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澳大利亚离婚率高达30% 澳人向中国夫妻取经

据2012年1月3日《澳洲日报》编译《悉尼晨锋报》报道,澳大利亚夫妇经常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一有什么矛盾便会说出各自想法积极沟通,他们把性与爱当成美满婚姻的最基本元素。但尽管如此,仍有三分之一的澳洲夫妇最终分道扬镳。百思不得其解的社会调查人员现在将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希望从中找到夫妻和谐的线索。

昆士兰州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心理学教授Kim Halford指出,中国的离婚率很低。“东方国家的夫妻在表达爱意、自己的想法或热情方面很含蓄。很多传统的中国婚恋观有可能会让婚姻更幸福,夫妻离婚的风险也更低。”

在对澳洲的中国夫妻和跨国婚姻进行调查后,Halford发现东西方文化对幸福婚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另一调查人员Danika Hiew称,西方人很经常表达自己的爱意,但中国人更强调夫妻一起努力,强调的是“同心”的概念,并将夫妻当成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而西方人却将夫妻看成独立的部分。

Hiew指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满足感,如果你在此处得不到个人情感或身体的满足感,那你大可前往别处。但中国人却强调一起熬过艰难时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对中国夫妻来说,婚姻不仅意味着在一起享乐,更是相濡以沫。”

但这种中国和谐夫妻观念是否会让澳洲倒退至1970年代以前的女性不平等和受压抑局面?Hiew对此表示:“西方人喜欢把自己的感觉丝毫不差地表达出来,而中国人则会将自己的想法修饰一番,在不伤害彼此感情的前提下委婉提出。中国人的价值观也认可平等婚姻,这并不会导致对女性的压迫。实际上,夫妻双方很极端地表达自己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此外,当中国人与澳人结婚后,夫妻间肯定存在诸多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Hiew称,西方人很喜欢公开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如果其中国伴侣没有在外人面前与其牵手,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沮丧。一名中国男子向调查人员解释称:“爱意是夫妻双方一起努力时所体现的默契,比如说准备除夕大餐时,夫妻之间的默契配合会让双方都感觉到浓浓爱意。”

现年74岁的澳洲男子Michael Campbell与其56岁的中国妻子王艳明(Wang Yan Ming,音译;英文名Annie)都是两国1960年代革命的先锋人物。Campbell称:“我是澳洲性革命的先锋者,但Annie同期所处的时代刚好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因此多多少少对性有些抗拒。”

对爱情和性的不同观点成为两人20年前在雪梨相恋时最大的障碍,但他们最终因彼此欣赏各自对婚姻的观点而走到了一起——Campbell被王艳明忠诚于婚姻的信念所打动,而王艳明则是被Campbell“活在当下”的生活观所吸引。王艳明称:“对于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为了传宗接代,孩子还没出生就急着帮孩子储蓄存款。Campbell不想要孩子,他更希望能自由地享受生活,这一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昆士兰州大学调查人员本次任务是发展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两性教育,Hiew称:“我们希望能将东西方文化中的精华统统吸取过来。”

1 条评论:

Tim Su 说...

七十四岁了,想要孩子也不行了,当然不想要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