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澳大利亚:民众良知是华人福音

据2010年2月20日新浪网报道,在历史上,中国人一直把西方看作是蛮夷,而把自己当作“天朝”。这一思想直到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才有所改变。

在义和团起义之前,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概括地说就是:富饶而软弱。但是到了义和团运动之后,西方人对中国与中国人的看法,则又增加了几个特点,这就是野蛮愚昧与落后贫穷。作为英联邦的澳洲实际上也是如此。因此在当时,即使在澳洲的华人也颇受歧视。

19世纪中叶前,澳洲几乎没有华人,虽然有一些地质学家认为,澳洲曾经与中国大陆相连;一些人类学家进而认为,澳洲土人和中国是源自共同的祖先。史料记载,1848年,100个华人成年男子和21个男孩自福建来到悉尼,他们是澳洲牧场主特地从中国雇来做牧场帮工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最早来澳的华人。此后几年又有一些华工抵澳,不过人数不多,至1850年,在澳华人总共不超过1000人。

总体上看,澳洲社会对在澳洲华人的态度是非常恶劣的。19世纪中叶之后,在澳洲的很多地区,多次发生的排华运动以及排华法案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澳洲对于中国也是不友好的—它也是八国联军的一分子,至今在澳洲战争博物馆还保存着澳洲作为八国联军之一,入侵中国的许多纪念品。这说明直到今天,澳洲对此还是引以为荣的。

澳洲与中国的相互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国际政治上的(或者说是外交上的)。当时由于中国改变了自己的外交政策,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开始纷纷承认中国。澳大利亚也顺应国际大趋势,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不过虽然发生了这种政治上的变化,澳洲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这种歧视,甚至于对澳洲境内华人的歧视仍很严重,即便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洲还发生过火烧中国餐馆的事件,澳洲前任总理霍华德,也曾在媒体上公开辱骂在澳亚洲人(其中主要是华人),要他们滚出澳洲,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当时,世界各国都早已不能容忍种族主义,在澳洲社会还会发生这种咄咄怪事,而且霍华德发表此番言论不久后即当选总理,且一做就是两任。

澳洲真正改变对中国看法,实际上还是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之后。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澳洲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产品,同时也给澳洲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大量的中国学生和旅游者极其技术移民,给澳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利益,而中国大量购买澳洲的资源,更使得澳洲乐不可支。因此澳洲不再认为中国及中国人是贫穷的,而是“国际大款”。为了经济利益,澳洲出现了“中国热”。澳洲开始前所未有地开放教育市场和旅游市场,放宽移民政策;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开始少说甚至不说那些中国政府不喜欢听的话,甚至还说些中国政府喜欢听的话。

可以这样说,历史上澳洲还没有如此谦卑地“尊重”过中国,甚至于还颇为戏剧性地选出了一位会说中国话、有个中国名字的总理陆克文。这虽不能说是180度的大转弯,但无论如何是以前绝对无法想象的。

不过,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心里明白,那些澳洲政客和商人“尊重中国”的真实原因。但是如果说所有的澳洲人对中国人并没有从心里上友好,那绝对是荒唐的。

即使在19世纪中叶,澳洲各地发生排华事件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澳洲人,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地保护华人。他们认为华人完全和澳洲人一样,值得也完全应该受到尊重,应该友好地对待彼此。为此他们遭到不少极端分子的责骂、污辱甚至殴打。可是他们绝对没有退缩。在历次中国社会重要事件发生之时,更多的澳洲人毫不犹豫地勇敢地走上街头,公开地表示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他们是澳洲社会的真正的良心和良知所在。正是这种社会良心和良知,才使得在澳洲的华人得以安全地生存,才使得华人与澳洲人可以和睦相处。

而今天,富有这种良心和良知的澳洲人越来越多。他们才是中国也是中国人的真正的朋友。现在也许当你在澳洲的街上走着的时候,说不定还会突然窜出一个衣着怪异的澳洲青年人,突然袭击你一下就逃走,因为你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不过这种纯粹的种族袭击事件无疑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澳洲人虽然与你素不相识,可是在街上相遇却会向你问好。今天如果你在澳洲开一家中国餐馆,说不定还会有一些流氓来捣乱,可是在澳洲的中国餐馆还是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放眼未来,谁也不能否认,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偏激的政客,再次掀起白澳主义的恶浪,建立在脆弱的经济利益基础上“中澳友好”关系还会摇摆,甚至于无情翻脸。一个具有中国人名字、最多连任两次的澳洲总理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永远保障“中澳友好”。可是请绝对不要担心,就像《百万英镑》电影故事所说明的并非所有的英国人都是爱“百万英镑”一样—并非所有的澳洲人都会为了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而舍弃一切原则,出卖自己的良心。

澳洲社会对华人友好的良心和良知是澳洲社会的主流,这种良心和良知所铸造的基础,才会真正地决定着澳洲的未来,决定着华人与澳洲人的真正和睦相处关系。无论是谁都根本不可能阻挡华人与澳洲人和睦相处的历史趋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