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随笔:感受澳大利亚的跳蚤市场

据2013年09月23日新华网报道,初到澳大利亚城市悉尼,满眼是高楼大厦、错综复杂的道路和穿梭不断的人群。不禁感叹,在“现代化”的魔力下,都市都被克隆成了一个模样,悉尼像上海,上海像香港,香港像纽约。纵使没有陌生感,却也少了新鲜感。
 
想体会澳大利亚的独特味道,必须远离市中心,去岩石区开启一次发现之旅。时光倒转回1788年,第一批英国船队经过长达半年的远航,发现了这块悉尼湾西侧岩石突起的土地。他们停靠在此,登陆插旗,岩石区诞生,澳大利亚的历史就此开始。经过数百年发展,现代悉尼逐渐成形,而岩石区则依然保持着古典味道,成为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景区。
 
除了起伏的鹅卵石小巷、环绕的古典建筑群、三五成群的街头艺人,这里还有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跳蚤市场。每逢周末,岩石区都会关闭车道,搭起集市,供行人在这里漫步、淘货。如同白色风帆一样的帐篷曼延整整一条长街,整个市场就像一条白色项链点缀着这古老的街区,让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不舍擦身而过,必定会沿着这条步行街,一家一家地细细品味。
 
走进市场,艺术品、家居用品、珠宝首饰、前卫服装、木雕、陶器、香皂、蜡烛、图书文具……所有你能想到的物品这里应有尽有。也难怪,一条长街容纳了大概200个摊位,还有什么是买不到的呢?和摊主攀谈得知,要获得摊位的经营权非常不易,前提是卖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绝对不能和别家雷同。
 
从上海来悉尼已有20多年的雷女士说,她家兜售的特色首饰全部是由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在悉尼也称得上独一无二。她的摊位上摆着各种造型的“金银首饰”,乍看上去,你绝对会以为它们是金属材质,用手摸上去才发现,是软软的牛皮。雷女士得意地说:“没想到吧?这些皮质首饰经过我手工上色,不仅看上去有金属质感,戴起来还不会重,更不会因为棱角扎到皮肤。”听她介绍,在递交摊位申请时,创意是管理者最看重的部分。
 
记者拿起一条项链,试着和她砍价,她却微笑着摇摇头拒绝。游客在她的摊位前来来回回好几拨,对着镜子试了又试,却少见有人付款买下。我好奇地问,万一这一天没有人买,岂不是白掏了一天130澳元(约合713元人民币)的租金?她笑着说,在这里摆摊并不为赚钱,而是生活的乐趣,“即使没有人掏钱买,能和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聊聊天,就是我最大的享受”。
 
在这里,每隔几家店,你都会看到一个小吃摊位,烤玉米、巧克力、糖果、点心、冰激凌,各类美食让整个市场更加便民。食品不仅样子诱人,吃起来也会甜到心里。行人在阳光下边吃边逛,听着吉他手拨动琴弦,匆忙的脚步也会不自觉地放慢。
 
再走几步,一家摊位前聚集了好多人,缝隙中看到火光四窜。我凑上前去,看见一个戴着墨镜的老者正在现场制作玻璃,酷劲儿十足。透明的胶体经过老者的巧手烤制,幻化出不同的造型,引得大批游客驻足围观。
 
这名技艺超群的老人名叫迈克。和迈克的老友海伦聊天得知,迈克从14岁起就开始跟随父母学习制作玻璃工艺品,到现在已有40年了。他戴墨镜并不是为了耍酷,而是由于常年面对火光视力已经变得非常弱,只有戴上墨镜才能继续工作。说到这儿,海伦神情有些伤感。但她耸耸肩说:“迈克享受在这里的每个周末,为顾客制作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幸福所在”。
 
走完整条街,发现阳光已经换了方向,这时找个路边的咖啡屋歇歇脚,置身于这个热闹但不吵闹的街区,喝上一杯浓郁的咖啡,看着人来人往,望着远处水波粼粼、云卷云舒,也是一大享受。
 
行走这一趟,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在市场上买到漂亮的珠宝首饰,而是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热爱生活,那么愿意和他人分享快乐,他们乐观而认真的生活态度同样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