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电影《澳大利亚》为何成了哑炮?
据2009年11月14日搜狐网报道,由名导演名演员出阵的大制作史诗巨片《澳大利亚》没能如愿火起来,是十分遗憾的事情。澳大利亚旅游局本想借势努一把,投入百万特意请电影的原班人马拍了一个相关广告片。然而一腔心血终于付诸东流,期待中的电影《澳大利亚》发出的巨响未能炸开,变成哑炮,原因是需要认真分析一下的。
其一,在于当年度的好莱坞好片子淤积。尤其是那部编导演乃至音乐歌舞俱佳的《贫民窟的百万宝贝》占尽风骚,《澳大利亚》显然被比了下去。没能获奖,自然削弱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而期待一部没能获奖的电影变身为旅游宣传片大量招徕游客,就有些有些奢望了。澳大利亚旅游局是在该片尚未获奖的时候进行的投入决策,有押宝的成分在里面,可惜押宝没有押准。
其二,这部电影中妮可基德曼的表演虽炉火纯青,但不敌故事情节过于冗长。本该是两部电影容量的故事,被导演生生放到了一部片子里面。影片自身的不足,自然会影响到电影魅力的发散。
其三,该杀的中影公司的烂翻译,硬是把好好地英文电影名字“AUSTRALIA”画蛇添足自作聪明翻译成了“澳洲乱世情”。对现实中的澳洲进行的“乱世”一词描述,当会让少不更事、胆小心粗、不愿刨根问底的游客退而却步。
其四,缺乏配套措施,是另一个问题关键。电影映出之后如何转化为旅游线路产品,配套措施该如何实施,本应事先想到并做到。比如澳洲的彩虹追寻、享用猴面包树下的晚餐、电影拍摄地逗留、剧情重现等等,都该与电影同步推出。旅游局方面的粗线条筹划,业者的用心不够,终于使得一部上好的巨片也只得成了白驹过隙,未能留下太多踪影。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1 条评论:
第三点说得很有道理~~~据奥斯卡评委透露,《Australia》没能获得奖项主要是译名太丑,5个汉字,超过100个笔画,超过了评委的理解范围,直接导致评委脑子死机,无法做出反应;事后一评委遗憾的表示如果译名改为《大》,而不是《澳大利亚》或《澳洲乱事情》,那么这片子必定是奥斯卡最佳影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