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1年7月25日新华网报道,从2012年7月起,澳大利亚将对全国中医进行注册和审核管理,中医师、针灸师、中药药剂师都将成为主流医学体系的注册执业者。澳中药行业联合会将代表中药界,一方面作为行业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参与中药标准制定,同时也为加强行业内部规范自律、沟通与交流提供平台。
澳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北京同仁堂澳洲总经理马安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当初成立联合会其实是“形势所迫”,缘起澳药管局下属的辅助药评估委员会将中药红花评估为不安全药品。
辅助药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结果具有权威发布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对中药的生杀大权。红花有活血化淤功效,是一味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常用中药,药管局准备将其风险级别升为“高级”,并向本国有关中药进口商发信,要求把所有含红花的中成药从市面上召回。
“接到这封信我意识到,这意味着包括同仁堂生产的皮肤病血毒丸等一大类药品不能再继续使用。虽然我是澳大利亚公民,但难以容忍部分澳大利亚人对传统中药的误解和曲解,”马安阳说。
“事实上,辅助药评估委员会内大多数是不熟悉中医药的西医西药等专业人士,所以作出的评估都是按西方的标准审视中药。如果这个时候不站出来保护中药的利益,今天‘红花事件’,明天还会是其他事件,中药在澳的市场会一点点被打压,中医疗效就会大打折扣,最终中医药在澳洲也会随之失去市场,”马安阳说。
于是,他逐个给在澳各大中药进口商打电话,希望联合起来用科学方式与药管局沟通,保护中药在澳权益。
此举得到澳中药界响应。2010年1月澳中药行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并立即以整个行业的力量、以合法机构的名义应对“红花事件”的挑战。作为会长,马安阳约请中药专家撰写红花报告,同时,北京同仁堂集团收集了大量关于红花研究的资料寄往澳大利亚。
当一份沉甸甸的“红花立场书”提交到澳大利亚药管局后,经慎重研究,药管局首次未采纳辅助药评估委员会的意见,而是要求其重新评估。由此,澳中药行业协会打响的“中药保卫战”首战告捷,“红药事件”也成为巩固中医药在澳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标志。
马安阳表示,作为澳历史上第一个中药行业的专业协会,该会得到了中国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驻澳使领馆的大力支持。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不久前在悉尼访问时专程参观同仁堂澳洲公司,他建议澳中药行业联合会和同仁堂帮助澳主流社会提高对整个中药行业的认知和关注度,通过“科学与科学”、“学术与学术”的对话,整合行业力量,提高整体中药形象,使澳政府对中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澳大利亚中药行业的发展。
面对中医药在澳面临的政策困扰、偏见与误解,马安阳表示,澳中药行业联合会将积极寻求对策,与政府建立稳定有效的对话渠道,把有关中医药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加强与澳中医团体及传统药协会的合作交流,推广中医药在主流社会内的影响。
马安阳说:“始终坚持弘扬传统中医药、推广中医药文化,是澳中药界矢志不渝的责任与义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