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

澳洲华裔单身女子还真不少:为什么还单着?走近华人渴爱一族

中国的老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被许多人视为人生必经之路。在澳洲,不少移民到此或者留学的华人女性有着不错的工作和良好的背景,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虽摽梅已过但是嫁杏仍未有期。异国他乡的语言、文化、人口比例、生活压力、移民圈子和自身经历等诸多因素,让她们面对着比在中国寻爱更多的障碍;同样地,由于对女性年龄的要求问题,这些华人单身移民女性面临着比同龄男性更大的困难。一些华人单身女性向本报记者敞开心扉,谈一谈她们为什么迄今仍然单着。

阅历丰有戒心寻爱不易

谈到单身话题,今年36岁的梁小姐显得很无奈:“我现在觉得结婚对我来说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自嘲是“齐天大剩”。“如果只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找一个凑合将就着过日子,那我还不如单着,何苦给自己找罪受?”

梁小姐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颇丰的薪水。在国内本科毕业之后她来到澳洲读研究生,后来因为移民分数的问题,她在澳洲读了两个硕士学位,最终留在了澳洲拿到了永居签证,进而成为澳洲公民。 前后耗时数年,她和国内的男友也渐行渐远,最终分手。

“当时的男友是读本科时走到一起的,那时大家的想法很单纯,经历很简单。现在不可能这样了,会考虑很多问题。”梁小姐说,“无论男人女人在社会上打滚几年,都会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同时也意味着可能有很重的戒备心。尤其是移民,对彼此的背景和过去都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共同的朋友圈子,大家交往时都会担心是否骗色骗财骗身份。齐天大‘剩’级别的通常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另外一半并不好找。”

梁小姐说,到了她这个岁数,周围的朋友都认为她应该降低要求和放低姿态,还挑三拣四就是不现实的,遇到差不多的就应该嫁了。她们都认为“你还有什么资本能够去挑剔?”“什么样的男的,只要大过我的都给我介绍,有的条件很差。这让我有时不高兴。我是在寻找,又不是在求施舍。结果朋友还说我不识好歹。”梁小姐说。

对于婚姻的渴望,梁小姐表示其实最着急的时间已经过了。当时迎接28岁时,她非常希望能够在最佳生育年龄时嫁出去;后来准备过30岁生日时,希望能够在头一个5年里找到伴侣。现在过了35岁,虽然有时还会着急,但是也觉得目前的状况并不算差。“ 刚开始单着时, 觉得单身比想象中的还可怕。在陌生的国家里,租房,找工,等批身份,孤身一人,这种日子不知何时是一个头。 但是后来一切稳定了,熟悉了,觉得单身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现在几个都单着的女性朋友经常会聚集在一起。

除了一些节日时或者有个病痛的时候感触会比较深,梁小姐觉得平时倒没什么。说起结婚的可能性,梁小姐说,除非放宽所有条件来找,不限国籍、婚史和是否有孩子,也许还有希望找到一个伴。“找个伴不难,但是要找回华人结婚,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这不是悲观,这是清醒的认识。 ”

只怪圈子太窄机会太少

陈小姐85年出生,今年29岁,性格直爽外向。她认为自己在寻找另外一半的时候并不挑,只是机会太少。“我觉得目前悉尼这边就是适婚年龄的华男少,而且我生活的圈子也窄,没有什么机会认识更多的人。”陈小姐说。而且除了这两大原因外,其实陈小姐还面临着另外两大困难。

陈小姐在国内高中毕业之后就去了日本读书和工作,6年之后回中国发展。几经辗转,后来还是选择到悉尼定居。陈小姐原谈了一个男友,但是男朋友不愿来澳洲,两人和平分手。

谈到另外两大困难,陈小姐说首先是身份的问题,她目前持工作签证。她曾在今年1月在澳洲一个华人论坛上发了征婚的帖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脱单。三个月过去了,她仅仅只见了两名男士,都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网上交谈时,很多人首先会问身份问题,是永居还是公民,一些人听到陈小姐目前持工作签证,就会考虑她的征婚的诚意和动机,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陈小姐说:“我自己完全有能力换成是永居的身份,不图也根本不要求对方是永居身份或者公民。但是有的人也许在这方面遭遇骗子受过伤,所以会很在意身份这一点。”

陈小姐说,她其实并不喜欢在网上发帖子征婚,但是悉尼这地方,朋友圈小,认识的朋友就那么几个,发帖实属无奈也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另外一大困难是身高,陈小姐净身高将近170厘米。她很难接受比自己矮或者一样高的男士,希望对方能够有175厘米或者以上。陈小姐说,她在征婚帖子里提供了微信号,有些男士加了她的微信号但是就是一直不说话。她实在不理解这是为何,也许有的人加微信就是为了看她的相片。

陈小姐坦言,她对男士的要求基本上就两点,身高和靠谱。她自认为目前择偶条件放得很宽,可以接受其他族裔的男士,也可以接受曾有婚史的男士,但是希望无孩。“真的很难!提出的要求高,别人认为你不现实过分挑剔;如果你的要求不高,别人又会怀疑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缺陷才导致要求低。我说能够接受二婚的,结果很多人纷纷表示质疑。”陈小姐说。

她周围有朋友回国相亲,但是她觉得这对女的来说,事情不靠谱。第一这么短的时间没有足够时间的相处何来了解以及进一步发展?“而且异地恋和跨国恋充满了变数。”

陈小姐说,虽然她很渴望爱情和婚姻,但是并不期望感情天长地久。“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谁也不要对谁动不动就说永远。”

压力大忙打拼错过佳期

吴小姐今年刚30岁,她和许多女留学生一样,来到澳洲攻读硕士学位。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父母均为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供她出国读书花了好大一笔钱。这让陈小姐在读书时非常拼命,业余时间都用来打工挣钱。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小姐最终读到了学位,也顺利找到了工作,并且拿到了永居的身份。

“前几年刚来到悉尼,人生地不熟,能否拿到学位和身份,能否找到工作,去或者留,一切都是未知数,拿什么来谈感情。在这读书时遇到过彼此有好感的,但是他最终是要回国发展的,所以我们也没有继续往下发展。”

来悉尼之前,吴小姐之前从未谈过恋爱,一路的打拼让吴小姐的性格上有些强势。当一切都趋于稳定的时候,个人问题非常严峻地摆在了吴小姐的面前。几经寻觅,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后来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一个是男朋友工作并不稳定,收入不高,但是每个月都要寄800澳元回国给父母。这让吴小姐无法接受,两人吵过几次。男朋友就是强调一点,他不可能不管父母,就是以后两人结婚了,这笔每个月赡养父母的费用也只会多不会少。这让吴小姐感到难以平衡,她的收入比男朋友高,目前供的房子也是自己的父母省吃俭用给的首期。两人都不妥协,最终只好分手。

像吴小姐这样的女生,当初出来留学,面临学业压力或择业等生存问题,自认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寻找合适的伴侣,就是处于漂的状态。拼搏了几年,生活工作日渐稳定后才发现,自己似乎已经错过了适婚年龄,选择面也越来越窄了。“男生也有这种情况,想先立业再成家,没有工作能力和经济基础,女生也看不上眼。但问题是,28岁的年龄,男生考虑个人情况大家会感觉正当时,但是对女生来说则是非常尴尬的年龄。去相亲或者参加单身聚会,别人首先就问多大年龄。就算别人不问,通过问问学历和工作了多少年,一算也知道年龄了。这是避不开的。”吴小姐说。

吴小姐感慨社会对女性并不公平,“但凡读了本科的女生,一毕业就已经22、3岁了,读个研究生或者谈了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拖个两三年,一晃就到27、8岁,这就是大家眼中的‘剩女’了。现在30、40、50岁的男人,首选的择偶范围都是20-28岁的女性。”

吴小姐还谈到,移民到国外,大家都比较独立,而且没有共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圈子,彼此间的宽容度都在变小,合则留,不合则分。

家长护犊情切反误儿女幸福

父母强势介入孩子的感情生活,也让一些华人单身女性颇感头疼。现代的社会,“父母之命”对子女的择偶行为影响多大?去年年底,中国一家大型婚恋网站对5万多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单身与父母”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单身人士表示父母会介入自己的择偶问题。在中国,恋爱可以是私人的事情, 但是婚姻绝对不是。在澳洲的一些单身华人女性,同样面临着同样问题,家长意志贯穿求爱之路始终。

80后的王小姐告诉本报记者,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她周围的朋友,在对象选择方面,双方的父母都会给许多建议或者是要求,有的父母即便身在中国,仍然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和视频进行遥控。

“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们担心很多东西,担心孩子走弯路,孩子谈朋友之前列出条件一、二、三,谈了之后担心孩子被人骗,会吃亏;结了婚之后又担心孩子不幸福;再接着还会操心第三代,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干涉太多了,让我们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既要面对来自自己父母的意见,还要面对来自对方父母的意见。”王小姐说。

王小姐说,她的一位朋友的父母,就要求女儿一定要找华人。因为她就一个女儿,最终肯定要跟着女儿定居悉尼,如果和女婿在言语和文化上沟通不了,同一屋檐下那太难受了。 还有的在婚房上和移民方面有所要求,比如说必须先办女方家长的移民。 王小姐说,还有的朋友的父母给自己的女儿和其对象列了一些条件,如果做不到就没有必要继续交往。这些条件包括具体到婚后如何探望双方父母,双方父母若都定居悉尼将如何分配探望的时间、频率,孝敬父母花的钱财还有第三代的照看等等。

华人父母热心孩子婚嫁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澳洲一些比较活跃的华人门户网站上,也有父母替孩子征婚的帖子。 比如一位家长因为儿子的属相为鸡,便希望未来儿媳的属相最好为龙,也许是出于“龙凤配”的良好意愿,还对未来媳妇的身高、身份和何时结婚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让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究竟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还是父母自己的人生?选择的究竟是孩子或者是父母自己心仪的人选?

单身女性渴望更好平台牵线搭桥

每一个单着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去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澳洲社会正在经历“男人荒”,全澳30岁左右的适婚女性要比同龄男性多5%以上。而对于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群体而言,选择范围缩小,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澳洲最新的人口普查中的数据显示,澳洲华人男女比例为78.9华男对100华女。华人单身男子在寻找另一半时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在一些华人群体自发组织的交友聚会中,不少时候也会出现男少女多的现象。  

一名华人女性说,女的找男的时候通常都希望男的至少和自己相近或比自己更好的,总是希望向上找,这样一来女性的选择范围就少了很多。条件好的优质男还没毕业就已经心有所属,还有的是根本还没有考虑安定下来的,过了25岁的女生根本就耗不起了。

有社会问题专家分析说,出于身在海外的现实考虑或实际经历,一些海外华人不再信奉爱情至上,在择偶中首选身份、年收入、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这些标准增加了择偶难度。

虽然也有华人女性,找对象并没有给自己设定族裔框架,感情为先,找配偶已不再局限于华人的圈子。但是,由于年龄差异、语言障碍、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不同原因,还是有不少华人女性倾向于找华人伴侣。

去年年底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2012)》,其中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中,未婚人数占80%,单身率之高引起社会关注。 但在国内,问题受到重视,社会各方包括政府、企业、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各方纷纷组织相关活动开辟新路,热心牵线搭桥,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帮助单身海归尽早找到情感归宿。

这让一些澳洲的华人单身女性感慨平台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确有很多媒介可以去认识朋友,各种社交网站,微信等等。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面对面的交往。” 这些华人女性也希望无论是澳洲的主流社会或是华人社区,都能够更为关注华人单身的问题,在澳洲搭建更多的值得信赖的交友平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