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是药三分毒 常用处方药被曝副作用大

数以千计的澳洲人在服用了常见的处方药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许多人因此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在45岁以上澳人中,10%对他们的药物出现了不良反应,5%在服用了常见的降血压、降胆固醇、止痛和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后病倒住院,而他们的服药量完全遵从医嘱。

一项研究对全澳7500名向全科医师问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处方药竟然是最重大的致病因素之一,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服用这些药物恐怕是弊大于利。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显示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吗啡和芬太尼)引发的问题最严重。有六分之一的患者对此类药物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将近五分之一最后不得不住院。这类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中最常见的是便秘、呕吐、恶心、眩晕和睡眠障碍。

在研究中,有八分之一的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片和扶他林(Voltaren)、Nurofen及萘普生(Naprosyn)等消炎药而住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恶心、皮疹和脚踝肿胀。
立普妥(Lipitor)等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会引起一些患者的肌肉疼痛,降血压药会引起咳嗽,糖尿病药物会引发腹泻等不良反应。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也会引起发烧、恶心和疼痛等不良反应。

研究报告还说,其他有关药物副作用的研究发现,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案例只占总数的1.5%而已。“这项研究揭示,必须把药物副作用视为澳洲社会发病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这项研究并没有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死亡——计算在内。

去年,新闻集团对国家药监局的药物副作用数据进行了独家分析,发现在过去五年里,澳洲人最常服用的十大药物与2925起不良反应和67例死亡有关。

研究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良反应发生在患者“遵照医嘱,服用适当剂量药物”的情况下。研究报告说,人们常常觉得不良反应是吃药治病所固有的代价,“然而,有进一步证据显示,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个代价恐怕太高了”。

许多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会给患者的眼睛造成不利影响。减少老年人所服药物的数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