然排最后,不过也很值得骄傲。但是在各自区域上来看,加拿大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澳洲在自己的区域则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在亚太范围有更强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高官一半以上出自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

评价:打成平手。

气候上澳洲在南半球,加拿大在北半球,差异很大,至于哪里更好,自然是各有所好,就我个人感觉,澳洲比加拿大最好的一点就是气候了。我在温哥华呆了一年 半,那里的气候基本上和中国东北差不多(我本科是在哈尔滨念的),夏天要比哈尔滨凉快,冬天户外要冷一点,但是只要待在室内,你是不会感到冷的,但还是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生存。这还是加拿大气候最好的温哥华。

澳洲就不用多说了,作为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冬天有几天会冷,夏天有几天会热,剩下 的330的多天简直就像是度假。两国自然环境都很好,很适合人类生存,澳洲更是平均寿命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加拿大排名世界第五,第一是日本(其实澳 洲很多人死于酗酒吸毒,如果减去这些人,应该可以超过日本。)

评价:澳洲大胜

教育上不太好比较,我本来以为加拿大毕竟是在北美,应该要好一些(当初就是冲着北美去的),不过有两个资料可以参考,一个是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澳洲 有8个大学排名世界前100,加拿大只有4个。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难说,不过个人感觉可能是因为澳洲学校的海外学生数量要强于加拿大,所以造成在国际声 望好一些,另外加拿大不少优秀的学者都被美国吸引走了,毕竟加拿大和美国税收上差距太大了。当然,加拿大本土的好学生也基本都被美国吸引走了,很多美国不 怎么样的都来加拿大读书。不过加拿大的学费要比美国英国和澳洲便宜不少,我在ubc时候学费只有3600(当然,ubc也确实比别的学校便宜,多伦多就要 贵好多(忘了说,当时我在 ubc有半奖),表妹在澳洲读master一年要20,000。生活费和房租,目前澳洲要比加拿大高50%,因为澳洲经济红火,加拿大经济低迷。世界大学排 名太长了,自己去google搜索times + world university rank 2010就好了

评价:澳洲略胜,澳大利亚胜在教育质量,加拿大好处是学费和生活费都差不多只有澳洲60%。事实上去澳洲留学费用已经超过英国,和美国有一拼了


自然资源可能是澳洲和加拿大在世界上范围最强的了,2000年联合国千年领袖会议上公布了一份各国人均自然资源排名,澳洲第一,加拿大第二。具体哪些资源 不太清楚,澳洲各种矿石很丰富,加拿大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两国都有很多的天然气资源,未来提倡清洁能源,所以最近两国都谈成了大笔天然气合同。(这几年拜 中国印度所赐,澳洲矿业发展飞速,从国内媒体没事就是铁矿谈判就知道澳洲能赚多少钱了)澳洲很多政客口头禅是:“we are the lucky contry。”说的就是澳洲地下大量的资源。(随便去google一下lucky country)

评价:澳洲略胜

移民政策上,我不太好说,因为都是找别人帮忙办的,加拿大应该比澳容易很多,因为很多人可以不考雅思,澳洲雅思5分或者6分是必需的(其实技术移民 英文都不差)很多移民到加拿大的是不具备移民澳洲的资格的。移民来源应该都差不多,大多是亚洲和英联邦的南非这些地方,不过感觉加拿大每年要流失到美国一 些高素质人才,另外加拿大的黑人明显要比澳洲多,澳洲的移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英国和欧洲国家的,加拿大的欧洲移民就很少。

加拿大五大移民来源国:印度菲律宾中国巴基斯坦伊朗,都是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同时没有发达国家移民;

澳大利亚六大移民来源国:新西兰英国中国南非印度印尼新西兰英国南非(南非移民都是南非的白人阶层)都是发达国家。资料可以去google 澳大利亚+移民来源国或者加拿大+移民来源国
  
评价:打平,加拿大移民政策宽松,澳洲移民素质略高

福利方面不用多说了,这是中国人移民最大的原因之一,两国基本都很优越,当然,是建立在你交好多税的基础上,似乎唯一比较重大的差别是退休金的发放上,澳 州是18岁以后在澳洲住满10年就可以领全额退休金,加拿大要苛刻一些,必须住满40年,少住一年就减去四十分之一。(福利方面,目前明显是澳洲好一大 截,因为澳洲政府目前有大量的财政盈余,像去年澳洲政府给每个澳大利亚居民每人补助900澳元现金刺激经济,现在澳洲每生一个小孩大概有6000澳元的补 贴,同时每周都有额外的津贴,这个加拿大是没有的,同时澳洲人的退休金也普遍高于加拿大,退休金的数字和儿童补贴可以去澳洲和加拿大移民局网站查阅。同 时,新移民找不到房子可以申请澳洲政府的租房补贴,加拿大似乎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我找不到详细资料)

评价:平手(现在澳洲略胜)

同中国关系上,澳洲因为和亚洲地理位置的接近受益很大,今年以来澳洲政府正在和中国商谈自由贸易协定(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一旦成功,则很可能最终形成中 国+日本+韩国+澳洲的共同大市场,加拿大和中国经济上往来很少,基本都是进口中国商品和出口农产品,贸易额相比澳洲可以忽略,两国关系也很平稳,没有太 好也不很疏远。

评价:澳洲全方位胜

物价方面大概是澳洲最大的劣势了,经过我个人的比较,现在澳洲市场上商品价格普遍大概是加拿大的两倍左右甚至更高,很夸张。举几个例子,385ML的 COCOCOLA饮料24个,一般就是5.99加元,便宜的时候4.68就可以买香蕉:最便宜,0.56/公斤白菜:0.89/公斤澳洲 呢:24*385ML,14.56AUD香蕉:1.99以上白菜2.45以上把再说三文鱼,加拿大的冰冻的就4元/公斤,澳洲要20/公斤龙虾:12/公 斤,澳洲要20以上把.

评价:加拿大狂胜,澳洲物价太贵了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房价了,这对新移民来说至关重要。这个因为两国都有很多城市,比较难比较。但我就拿两国最大的城市悉尼和多伦多比较吧。虽然找不到 具体数字,不过以我对两个城市的了解,保守估计,悉尼的房价至少在多伦多的两倍以上,自从奥运会之后悉尼房价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目前的汇率,看来悉 尼的平均房价甚至已经超过纽约和伦敦,很夸张吧,但这是事实,澳洲蓬勃的经济使得全球投资者都去悉尼投资。甚至澳洲边远的城市如佩斯,平均房价大约50万 澳元,相当于43万加元,可以在加拿大买个很好的房子了。

评价:加拿大大胜,澳洲房价太贵

感觉澳洲和加拿大比,澳洲就好像是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什么都贵,但是居民收入也高一大截,同时还有很多外国人来旅游投资,自然物价房价也高了

加拿大就像是重庆成都这样档次的城市,工资低,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最低工资为9.5cad,澳大利亚联邦法定最低工资14.31 aud,所以工资方面加拿大也比澳洲低很多,据两国统计据统计,加拿大成年人平均周薪830.加元,澳大利亚成年人平均周薪约1200澳元,差距很大。但 是相对的加拿大消费也低,像每人都喝的咖啡,加拿大tim horton我当年大概是不到两块一杯,现在不知道多少了,澳洲一般在四块左右。收入低,消费低,生活一样挺精彩。(关于最低工资的数字,均取自各国税务 局的官方网站,网友也可以去google搜索,加拿大+平均周薪或者澳大利亚+平均周薪。刚去的新移民一般拿的都是最低工资,所以你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加 拿大的华人新移民找不到工作自杀,但是从来看不到澳洲华人的负面新闻)

综上各种原因,我还是选择了澳洲而不是加拿大,希望国内有移民意向的首先明白,加拿大虽然离美国近,不过想取道加拿大去美国工作还是很难的,一样要 签证,最大的好处是加拿大可以开车去美国,而澳洲一定要坐飞机(废话,能去美国谁去加拿大)现在因为加拿大经济不景气,加拿大人都想各种办法移居美国,很 多加拿大人在大学甚至高中时代就去美国读书换取身份,当然也有很多人保留加拿大国籍在美国工作,知名度很高的就有刚刚去世的那个著名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名 字忘了),像墨西哥一样,加拿大正在被美国边缘化的越来越差。另外,澳洲的华人感觉要比加拿大少一点,在加拿大不会说英语照样获得自由自在。(澳洲华人比 加拿大少很多,因为加拿大吸收的主要都是中国人印度人和亚洲人;澳洲的欧洲移民很多,甚至比亚洲移民还多)

澳洲没有种族主义?悉尼出现反移民传单


ANTI-IMMIGRATION leaflets posted in letterboxes in the inner-west have outraged ethnic community leaders and a senior Federal Government official.

据2010年1月22日《悉尼晨锋报》报道,近日,悉尼内西区居民的信箱中出现反移民传单。传单上写道:
过去四年共有600,000移民抵达澳洲,这一数字超过了整个塔斯马尼亚州的人口,也超过了土著人的数量,超过了纽卡斯尔市的人口,超过了我们的需要。
这是一个匿名组织领导的反移民运动的一部分,该组织的标记是传单右下角的三角形标记。

这一事件发生在1月26日澳洲国庆日之前!

触目惊心 澳青少年飙车问题引发社会震动



惨不忍睹 维州致命惨剧造成一车五人丧生
触目惊心 澳青少年飙车问题引发社会震动

这是2010年1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东方先驱报》头版头条标题,由本人执笔。

《东方先驱报》每周四、五午间开始,在墨尔本各个华人聚居区 Box Hill、Glen Waverley、市中心唐人街、Doncaster、Springvale、Prestron、Footscray等华人超市、中餐馆门口都可以免费拿到,欢迎取阅,并提宝贵意见。这篇Cover Story的摘要如下:
1月17日星期天凌晨,墨尔本北郊发生一宗致命车祸,一辆福特大马力劲车高速飙车,失去控制,撞向路边一棵大树,车辆断为两截,车内五名年龄介于15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当场丧生,坐在后排的女孩成为该起惨剧中的唯一幸存者。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维州助理警察总监Tim Cartwright表示,驾驶肇事福特新款XR 6的19岁P牌青年男子当天凌晨1时50分载着其他五人离开墨尔本东北区Ivanhoe一个派对,在Mill Park的Plenty Rd失控,当时路面情况正常。汽车冲过一个十字路口,全车失控打圈,再返回路面,然后拦腰撞向路旁一棵大树,由于冲力太大,将大树连根拔起,再将汽车断成两截。据估计,当时汽车撼树时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40公里,简直是疯狂。据报附近居民较早时投诉该处路面当晚有人在斗车,并有知情者举报肇事司机撞车前曾经饮酒。

服务有30年的救护员Ron Mcleod表示自己从未遇到这么恐怖的车祸,救护员要先将压住女孩的三具遗体移除才可将女孩救出。

如此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就这样在“砰”的一声巨响中嘎然而止。这样的惨剧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经常能在路边看到绑在树上的十字架和花束,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类似的车祸画面。

据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治安、道路和汽车安全性都在改善,澳洲每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却没有明显下降。去年全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509人!几乎可以比拟“战争”。

我想起几年前发生在墨尔本东南华人聚居区Glen Waverley的香港新移民陈雯佳被撞身亡案。这名年仅36岁的华裔女子,好端端在一个公共汽车站等候巴士,却飞来横祸,被一辆失控的福特汽车冲上人行道活活撞死!身后留下两个分别为10岁和14岁的儿子和她的先生邱宗立;

我又想起2006年12月,在悉尼市中心,一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横穿George St时被一辆P牌司机驾驶的小货车撞死,年仅22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最近,联邦政府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澳洲驾驶人士的道路安全意识很差。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承认他们在驾车时超速行驶、发送短信、打电话、疲劳驾驶或酒后驾驶。近四分之一澳洲司机曾在过去两年中超速被抓。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在安全驾驶的情况下超速是可以接受的;而2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11%的人承认开车时经常超速至少10公里/时。维州司机是最守规矩的,只有22%的人认为可以在限速60公里路段车速超过65公里。这与维州自2002年起广泛设置误差仅为3公里/时的测速照相机不无关联。

全国34%的受访者认为在限速60公里路段超速绝对无法容忍。60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态度更是坚决。然而,大多数人对交通违章的惩罚措施冷嘲热讽,58%认为交通罚款全为“创收”。

该调查还显示,疲劳驾驶仍然是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六分之一受访者承认曾在开车时打瞌睡,更令人不安的是43%的人表示这种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61%的被调查者承认在开车时使用手机,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为47%。有16%的人开车时发送手机短信,30%的人阅读手机短信,34%的人打电话。

联邦交通部长Anthony Albanese表示,该调查所描述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减少交通事故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另一方面也需要个人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他说,“人们在开车时还发短信,显然不能集中精力驾驶,不仅将自己也将他人置于危险之中。”

当我们看到,澳洲年轻人中吸毒后驾车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三分之一连续长途开车3小时以上也不愿意中途休息等等触目惊心的新闻时,你会担心,开车行驶在澳洲的道路上,即使你多么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撞别人,也架不住人家要撞你。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能做到的,还是循规蹈矩,遵守路规,努力不超速,驾车不沾酒,喝酒不开车,"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

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路上那些开快车的争分夺秒,左冲右拐,往往到了下一个路口还是在前面乖乖地等红灯,也就是说,他争来抢去并线超车,往往也就快了一个车身的距离,却平添那么多的危险和隐患,这又是何必呢?

“车祸猛于虎”, 一定要小心!在澳洲,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危险了,远比被抢劫、被偷盗、被殴打等的几率要大。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和平安,请千万谨慎驾驶、小心行走,过马路时更要加倍当心,“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澳洲人口高速增长助推房地产价格


The Fact:

未来几十年,澳洲将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爆炸局面,这将给本地房产市场需求注入强劲动力。

据联邦财政部预计,到2050年,澳洲人口将由目前的2200万元增至3500万元。

业界顶尖杂志《澳洲房产投资》副主编Matthew Liddy表示:澳洲出生人数、移民人数正以创纪录速度增长,死亡率也处于历史低位。这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澳洲人口将会高速增长。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必然导致住房需求大增,这将对未来房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RP Data 和 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联合调查显示,26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因为人口快速增长而不断推高,从而带动当地房地产市场。

墨尔本人口增长迅速区域为:Coburg、 Cragieburn

留澳学生:该如何续写移民梦


据2010年1月22日中国网报道,澳洲TAFE学院已经火了好些年,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学习周期短、费用低、移民加分高。想移民澳大利亚的学生心内自然会算一笔账:读 TAFE,花两年学费,再加上等待申请,最多4年也就移民了。回过头来读本科能享受当地人的福利;

而读本科,花着比当地人高一大截的学费不说,移民加分还没 TAFE专业高,……一笔账算下来,TAFE学院想不火都难。

可是眼下,澳洲移民政策出现了大变化,致使许多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生处在了尴尬的境地。现在这些学生最想问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移民梦继续下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新闻背景]

TAFE,是澳大利亚颇具特色的一种职业教育,以课程实用性强、毕业生实践能力高闻名。而澳大利亚多年来一直处在技术工人短缺的状态,这促成了职业教育与移民的“联姻”。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紧缺职业名单,在澳TAFE学院里接受培训的国际学生,如果其专业在名单之中,就可以得到最高达60分的移民加分。有了这加分,大部分人都可以成功移民澳大利亚。

但是近期,,事情出现变化。2008~2009年,澳移民政策出现多次调整,紧缺职业名单屡现变数。厨师、西点师、美容美发等职业从名单上消失。随后,澳5所TAFE学院倒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月早些时候,《悉尼先锋晨报》又披露了澳移民局的《意见征求稿》,透露13万多技工类海外留学生移民澳大利亚的梦想有可能化为泡影。

[解读]

“其实澳洲在技术工人方面仍有缺口,之所以调整移民政策,是因为很多通过紧缺职业移民的人并没有从事紧缺职业。澳政府对政策的不断调整就是希望真正拥有职业技能,并且会去从事相关专业的申请人能成为新移民。

留学专家说:“澳洲移民局官方网站上的最新消息显示,通过职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成为技工类学生移民的关键点。 ”首先,学生要有900小时的工作经验或者找到一份全职12个月以上的工作,以此获得18个月工作签证;工作期间,移民局会不定期抽查;最终,申请人要拿到雅思4个6分才能通过评估机构(TRA)的评估,进而申请移民。
TAFE学生——梦的出口仍在

出口一:最好在留学之初就选择提供带薪实习机会的学校和专业,或者在学习期间多参与实践,以便在毕业后申请18个月工作签证。有了这一签证,移民的梦想就能继续。

出口二:澳大利亚学制灵活,从TAFE学院拿到专科学历后,可以转读本科,通常一年半就可以拿到本科学历。本科毕业后移民会更容易。

[专家提醒]

澳洲留学专家指出,成功留学移民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目的国的政策。虽然现在澳洲的移民政策有了调整,从前最火的技工专业热度不再,但我们还要看到—— 会计、工程等专业未受到影响,仍然是就业、移民的好选择。此外,还有一些新兴专业涌现出来——幼儿服务、电器装配、翻译、精算等都在就业、移民方面有很大优势。“更重要的是,不能盲目扑向所谓热门专业,一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愿望。这样即使最终不能移民,也可以回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 ”

全球经济自由度排行 香港连续16年居首 澳洲第三

据2010年1月21日新浪网报道,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香港连续16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但得分较去年下降0.3分,其中贸易自由度、货币自由度及贪污影响的范畴均失分。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整体得分亦下跌;澳洲排名第三。

中国排名就下跌8位至第140位。受金融海啸影响,各国政府出手救市干预市场,今年全球经济自由度亦平均下跌0.1分。

《华尔街日报》及传统基金会昨公布201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在183个经济体中,香港取得89.7分,连续16年名列榜首,但得分较去年微跌0.3分,其中在贸易自由度及货币自由度方面,因食品及电力标签增加贸易成本,及政府干预电费车费等而失分。

排名第二及第三的新加坡及澳洲,分别得86.7及82.6分,其中新加坡较去年下跌一分,但在政府支出、贪污影响及劳工自由度方面,表现都比香港好。中国内地则排名140,较去年下跌8位,得50分,被列为经济“较不自由”的国家,因为内地经济由政府主导,投资掣肘大,加上贪污问题及劳工自由度低。澳门及台湾分别排名20及27位。

至于,今年全球经济自由度平均分亦较去年低0.1分,是编制指数以来第二次出现下跌情况。报告指金融海啸后,各国政府出手救市,变相干预市场影响经济自由。

戴凯里:澳经济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

据2010年1月21日网易财经讯报道, 统计局今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北京观察邀请到财经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前三菱日联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田夫以及、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戴凯里对数据进行第一时间解读。

澳大利亚经济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

统计局今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7%,去年第四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7%。戴凯里表示,对于这个数字来说,并不是特别感觉到意外。澳大利亚的经济相当一部分靠出口,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经济应超市场化方向发展

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戴凯里指出,投资增长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投资的市场环境。他说澳大利亚的投资,多是市场投资,政府的控制会直接少一些。

他说澳大利亚政府的市场化思维会强烈一些,例如对铁矿石市场来说。澳大利亚方面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购买者,所以随着需求增大会将市场价格提高,而中国方面则认为,最大的买者应该获得优惠。所以,从经济的发展啥告诉你来看,投资应该更注重一种市场的自发行动,政府应该遵循市场,并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昆州考拉母子被射伤 小考拉性命堪忧

据2010年01月21日新华网报道,考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其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人们喜爱。日前,澳大利亚一对考拉母子被人用枪射伤,牵动许多人的同情心。虽然考拉妈妈手术后情况稳定,但小考拉性命堪忧,存活只有一半的几率。

这对考拉母子19日晨在昆士兰州北部被人发现。它们当时身负严重枪伤,后被送到野生动物医院接受救治。考拉妈妈经过手术腿部子弹被取出,目前情况已无大碍。小考拉腹部和肋骨部位各中1发子弹。子弹在小考拉体内存留逾10天,伤口感染,其手术后存活率仅为50%。

昆士兰州政府21日表示,有关法律规定,残忍伤害考拉为重罪,肇事者可被判处入狱2年或罚款30万澳元。有关部门正加紧缉拿“凶手”。

打太极治抑郁糖尿病 澳华裔博士新发明效果好

据2010年01月21日 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澳洲昆士兰大学华裔博士刘新设计的一套运动,以打太极为主,被称许产生突破性的效果,可治疗抑郁症、糖尿病及痴肥。

刘博士是著名的身心治疗专家,他说初步试验显示,上述运动的效果极为令人鼓舞。有大约50人志愿参加称为SMILE的运动计划,为期三个月,他们有抑郁及痴肥问题。结果,在参加计划者之中,有抑郁症者的病情由60%降至20%。他们的体重及腰围,亦大幅度减少。

现计划扩大试验,有大约二百名志愿志参加,进一步确认该计划的效果。这个扩大计划已获得全国心脏基金会及BEYONDBLUE心血管病及抑郁症研究计划资助,拨供的资助是它们历来第二大宗拨款。

刘博士称,计划中不涉及改变饮食和强度大的运动,但在短期内产生良好效果,甚是令人鼓舞。

参加者除了在抑郁及痴肥方面有改善外,还改善了睡眠,更有活力,增加自尊,提高自信。运动的项目主要是打太极,加上传统的西方体操,利用本身的体重来协助。刘博士说,他设计这套运动,成功的秘诀是“温和与及有趣”。

悉尼好市围华裔频遭电话勒索 议员市长高度关注

据2010年01月21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悉尼好市围区的州议员格宁及好市围市长菲腊森信一同表示,最近两个月里,有不少好市围华裔居民接到恐吓勒索的电话,情况严重,所以特别联合发表新闻稿,提醒大家要小心提防。

所有此类案件发生过程都是一样,先是有小孩在电话中叫喊求救谓被绑架毒打,跟着一名操福建口音的男子以普通话用恐吓言词谓已绑架小孩并勒索50,000元赎金,更指明要将款项汇到在中国大陆、香港或台湾的户口,否则便对小孩不利等等。

格宁表示大部份接到电话的居民都发觉到这是骗局,没有付钱给骗徒,但也有部份居民出于惶恐惊慌及担心小孩的安危而把款项汇出。

格宁又说:“这类案件数字一直在上升,所以我非常重视这问题,我更呼吁好市围华裔居民要提高警觉。”

格宁更提醒大家道:“如匪徒不让你在电话确实那小孩是你的儿子或女儿,又愿意把赎金金额大幅减少,那经已可以肯定是骗局了。”

而好市围市长森信更指出骗徒是利用上网的电话系统来犯案。森信说:“这种系统是很难追查到电话的来源地的。无论如何,我依然鼓励接到勒索电话的居民要去报案,好让警方掌握充足资料追查骗徒行踪。”

治安委员会主席黄纪严市议员表示去年十月底格宁部长与好市围市政府、好市围警局及华人服务社特别为华裔居民联合举办了一个治安座谈会,当时警方也有谈及电话行骗的罪案。

 其中出席那次座谈会的一些居民最近虽然也有接到勒索电话,但因从座谈会中学到预防的心理准备,所以没有受骗。故此,黄纪严准备日后为大家多点举办关于治安的讲座,对社区是有一定裨益的。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未来三月澳洲南部各州气温低于往年

据2010年1月20日《The Age》报道,从今年二月至四月的未来三个月间,澳洲南部的气温预计会转凉。维州、塔州和南澳阿得莱德的气温将低于往年正常时期。

而悉尼和澳洲北部就截然不同了,那里会比往年更加热。昆州大部份地区气温会极度炎热。北部炎热气温的预测是因为澳洲周边海洋的气温变暖,尤其是现在厄尔尼诺气候类型所引发的太平洋变暖所致。

威廉王子枪法如何?

澳移民部阿德雷德抓20名中国黑工 将驱逐出境


据2010年1月21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澳洲移民部执法组人员近两个月来在阿德雷德行动,已先后截获20名中国人打黑工,非法担任抹灰的泥水工。

其中11人是19日在阿德雷德东北区VALLEY VIEW一民居内被截获,全部是男性,8人是黑民,其余3人涉嫌违反签证规定。各人已被移民部羁留,等候被驱逐出境。

移民部20日仍在调查上述人士是在什么情况下受聘,包括是否有中间人安排供应劳务。

自从十二月以来,移民部在阿德雷德的人员已先后截获和羁留20名中国人在当地建筑地盘打黑工,做泥水工作。

移民部发言人表示,今次行动是向个别人士及雇主发出警告,移民部不会容忍非法工作及违反移民法例。

“移民部有决心,要确保移民及签证计划完整”,发言人说。

“行动证明如果非法工作或聘用黑工将无所遁形。”

“雇主有责任向移民部查核所聘用的人士是否有权在澳洲工作”。

聘用黑工的雇主以联邦法例起诉,一经定罪个人最高可判罚13200元兼入狱两年,公司最高可罚每名黑工6.6万元。

移民部并且设举报专线1800 009 623,方便国人举报黑工或黑民。

为实现碳减排目标 澳或大量削减移民配额

据2010年1月21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澳洲日报报道,建设一个大澳洲一直是总理陆克文的梦想,很多报告也显示,澳洲之所以能够避开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击,比欧美各国更快地走上经济复苏的道路,人口增長与移民输入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又时时威胁着澳洲东南部沿海城市,削減温室气体迫在眉睫,而人口不断增长势必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要经济还是保环境,这对澳洲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陆克文上台后推行积极的移民扩张政策,去年澳洲净移民增加了28.5万人,几乎是五年前的三倍,如果保持目前的移民规模和高生育趋势,澳洲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3500万。

财政部对人口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预估,结果表明,到2020年,澳洲碳排放量将从2000年的5.33亿吨增加到7.74亿吨,超过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这期间的人口增长所致。

20日,莫纳什大学人口统计学家Bob Birrell和Ernest Healy对财政部预估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移民大量涌入,数额之高足以再塞满17个像坎培拉这样的城市。如果想要保证移民和澳人的生活质量,政府就必须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密集型经济活动也将大大增加。届时,环境将承压,陆克文政府的碳减排目标也将很难实现。

联邦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承诺,截至2020年1月31日,将削减温室气体5%至15%。Birrell和Healy警告称,如果想要兑现诺言,陆克文政府就必须采取行动,而政府对控制生育率的能力有限,但完全可以限制移民配额。一旦控制住移民项目的规模,澳洲实现碳减排目标将会变得更容易。

澳洲广播公司将推出24小时不间断新闻电视台

据2010年1月21日国际在线专稿,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简称澳广)21日上午宣布,澳广将于2010年内推出澳大利亚首个全天候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

澳广执行总裁斯考特当天表示,该电视新闻频道将整合澳广目前分布于全国各州的分台以及12个驻外记者站和60个国内工作室的力量,为澳大利亚观众提供全面即时的新闻资讯。

为此,澳广将在原有新闻时政类节目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分别关注国际新闻、国内政治和经济话题的全新节目。同时,全世界44个国家的观众也能通过现有的卫星网络收看到该频道的节目。

澳维州警方承认印度学生遇袭存在一些种族主义因素

据2010年1月21日澳广报道,澳东南部维多利亚州警察总长奥佛兰说,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一些印度学生受到袭击,种族主义是其中一个因素。

奥佛兰警察总长表示,维多利亚州警方远在印度学生遇袭案受到民众注意之前,就已经着手处理这一问题。他说,根据警方进行的全面调查,发现百分之五十印度籍人士遇袭事件都是针对从事出租车行业以及在便利店工作的印度人。另外在抢劫案而非攻击性案件中的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印度人。

奥佛兰警察总长说,这些案件确实存在一些种族主义的因素,不过不能以偏概全。他指出,警方继续与印度学生合作提供他们维护安全的措施,警方维持治安行动的加强致使印度学生遭抢劫案件减少了百分之七,一些犯罪者也被绳之以法。

奥佛兰警察总长发表这一讲话之前,最近在维多利亚州发生了一系列印度学生遇袭事件,包括一名印度学生在墨尔本郊区被刺身亡的事件。

威廉王子抵达墨尔本正式访问维多利亚

十年内墨尔本房产中间价位或突破百万大关

THE average Melbourne home may cost more than $1 million by 2020. Real estate analysts predict the median price of a house will be $1,166,344.

据2010年1月20日《Herald Sun》报道,墨尔本著名房产专家Michael Yardney预计,到2020年,墨尔本房产中间价位将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66,344澳元,并且这种趋势将在全澳八大州府城市蔓延,他说,“房价很可能飙升到接近150万澳元。”

2009年,墨尔本房产市场根本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其蓬勃畅旺的程度胜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10月,墨尔本房产中间价仅为$230,500澳元,而2009年底已升至$518,500澳元,十年整体涨幅高达124%。

Michael Yardney表示,“过去十年间,澳洲所有主要城市的房产中间价都翻了一倍多,有些城市的房价甚至翻了两倍。他预计,悉尼到2019年中位房价将超过120万澳元。澳洲几个主要大城市,如墨尔本、悉尼和布里斯班的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几乎快到了人挤人的地步。

澳大利亚富裕的移民推高房价

2010年1月20日新浪网报道,由于来自海外的大量高收入技术移民移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本地家庭正在逐渐被赶出房产市场。

澳大利亚《周日电讯报》调查显示,来自英国、印度和中国的技术移民正在将澳大利亚房产价格推高,使得澳大利亚房产价格与澳大利亚人平均收入相比,比例过高。澳大利亚房产价格与家庭收入的比例为5.5倍,而在英国该比例为5,在美国为2.5倍。

去年总计有115000例技术类澳洲永久居民签证获批,而1998至1999年间只有40000例,增幅高达187%。同期的房价中值则增加了168%,由156600澳元提高到了420600澳元。《周日电讯报》上周称,悉尼房价中值将在2020年达到100万澳元。

威廉王子悉尼与澳大利亚士兵合影留念


据2010年1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于19日抵达悉尼,开始对澳大利亚为期3天的非官方访问。

图为威廉王子1月20日在悉尼与澳大利亚士兵合影留念。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澳大利亚政府考虑进行改制共和全民公投


据2010年1月20日澳广报道,澳大利亚政府考虑是否进行公民投票来决定澳大利亚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共和国。

澳广议会记者泰勒报道,联邦总检察长麦克勒兰说,政府正在考虑如果赢得下届大选就进行四项公民投票。这四项公投的议题是:成为共和国、联邦及州权利以及正式承认澳大利亚土著民和成立地方政府。

反对党前排议员霍奇说,陆克文总理是将本末倒置了。霍奇说,陆克文总理曾经承诺要就医院体制进行公投,而这项承诺还没有实现。

陆克文说,只有在各州拒绝交出公立医院的控制权时才考虑进行公投,决定联邦政府是否应该接管医院资金。

IE成过街老鼠:澳洲政府也加入“喊打”行列


据2010年1月20日新浪网报道,最近的谷歌Gmail攻击事件暴露出了IE浏览器中存在新的致命安全漏洞,上周,德国政府曾就此警告本国居民,呼吁他们暂时停止使用微软的IE浏览器,而法国政府随后便呼吁本国居民尽快换用其它的浏览器产品。最近,澳大利亚政府则随后也加入了“喊打”阵营,向本国居民发出了类似的警告。

据澳广新闻网报道,澳洲政府发布的警告呼吁用户尽快更换目前使用的IE浏览器,否则有可能导致用户密码和私密信息失窃。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网络高级讲师 Mark Gregory则称政府此举为“明智之举”,他表示:“目前除了IE之外其实有很多其它浏览器可供选用,而且这些备选浏览器还不是眼下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相比之下IE的情况则糟糕得多。

其实IE浏览器本身的安全性能并不是很差,只不过树大招风而已。所以在有关的漏洞修复补丁发布之前暂时使用一下其它的浏览器显然是更安全的。”

Gregory同时还认为目前政府以及各大部门还没有做好迎战互联网黑客威胁的充分准备。

墨尔本澳网赛事:中国小花惜败澳洲一姐


首次参加大满贯赛事,浙江小花险些上演奇迹。

昨天上午,澳网在墨尔本公园进入第二比赛日的争夺。在中央球场罗德拉沃尔球场进行的女单首轮比赛中,中国90后小花韩馨蕴经过三盘激战,以1:2惜败于赛会13号种子、东道主一姐斯托瑟,无缘下一轮。而韩馨蕴是亮相正赛阶段的四朵中国金花中唯一通过资格赛晋级的。

墨尔本的暴力街区

澳1月西太平洋消费者信心指数月比上升5.6%

据2010年1月20日环球外汇网报道,墨尔本学会(MElbourne Institute)和西太平洋银行20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澳2010年1月西太平洋银行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09年12月上升5.6%。

声明中称,澳1月西太平洋银行消费者信心指数季调后较12月的113.8点上升至120.1点。

该指数1月趋势值月比下降0.4%,年比下降31.1%。

西太平洋银行首席经济学家Bill Evans表示,“报告结果十分强劲,澳西太平洋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经季调后的,因此已经考虑到以往1月的基数通常较为乐观的情况,然而,该指数仍高于09年9月水平,在此之后的3个月,澳央行连续上调利率。

澳1月熟练工空缺指数月升1.1%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1月2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澳1月熟练工空缺指数月比上升1.1%。

该报告显示,1月医生和律师熟练工空缺指数下降5.7%。建筑和机械贸易熟练工空缺上升3.9%。

600794保税科技大三角形整理面临突破或创新高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早盘收市,600794保税科技走势与大盘迥异。

早盘收市前数分钟,主力庄家更是放量拉高,日K线图形成大三角形突破之态,下午或将直接向新高位置12.01元发起冲击。

奥巴马执政一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此时,奥巴马上台执政,就职典礼上慷慨激昂的演说言犹在耳,如今已经执政满周年了。

一年来,他干得究竟如何呢?

澳洲人 请直面种族主义问题!


从去年至今,墨尔本、悉尼等地发生相当数量的印度裔留学生和移民遭暴力攻击事件,每当类似案件发生后,澳洲警方总在第一时间召开媒体发布会排除种族主义攻击的可能性。

我在上周四出版的最新一期《东方先驱报》头版头条专文《新年现不谐之音 直面澳种族主义有多难?》中就指出:这种结论未免下得太早也太快了。诚然,维州警方有安抚本地族群情绪,不愿使事态继续扩大以至于不可收拾的意图,但这种不愿直面问题而是遮遮掩掩、捂着盖着又于事何补呢?

今天的墨尔本主流大报《The Age》,在头版头条就有刊出前澳洲国防部司令Peter Cosgrove将军在1月26日“澳洲日”来临之际发表的演讲,他敦促澳洲人勇于正视存在于部分国民心中的阴暗面,直面本地种族主义问题。

居澳印度留学生屡被袭 印澳关系蒙阴影


据2010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近日在与澳外长史密斯通电话时警告,如果澳洲不能妥善处理印度留学生遇袭事件,双边关系将蒙上阴影。印度马哈拉施特邦极右翼团体湿婆军13日甚至公开宣称,在印度人受袭事件得到解决前,应禁止澳板球队来该邦打球。

印度留学生锐减

1月2日晚,21岁的印度留学生尼廷·嘉格在墨尔本一座公园附近被人用刀砍成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成为自去年5月以来众多印度留学生在澳遇袭事件中的首个死亡案例。9日,又发生印度人深夜在澳被火烧的案件。12日,墨尔本一座未建好的印度宗教场所被纵火。2010年伊始,连续不断的新案件在印度媒体曝光,使得去年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印度留学生在澳遇袭和澳种族歧视问题,继续受到印度媒体和政府的关注。

最近一年来,澳大利亚共发生数十起攻击印度留学生事件,引发了印度政府和公众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澳社会存在歧视印度人和排斥印度人的心态。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去年8月初在访澳时表达了印度政府对澳民间 “排印情绪”的不满和严重关注。据澳移民局2010年初公布的数字,去年印度申请赴澳留学的人数比前年下降了46%。

与此同时,印度父母确认在澳子女平安的电话增加。不少父母每天打电话给孩子以确认其安全,甚至同意孩子将头发染成金色以更像澳大利亚人。

印度政府1月6日对已在澳大利亚和准备去澳留学的学生发出建议,提醒他们不要单独或携带贵重物品出门,并建议他们选择人多和灯光较亮的道路出行。

澳政府不愿接受指责

对于印方的指责,澳政府不愿接受。澳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朱莉娅·吉拉德为安抚印度团体情绪,维护澳国家声誉,强调澳欢迎外国留学生,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在澳被接纳和受到欢迎。她没有说明嘉格案件是否涉及种族歧视,只是强调这是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甚至还曾批评印度媒体炒作,认为在澳印度人群体遭受袭击的案件数量这些年没有明显增加,澳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相对较低的国家。

澳教育分析人士认为,接连发生的学生遭袭事件可能导致赴澳留学的印度学生人数减少,对澳声誉和教育市场构成严重打击。澳旅游业预测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预计受安全因素影响,2010年来澳的印度留学生可能继续锐减20%左右,澳因此遭受的损失可能高达7800万澳元。

留学生要求确保人身安全

据统计,国际留学生教育是澳重要产业之一,每年给澳带来155亿澳元的收入。目前,澳大利亚有外国留学生共计46万人,其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最多,分别为13万人和10万人。

在被问到为何选择来到澳读书时,印度学生施瓦里18日对记者说,“相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而言,移民澳大利亚比较容易,所以许多印度学生来这里学习会计、厨师等技术专业,毕业后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并留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全国人口2000多万,不断增长的外来移民数量让澳大利亚一些人感到不安。施瓦里说:“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印度学生数量很多,餐厅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等底层工作都是由印度人做。但是,当地一些人认为印度人太多了,占用了澳大利亚人的资源。因此,一些当地人明显歧视外来移民。”

2009年9月,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外国留学生为争取合法权益和保障人身安全举行了大游行。游行由澳大利亚全国学生联合会、印度留学生联合会和澳中青年交流促进会等共同发起。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参加。

尽管澳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朱莉娅·吉拉德多次表示,澳政府将全力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在澳求学的外国留学生人身安全,但澳政府至今仍未出台任何有效措施促使外族人群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印度留学生团体对于今后如何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是否留在澳大利亚等问题,都感到十分困惑。

陆克文鼓励国民多生孩子 否则可能失去悠闲生活


据2010年1月19日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鼓励国民多生育,否则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将面临失去澳大利亚人悠闲生活方式的风险。

据随着澳大利亚人口加速老龄化,从工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大幅减少,陆克文表示,澳大利亚需要提高国民的生育率。

据估计,如果生育率快速提高,并且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澳大利亚人口将从现在的2200万,增加到2050年的3600万。

但同时随着人均寿命的持续攀升,65岁以上老年人届时将可能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陆克文表示,在过去的10年中,澳大利亚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4%。

他说:“如果我们让这种低生育率持续下去,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中,面临经济方面的重大挑战。”

华为聘请澳多名前任部长 争夺340亿美元国家宽带


澳政府前任外长唐纳(Alexander Downer)和前劳工部长Nick Bolkus

据2010年1月19日澳洲媒体报道,澳政府前任外交部长亚历山大· 唐纳(Alexander Downer)和前劳工部长尼克·博尔库斯(Nick Bolkus)已经接受华为的聘请,以帮助华为在该国高达430亿澳元的国家宽带网络中分得一杯羹。

华为转变策略 雇佣政府公关公司

华为将会雇佣一家接近政府决策机构的独立公司为其制定政府公关策略,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底,创始人为伊恩·史密斯(Ian Smith),而唐纳和博尔库斯都是这家公司的“老将”,该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中国方面的客户主要有克拉克能源、兖州矿务局和五矿集团等。

华为公司的发言人杰里· 米切尔(Jermy Mitchel)表示:”这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该公司(Bespoke)拥有和中国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博尔库斯、唐纳、斯密斯等人物更是拥有丰富的政府沟通经验。“据悉,博尔库斯和唐纳,外加澳洲前移民部长在政府中任期都很长,与中国方面的接触也非常紧密。

与政府要员相比,史密斯则拥有丰富的电信行业经验,曾为TelstraT2和T3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服务。华为希望通过该公司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够获得澳洲国家宽带网络建设工程相关设备的订单。

华为企业通讯部全球主管颜光前(Ross Gan)也曾表示,华为有能力为澳洲全国性项目做些贡献。华为09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00亿美元,这一目标较2008年233亿美元合同销售额提高29%。

澳洲全国宽带网络 340亿美元8年打造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09年4月7日宣布,政府将投入340.3亿美元用8年时间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超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初期投资为33亿美元。这一计划是澳大利亚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将成立一家由政府控股、私人投资大量参股的新公司来负责国家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私人资本可以至多持有新公司49%的股权。澳大利亚政府将在5年内逐渐减持在这家政府控股公司的股份。

此前澳大利亚曾展开全国性高速宽带网络项目招标,由一家企业来负责提供全国性的高速宽带服务。澳洲电讯(Telstra)首席执行官楚曦佑(Sol Trujillo)的卸任也与在招标中出局不无关系。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由单一企业来完成该项目的希望破灭,去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取消了招标计划,代之以成立政府控股新公司建设管理的模式。

”正是因为该宽带网络的运营商为国有控股,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府决策上,而Bespoke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米切尔如此表示。

德法政府建议消费者停用微软IE浏览器


据2010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Google于上周高调宣布可能会推出中国市场。Google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官David Drummond在其官方博客中曾提及,Google曾遭遇过重大的网络攻击。之后知名网络信息安全和管理公司McAfee表示,微软IE浏览器至少需要为Google所遭遇的网络攻击担负部分责任。本周,法国和德国的相关政府部门甚至建议计算机用户,在微软发布相关补丁之前,尽量不要使用微软IE浏览器。

据悉,法国和德国的政府机构警告用户称,微软IE6、IE7甚至IE8浏览器均有重大漏洞,即便是微软也在上周承认IE浏览器的确有安全漏洞,但微软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微软并未发现这些漏洞造成了大范围的负面影响,而是仅发现IE6浏览器出现了有限的黑客攻击。

其实之前曾有安全研究人员指责Adobe PDF漏洞是Google被攻击的起因,不过上周McAfee证实此事与Adobe PDF无关,罪魁祸首应是早前未被发现的IE浏览器漏洞,黑客通过IE漏洞来攻击Google内的特定个体。此外也有观察家担心,犯罪分子是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攻击普通用户的。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IE浏览器的负面影响被放大,称IE漏洞不过是造成Google被攻击的一小部分原因而已。著名网站《计算机世界(Computerworld)》的编辑Tony Bradley撰文指出,“以‘弃用IE浏览器’作为应对措施的问题在于,这更进一步加深了错误的安全意识。要知道其它浏览器、程序或操作系统也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黑客怀有特殊目的并使用高端技术的情况下。”Bradley的言下之意便是弃用IE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此外,微软可信赖计算集团总经理George Stathakopoulos发表声明称:“我们依然对这些攻击保持警惕,并希望我们的用户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自我保护。因此我们建议仍在使用IE6、 IE7的用户要尽快把浏览器升级到IE8。仍在使用Windows XP SP2系统的用户也需把浏览器升级至IE8,并启用数据执行保护(Data Execution Protection,DEP),或者直接把操作系统升级至Windows XP SP3(可自动启用DEP功能)。”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政策具吸引力 中国成新西兰最大家庭移民来源国

据2010年1月19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澳洲《星岛日报》报道,中国人到新西兰的“家庭团聚”移民人数,首次超过传统来源的英国。申请父母移民相对快捷和便利,与设立“买位”打尖制度的澳洲相比更具吸引力。

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和“家庭重心”规定,令中国独生政策下海外“单飞”的子女,在担保父母移民新西兰时得天独厚。

新西兰的移民政策规定,如果父母拥有一半或者更多的子女生活在新西兰,可被担保成为永久居民。新西兰移民部对“家庭重心”的定义是,合法永居新西兰的成年子女人数,等同或者多于居住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子女。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重心”界定中占尽优势,这意味着每一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都将能够担保他或她的父母永居新西兰。

相比之下,澳洲的父母移民申请不仅分类复杂,而且还特设审批“快车道”---付费父母移民签证,其中143永居签证的二期申请费高达34,330澳元。如果不愿多缴费,就需要申请103类免费父母移民,结果则是遥遥无期的等待。

新西兰梅西大学的移民研究员斯普利(PAUL SPOONLEY)直言,新西兰移民政策是“默认亲中”。他认为,新西兰的移民政策,令独生政策下的中国新移民,更容易担保父母和家庭成员居留新西兰。除非移民政策出席重大转变,否则中国人涌入的趋势不可能改变。

但是移民部长科尔曼(JONATHAN COLEMAN)表示,目前没有改变该政策的计划。家庭团聚移民类别,是吸引和保留技术移民的潜在因子。

劳工部最近发布《移民趋势和前景》报告,其中数字显示去年在新西兰20岁或以上的新移民来源中,中国排名第一位,是五年内第二次问鼎榜首。20岁或以上的中国新移民达6361名,超过英国的6302名。在新西兰的家庭最后一名成员移民和父母移民方面,中国新移民人数也占最高比例。

去年,46097人获批新西兰的永居签证,其中62%来自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整体上,英国是最大的移民来源,新居民人数达8641名,但是2339人是19岁或者以下,主要申请人可能是儿童。

27岁的华裔店员李女士(BRENDA LI)透露,她在2003年获批永居签证,已经担保父母来到新西兰,并帮助来自武汉的25岁男朋友获得永居身份,后者正在担保他的父母成为永久居民。去年,1352人通过配偶团聚移民获得永居身份。

富裕技术移民推高澳洲房价 本地人住房梦难圆


AUSTRALIAN families are being priced out of the property market by record numbers of highly paid skilled workers arriving from overseas.

据2010年1月17日《周日电讯报》报道,多少人看跌澳洲房产市场,结果却是正好相反。澳洲房价在全球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也未见深幅调整,去年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各大城市房价即快步上扬。据《周日电讯报》一项独家调查显示,大量来自英国、中国和印度的高薪技术移民成为推高澳洲房价的动力之一。

2009年联邦政府共发放了115,000份技术移民永居签证,相比1998/1999年度的40,000份,增幅高达187%。

而相同的十年期间,澳洲房产中位价从156,600澳元一路高歌猛增至420,600澳元,涨幅高达168%。

房产研究机构Residex总裁John Edwards表示:“技术移民无疑是推动澳洲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一场房产拍卖中,只要有两个高薪买家互相竞价,就足以把成交价推升到其他买家都负担不起的水平。”他将技术移民人数增幅与澳房价上涨相关性绘制成图表,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性高达98%,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技术移民增加与房价上涨之间还有18个月的时差,这显然是移民从登陆澳洲,到安顿下来,然后首次买房所需的时间。

目前,澳洲中位房价是家庭平均收入的5.5倍,悉尼中位房价是当地家庭平均收入的8倍。在美国,该比例仅为2.5倍,在英国则是5倍。即使在次贷危机前,英美房价与家庭平均收入的差距也从未像澳洲这么大过。

未来几年里,澳洲技术移民项目很可能持续推高房价水平。据预测,到2020年,悉尼和墨尔本房产中间价都可能突破100万澳元大关。

澳洲人口日益老化 陆克文强调提高生产力来应对


据2010年1月19日《悉尼晨锋报》报道, 进入21世纪又一个新十年,陆克文总理昨晚在墨尔本发表演讲展望澳洲的未来。

他说,未来十年是澳洲建设的十年,未来几十年里澳洲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日益严重。澳大利亚必须提高生产力,以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平。更高的生产力增长意味着到2050年,每位澳洲人将能够平均增加$16,000多澳元的收入。

根据已经公开的预测,到2050年,澳洲总人口将从目前的2200万增加至3600万。移民会对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

两名澳记者“忘了新闻”放下摄像机废墟下挖掘出1名婴儿


据2010年1月19日新华社报道,澳大利亚两家电视台记者赶赴海地参与地震报道。废墟中传来婴儿啼哭,一名记者放下手中摄像机、开始挖掘,一名记者跳入坑内……

救人成功,“抢新闻”失败。然而,正如一名记者1月18日所说:“这一刻,超越新闻。”

废墟中传出婴儿哭声

澳大利亚电视九台和电视七台几名记者15日来到海地首都太子港郊外一处居民区。不少房屋坍塌,瓦砾遍地。

当地居民告诉这些记者,废墟之中似乎传来婴儿啼哭声。

电视九台摄像记者理查德·莫兰2003年凭借堪培拉山林大火电视报道,摘取澳大利亚最高新闻奖“金沃克利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电视记者。然而这一刻,当听到废墟中传来婴儿啼哭时,他放下摄像机及所连麦克风,弯腰开始挖掘。

电视九台译员兼保安戴比·塞莱斯蒂诺“个头不高,瘦削而结实”,丢下一句“我觉得自己能够进去”,便钻进瓦砾之中。塞莱斯蒂诺用克里奥尔语朝里面喊:“能朝我走来么?”黑暗中,出现了一张小宝宝的面孔。

电视七台拍摄下阿莫尔抱着孩子喂食的独家画面;电视九台什么也没拍摄。不过,似乎忘记同行间竞争,两家电视台共享这一视频画面,于16日晚间新闻时段播出。

“这一刻,超越新闻。”阿莫尔说,“山坡上所有人都在关注那个小姑娘。任何一个人都会告诉你,是戴比·塞莱斯蒂诺钻入洞里,挖掘,继续挖掘,直到找到那个小姑娘。他是英雄。”

民调:多数澳洲人希望威廉王子继位 不喜欢查尔斯


据2010年1月19日英国媒体发布的一项民调数据显示,多数澳大利亚人更希望威廉王子继任英国国王,而不喜欢他的父亲查尔斯继位。

据法新社报道,27岁的威廉王子在结束对新西兰的访问后,于19日抵达悉尼,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威廉王子在澳拥有众多忠实的女性粉丝。

英国电视频道ITV News所做的一项民调显示,58%的受访者支持威廉王子继任英国国王,只有30%的受访者衷情查尔斯。

63%的澳大利亚女性表示,她们希望威廉王子坐上伊丽莎白女王的宝座,只有28%的妇女青睐查尔斯。

在被问到“英国女王是否要继续担任澳大利亚国家元首”的问题上,民调显示,45%的受访者表示支持,43%的人反对。

当被问到英国女王要不要下台,并让位给新国王的时候,56%的人同意,29%认为,英国女王应该继续坐在国王宝座上。

陆克文力促澳改为共和制 年内或举行全民公投


2010年1月19日《Courier Mail》原标题: Kevin Rudd puts republic on the agenda

澳洲总理陆克文正积极推动澳政体更改为共和制,年内可能会针对此事举行全民公投。

陆克文将和到访的英国王位第三继承人威廉王子商讨此事。此前,威廉王子的父亲查尔斯王储曾公开声称,澳大利亚应该成立共和国。

11年前,澳大利亚曾就“共和制”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结果反对者居多。11年后的今天,陆克文总理再次将 “共和制”提上日程。

在接受昆士兰《信使邮报》独家专访时,陆克文的发言人指出:“英国女王陛下非常受澳大利亚民众的爱戴,不过这和我们改变政体并不冲突。陆克文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此事,将‘共和制’再次提上日程。总理希望所有的澳人都能直抒己见,希望全民探讨改变政体一事。现在虽然具体的投票时间还没有确定,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澳反对党领袖艾伯特给出了不同看法。艾伯特说:“陆克文并没有将改变政体一事诉诸行动,他只是在讨论可行性而已。现在说要进行公民投票还为时过早,至少今年不会举行。”

不管艾伯特的推测是否准确,但陆克文一直以来都以共和制的拥护者自居。19日,27岁的英国威廉王子到访澳大利亚。届时,陆克文将和威廉王子商讨此事。“澳大利亚的共和主义运动”主席迈克·凯丁声称:“事实上,君主立宪制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澳大利亚,它已经不能再代表澳大利亚的价值。威廉王子此行也会着重强调澳大利亚人应该顺应时代需要,考虑改变政体一事。”

早在2008年4月,陆克文对英国进行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问时,分别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戈登·布朗举行了会晤。在会见英国政要的时候,陆克文重申澳大利亚要放弃君主立宪制,改行共和政体。民调显示,大多数澳大利亚民众希望与英国脱钩,但也有一些澳大利亚人也认为,只要英国女王还活着,改变现在政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1999年,澳大利亚曾就此事进行过全民公决,但是没有获得通过。


【新闻背景】英女王与澳大利亚

2010留学调查意向:近半学生首选美国

据2010年1月19日新浪网报道,中国国内首份《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超过半数,而其中,43%的学生首选留学美国,超过了澳洲。

美取代澳成首选

数据显示,国内学生最中意的留学热点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前三甲”仍然是传统的留学目标大国:美国43%、英国19%、澳大利亚12%。

澳大利亚往年一直是华南学生的首选,但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31%)首次超过澳大利亚(23%),成为首选。

商科仍然最受宠

调查显示,商科仍然是最多学生选读的专业,近3成学生选择金融与会计、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等专业。

排在留学热门意向专业第二位的是理科,比例为18.37%,其次是工科、医科和社会学科。仅有5.47%的学生选择人文学科。

培养子女太费钱 公立学校学杂费总计超9万澳元


PARENTS of children starting kindergarten this year will pay more than $90,000 to educate them to year 12 in the public system.

据2010年1月18日悉尼《每日电讯报》报道,澳洲奖学金团体(Australian Scholarships Group)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按照目前澳洲公立学校体制,如果将今年开始就读幼儿园的一名子女培养到12年级高中毕业,家长所需投入的总费用上涨至超过9万澳元。入读私立学校就更不用说,总费用将增至25万澳元。天主教学校也不便宜,总费用也达17.5万澳元。

澳洲奖学金团体首席行政Kevin Brown引用澳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澳洲教育成本的涨幅远高于同期的通胀水平。

维州第一轮大学录取名单公布


今天墨尔本出版的两大报纸《The Age》和《Herald Sun》都公布了今年维州首轮大学录取名单,可以点击这里在线查询。

英国威廉王子即将抵达悉尼 首次代表女王出访澳洲


英国威廉王子19日即将抵达悉尼,展开对澳洲的正式访问。这是威廉王子首次代表英女王出访外国,履行英国王室职务。

由于此前曾传出消息,称王室方面有意培养威廉成为“影子国王”。虽然当局否认了有关传闻,威廉王子首次代表女王出访仍备受各方关注。王室发言人强调威廉出访新西兰和澳洲两国早已定下计划,目的是让威廉担起全职王室职责之前开始有“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来自王室一名官员的消息说,威廉王子十分不喜欢“影子国王”的传闻,认为这种传闻侮辱了他的父亲查尔斯王储。他因此很注意这次出访不要被人说成是“抢风头”。

威廉王子此行出访英联邦两个重要国家,王室称主要目的是让两个英联邦国家和人民熟悉威廉。但分析家认为选择访问对英国王室“统治”不满的澳洲,也是希望通过威廉寻求延续王室对澳洲的影响。

澳洲在1999年曾经就是否继续让远在千里的英女王作为国家元首进行公投,虽然这次公投否决了澳洲踏上共和之路的可能,但澳洲国内共和呼声一直在增长,现任澳洲总理陆克文也是共和派人物。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59%的澳洲人表示希望摆脱英国王室“统治”。

威廉在1983年未满周岁的时候曾经跟随父母到澳洲访问,当年由于其母亲黛安娜王妃的风采,27年前的澳洲行曾经轰动一时,受到成千上万澳洲人欢迎。27年后的威廉再现澳洲,行程只在悉尼和墨尔本共留两日,未见有官方活动公布,被英国舆论称为近似 “私访”。而澳洲总理陆克文上月冷淡地对英国传媒表示,“届时可能会抽空见见威廉,请他喝一两杯啤酒吧。”

小心手机上网账单!


SMARTPHONE users are seeing their phone bills increase by hundreds of dollars because of hefty download fees hidden in confusing mobile phone plans.

可上网的手机越来越多,但手机网络供应商的隐藏费用却不可小觑。拥有此类手机的网友小心了,不要到月底收到令人吃惊的大账单。。。

出师不利 新年首份民调陆克文支持率下跌


KEVIN Rudd's personal support has taken a tumble as he confronts an election year with early signs that Tony Abbott is recapturing the traditional Liberal base.

据2010年1月19日《澳洲人报》报道,进入2010后的首份民意调查显示,陆克文总理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下跌6个百分点至52%,而反对党新领袖艾伯特的表现满意度则上升至40%。

澳籍女星再放异彩 Toni Collette夺得金球奖


悉尼出生的澳洲女演员Toni Collette凭借在美剧《The United States of Tara》中的出色表现,夺得第67届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电视剧最佳女主角奖。

【时评】海外侨社的“危机”


作者:祝 珩 时间:2010-01-19 00:13

圣诞节前,一份据称是中国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撰写发布的报告《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被中国国内某媒体披露了出来,并做成了一篇题为《海外侨团内耗严重损华人形象》的新闻报道。该报道在网上发布后,又被海内外各地的华文网站广为转载,大多以“国务院侨办称:海外侨团内耗严重损华人形象”这样的标题出现,有的干脆将“国务院侨办称”简化为“国务院称”,直接成了一个中国政府对于海外侨社的整体评估定论。

报道中说,国务院侨办的报告认为海外侨社目前存在大量问题,除侨社之间内耗加剧外,还有经济领域的不规范竞争、文化差异、生活陋习以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够等,这些都被报告撰写人归纳为海外侨社的“文明形象问题”。报告中还认为,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华人的形象正在发生“危机”,被认为形象“危机”最为严重的,是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及南非等国,在这些国家,有关华社负面报道不断,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环境恶化。

总的印象,是中国政府侨务部门对海外的几千万Overseas Chinese印象不佳了,认为这些人有损整个中国和所有华人的形象了,而且自身也面临某种“危机”了。

显然,这份报告再次引出了一个早已有之并且时常被突出出来的问题:Overseas Chinese,海外侨社,是一个什么群体?它的Identity,身份认同,到底是什么?

从中国国务院侨办这份报告的标题上看,“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含义很明显:海外侨社作为一个群体,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存在着符合不符合“文明形象”标准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如何来“树立”的问题;这个“树立”既是侨社自己的事,也是中国政府部门要管的事。

可以肯定,中国政府部门不大会写一份题为“树立世界各国文明形象专题调研”的报告,主管国际事务的外交部也不可能写这样的报告,因为不合道理。各国的形象是否文明、其形象如何树立,都是各国自己的事,不可能归中国政府管。

但海外华侨华人不是真正的“外国人”,即使不再是“中国公民”,但仍然是“中国人”,是Chinese,所以仍然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事务工作范围内,因为这个部门的全称名称就叫The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这是中国政府方面,再来看一下外国政府这一边。

世界各国的民间社会,现在基本上都有了华人这个少数民族,对于一个包括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国家来说,通常都会有一个Ministry /Office of Ethnic Groups Affairs,“少数民族事务部(或办公室)”,专管少数民族事务。同样道理,这个政府部门虽然不会妄图写“树立世界各国文明形象专题调研”这样的报告,但写一份题为“关于本国华人问题专题调研”的报告却完全是份内的事,不写就是失职。

如此看来,海外侨社这个群体,实际上是在中国政府和所在国政府的双重关注之下,对两边来说,都是一个Concern,都会对这个群体提出你们应该这样、你们应该那样之类的要求。中国政府说,你们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文明形象,不要给全体中国人抹黑,也不要惹上麻烦;外国政府说,你们应该主动融入我们的社会,接受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不要自成一体,搞独立王国。

两边都在说“应该”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但会不会采取实际的措施让这些“应该”和“不要”成为预期的结果呢?也就是说,两边的政府能不能将一般性的关注变成实质性的管理呢?

不用说就都知道,这不可能。

不可能,既包括一些显见的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禁止,例如中国政府不可能派官员到海外给侨社办学习班,定居国政府也不可能将本国华人集中起区别对待。同时还包括一个不大显见的但却实实在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障碍,而且是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简言之,海外华侨华人从离开祖国来到海外定居的第一天起,同时也就被华人的主流社会排斥了出来,成为了边缘社会中的边缘人,无论你怎么表明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华人,只是刚刚离开中国不久,但完全没有用,你在祖国的眼里中,就已经是一个“海外华人”了,就已经是一个另类的概念了。同样道理,华人在海外国家定居下来,从第一天起就属于一个区别于当地主流社会的边缘社会中的边缘人,无论你如何表示我完全接受同化,一直在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在本地扎根居住了很多很多年,也完全没有用,你在定居国的眼里中,永远就是一个Chinese,也是一个另类的概念。

如此说来,海外侨社这个群体,不仅处在中国和定居国的双重关注之下,同时也在中国和定居国的双重隔离之下。对两边来说,海外侨社这个群体,都是一个游离在主流之外的边缘社会,无论是原居住国还是现居住国,都会对这个特殊群体表示出你们不同于我们、你们是外人之类的态度。

这就是海外侨社的真正困境和各种“危机”的终极根源:既面临双重关注,又面临双重排斥,既同时属于祖国和外国,又同时异于祖国和外国。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才出现了这样的特殊现象:无论被哪一方所评论,都会引起敏感反应。被中国政府侨务部门的调研报告所批评,侨社觉得我们不在中国居住,你怎么这么随便对我们指手画脚?被定居国政府所批评,侨社又觉得我们这么努力地融入主流,你怎么还是永远对我们另眼相看?

海外侨社应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如何成为一个不那么特殊的社会,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只是对诸如“形象危机”之类问题的内在根源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危机”发生了,人们至少可以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遵守检疫法 开心迎虎年

澳洲检疫及检查服务处(AQIS)呼吁华人为2010年2月14日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做好检疫准备。这是因为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将前往海外度假,留在澳洲的人们也会收到来自海外的美好新年贺礼。

AQIS在农历新年期间工作十分繁忙,以保证澳洲免受外来虫害和疾病的侵袭。新年期间检疫危险品包括鲜竹笋、柿子、龙眼、柑橘、鸡、猪肉腊肠、荔枝和莲子。 其他具有检疫危险必须向AQIS申报的物品包括牛肉干、香料、中药以及含蛋制品。

去年,AQIS在农曆新年期间没收了46,000多件检疫危险品。在乘客行李以及来自庆祝农曆新年的国家的邮件中发现的最常见危险品包括:
干肉和醃肉
中药
奶粉和乳制品
新鲜或干制的柑橘类水果

AQIS 发言人,乘客及邮件部总经理Chris Parker博士呼吁人们在来澳洲旅游或者寄送物品来澳洲之前,要熟悉澳洲的各项检疫法规。

Parker博士说, 许多国家的虫害和疾病如果进入澳洲,会给动物和植物造成灾难性损害。 这些虫害和疾病可能是由人,动物製品(例如肉类),或者是植物产品(例如柑橘类水果)带入澳洲。

旅客应当知道,所有入境行李必须经过x光, 侦查犬,或者是检疫官员的检查。所以请您务必在入境旅客卡上申报检疫物品。

“物品申报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被没收。 许多情况下, 经过检查后的物品都会归还给您。有些物品需要进行处理以保证安全。但是在无法处理的情况下, 这些物品将不能进入澳洲。”

国际邮件也会被检疫官员检查。 根据检疫风险的大小, 物品可能会被归还、进行安全处理、退回给寄件人或者是销毁。将物品退回寄件人或者进行安全处理, 需要支付费用, 并且邮件会推迟送达。

请务必遵守检疫法规,这样才能令虎年开年大吉。欲了解什么物品不能进入澳洲,请浏览www.aqis.gov.au/chinese;或在当地旅行社免费索取中文版小册子“有什么是我不能带进澳洲的﹖ (What Can't I Take Into Australia?) ”,以及“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寄来澳洲的﹖ (What Can’t Be Mailed To Australia?) ”

澳通胀率悄然升至9个月新高 加息预期增强


Inflation creeps up to nine-month high

据2010年1月19日《悉尼先驱晨报 》报道,澳大利亚TD证券及墨尔本学院1月18日公布的每月通胀指标显示,澳2009年12月通胀压力持续上升,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上涨,表明长期的反通货膨胀已经结束。

澳大利亚去年12月TD-MI通胀指数环比上升0.3%,与之相比,11月该指数环比升幅为0.3%。与2008年同期相比,该指数上升2.6%,创9个月以来新高,但是仍然处于澳央行官方通胀率目标2%至3%区间内。

物价压力的增长反映了随着经济持续从衰退中复苏而出现的相对强劲的需求,但是不足以引发对重大通货膨胀即将爆发的担忧。澳官方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于1月27日公布,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数据将促使或阻止央行在其2月会议上再次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物价持续上涨。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徜徉自然怀抱的澳洲人


据2010年1月18日《中国产经新闻报》报道,澳大利亚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让人留连忘返;澳大利亚人天性乐观、热爱运动、以健为美,生活充满阳光,令人印象深刻。

澳大利亚的环境保护工作全世界有目共睹,不但政府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而且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极强,自觉形成了人人保护环境、处处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无论走在澳大利亚的哪一座城市,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是感到环境优美、干净卫生、景色宜人。

澳大利亚虽是一个移民国家,但人与人相处融洽,相敬如宾,处处散发着文明社会的良好气息,处处彰显出优雅的素养。而澳大利亚人与大自然的相处更加融洽,不管在城市街头、乡村田野,还是在辽阔海边,总是让人感觉到他们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澳大利亚人不但崇尚心灵美丽,而且认为身体健美尤其重要。“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皮肤黝黑”的女救生员是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美人。所以当地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健身运动,而且形式多样,并且蔚然成风。优美的景色、美丽的心灵、健美的身材,从里到外透露出一种和谐安详的气氛。外地来的游客也置身其中,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徜徉澳洲,犹如天人合一的世外仙境。

与同学假结婚 中国留澳学生欲接父母赴澳被拒签

据2010年1月18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一名中国学生被指与女同学假结婚,目的是要申请父母来澳洲,上诉案上月在悉尼被驳回。

该生姓李,1985年出生,2005年6月在布里斯班与波斯尼亚出生的女同学结婚。女同学在2002年入籍。婚后该生遂在岸申请配偶临居签证,移民部于2008年10月决定不批,该名李姓学生于同年11月向移民上诉审裁处申请上诉。

据移民部纪录,移民官曾在2008年3月到李某的住所实地考察,发现两人并非同住。同一日移民官拜访李某的“岳母”,对方表示二人并非真结婚,女儿其实和她一起居住,李某只是想申请父母来澳洲,并表示女儿日前已发出离婚文件。移民官最后认定两人结婚三年仍然分开居住,属于假结婚。移民部的出入境纪录显示,李某已于2009年3月离开澳洲。

移民上诉审裁处在2009年12月开庭。李某在申请上诉的陈述中指出,两人是在中学时相识并开始恋爱的关系,两人在2005年6月结婚,亲友的誓书证明是真结婚。审裁最终根据移民部的出入境纪录决定维持原判。

中国工人南极冰峰被辗重伤 澳洲人员营救助脱险

据2010年1月18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一名在南极受伤的中国工人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营救,从南极冰峰被紧急送到澳洲医院。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向澳洲表示感谢,声称救援行动体现出“南极合作精神”。

1月15日早晨,这名施工人员正在中国南极考察队中山站工作时,被一辆失控的汽车辗倒,腹部受到重伤。中山站位于澳洲的戴维斯站附近,澳洲南极考察队人员上前提供援助。

他被送往俄罗斯基地抢救,中国、俄罗斯和澳洲医疗人员经过九个小时的手术,进行初步的伤势治疗。

澳洲戴维斯站主管克利夫顿(ROBB CLIFTON)说,这名男子的伤势过重,不能留在严寒环境中。他的伤情相对稳定,但是有可能恶化。从海拔数千英里的南极高原运送伤员,是一项危险任务。

这名中国工人由直升机空运,花费半小时从中国和俄罗斯站运抵戴维斯站,然后乘坐五个小时的雪上滑橇飞机,送往澳洲卡西站的威尔金斯跑道,再搭乘四个半小时的飞机,撤离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抵达澳洲。目前,他正在侯巴特皇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方立军(FANG LI JUN,音译)表示,这项救援体现出南极的合作精神,我们感谢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

澳洲南极事务署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这名男子很幸运地搭上飞往塔省的最后一次班机,因为这项空中巴士服务每周只飞行一次。她说,来自南极的医疗营救非常罕见,但是各国考察站经常分享资源,在此类事故中提供援助。

澳大利亚挑逗语宣传旅游 被批庸俗

据2010年1月18日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将于本月31日,举行布里斯班旅游宣传活动,希望为其塑造一个女士周末好去处的形象。不过当局采用的一句宣传口号,却被外界批评是性挑逗语,品味庸俗,也可能令投资近四百三十万港元的旅游活动受挫。

“你兴奋什么?”

旅游部门以“Brisbane? What are you up for?”(布里斯班,你想点?/你兴奋什么?)的宣传口号作招徕,是当地近年推广旅游其中一项活动。但有澳大利亚以外的民众认为口号有冒犯之嫌,其他人也被这句澳大利亚本土语口号溷淆。

澳大利亚的妇女顾问团体表示,口号品味“庸俗、低下和下流”。认为是一些醉酒鬼在酒吧跟人说的话。文化研究专家布林斯也形容这句口号“大胆”。不过旅游官员劳勒就指,口号是“突出布里斯班能带给女士的冒险和体验”,让人觉得城市充满活力和消费不高,适合女士来度假。

备受争议 维州交通厅长辞职


AN emotional Lynne Kosky has resigned as Public Transport Minister and from parliament, citing family health reasons.

备受争议的维州工党政府交通厅长Lynne Kosky今天宣布由于家庭健康原因辞去厅长职务,退出政坛。

2010年澳网今日开战 首轮中国德比郑洁碰彭帅

据2010年1月18日东亚网报道,2010赛季首项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将于今天拉开正赛序幕。

首个比赛日中,墨尔本公园就将呈现精彩纷呈的对决,莎拉波娃、克里斯特尔斯、海宁、萨芬娜、扬科维奇五位前世界第一同时出击,纳达尔、罗迪克、穆雷等高手也将披挂上阵,不过最吸引中国球迷的无疑是郑洁和彭帅在首轮上演的中国德比。

郑洁和彭帅的对决,除去自身实力以外,临场的心态和发挥将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最重要一环。

惨不忍睹 维州五名青少年超速车祸同时丧生


墨尔本狂风暴雨大幅降温


清晨起来,大雨如注,气温降至摄氏10度左右。窗外大雨哗啦一片,墨尔本笼罩着狂风暴雨之中。。。

一个星期的开始,上班驾车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