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触目惊心 澳青少年飙车问题引发社会震动



惨不忍睹 维州致命惨剧造成一车五人丧生
触目惊心 澳青少年飙车问题引发社会震动

这是2010年1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东方先驱报》头版头条标题,由本人执笔。

《东方先驱报》每周四、五午间开始,在墨尔本各个华人聚居区 Box Hill、Glen Waverley、市中心唐人街、Doncaster、Springvale、Prestron、Footscray等华人超市、中餐馆门口都可以免费拿到,欢迎取阅,并提宝贵意见。这篇Cover Story的摘要如下:
1月17日星期天凌晨,墨尔本北郊发生一宗致命车祸,一辆福特大马力劲车高速飙车,失去控制,撞向路边一棵大树,车辆断为两截,车内五名年龄介于15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当场丧生,坐在后排的女孩成为该起惨剧中的唯一幸存者。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维州助理警察总监Tim Cartwright表示,驾驶肇事福特新款XR 6的19岁P牌青年男子当天凌晨1时50分载着其他五人离开墨尔本东北区Ivanhoe一个派对,在Mill Park的Plenty Rd失控,当时路面情况正常。汽车冲过一个十字路口,全车失控打圈,再返回路面,然后拦腰撞向路旁一棵大树,由于冲力太大,将大树连根拔起,再将汽车断成两截。据估计,当时汽车撼树时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40公里,简直是疯狂。据报附近居民较早时投诉该处路面当晚有人在斗车,并有知情者举报肇事司机撞车前曾经饮酒。

服务有30年的救护员Ron Mcleod表示自己从未遇到这么恐怖的车祸,救护员要先将压住女孩的三具遗体移除才可将女孩救出。

如此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就这样在“砰”的一声巨响中嘎然而止。这样的惨剧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经常能在路边看到绑在树上的十字架和花束,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类似的车祸画面。

据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治安、道路和汽车安全性都在改善,澳洲每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却没有明显下降。去年全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509人!几乎可以比拟“战争”。

我想起几年前发生在墨尔本东南华人聚居区Glen Waverley的香港新移民陈雯佳被撞身亡案。这名年仅36岁的华裔女子,好端端在一个公共汽车站等候巴士,却飞来横祸,被一辆失控的福特汽车冲上人行道活活撞死!身后留下两个分别为10岁和14岁的儿子和她的先生邱宗立;

我又想起2006年12月,在悉尼市中心,一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横穿George St时被一辆P牌司机驾驶的小货车撞死,年仅22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最近,联邦政府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澳洲驾驶人士的道路安全意识很差。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承认他们在驾车时超速行驶、发送短信、打电话、疲劳驾驶或酒后驾驶。近四分之一澳洲司机曾在过去两年中超速被抓。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在安全驾驶的情况下超速是可以接受的;而2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11%的人承认开车时经常超速至少10公里/时。维州司机是最守规矩的,只有22%的人认为可以在限速60公里路段车速超过65公里。这与维州自2002年起广泛设置误差仅为3公里/时的测速照相机不无关联。

全国34%的受访者认为在限速60公里路段超速绝对无法容忍。60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态度更是坚决。然而,大多数人对交通违章的惩罚措施冷嘲热讽,58%认为交通罚款全为“创收”。

该调查还显示,疲劳驾驶仍然是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六分之一受访者承认曾在开车时打瞌睡,更令人不安的是43%的人表示这种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61%的被调查者承认在开车时使用手机,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为47%。有16%的人开车时发送手机短信,30%的人阅读手机短信,34%的人打电话。

联邦交通部长Anthony Albanese表示,该调查所描述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减少交通事故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另一方面也需要个人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他说,“人们在开车时还发短信,显然不能集中精力驾驶,不仅将自己也将他人置于危险之中。”

当我们看到,澳洲年轻人中吸毒后驾车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三分之一连续长途开车3小时以上也不愿意中途休息等等触目惊心的新闻时,你会担心,开车行驶在澳洲的道路上,即使你多么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撞别人,也架不住人家要撞你。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能做到的,还是循规蹈矩,遵守路规,努力不超速,驾车不沾酒,喝酒不开车,"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

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路上那些开快车的争分夺秒,左冲右拐,往往到了下一个路口还是在前面乖乖地等红灯,也就是说,他争来抢去并线超车,往往也就快了一个车身的距离,却平添那么多的危险和隐患,这又是何必呢?

“车祸猛于虎”, 一定要小心!在澳洲,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危险了,远比被抢劫、被偷盗、被殴打等的几率要大。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和平安,请千万谨慎驾驶、小心行走,过马路时更要加倍当心,“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