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学学澳大利亚人的“傻”

2011年5月8日大江网报道,近日看了一篇文章,对“傻”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文章说,两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某地考察,办理入住手续时,被告知住一晚收80澳元,住两晚要收170澳元。为什么多住一晚多收10澳元?那住三晚呢?对方答:“对不起,我们这里只能住两晚。”想想看似天方夜谭,哪有不让人多住几天的旅店?旅店回答:“这里玩两天就够了,玩三天就是多余。我们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认为游客过多对环境是一种摧残,风景、环境、旅馆等等都是公共资源,不能浪费。”同胞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觉得老外真让人不可理喻,傻得要死,刻板得要命,到手的生意都不做,空讲些大道理。

然而考察结束后,同胞得出结论,生活富足的澳大利亚人,能够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气候,这与他们宁愿放弃多赚钱的机会,也要竭尽全力呵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傻”有关。可见,他们的“傻”,体现出“我们是国家主人”、“地球主人”的意识。因为,只有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主人,把国家看成自己的家,把地球的资源、财产当成自己家里的资源和财产一样,才不会暴殄天物、肆意糟蹋和浪费。

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到有必要学学澳大利亚人的“傻”。扪心自问,我们会有“游客过多对环境是一种摧残”的意识吗?旅店会有为了保护环境而拒绝客人多住几天的举措吗?相反,对景点“吃干榨尽”、景区人满为患的事比比皆是。据披露,某海滨城市发展旅游,造成沙滩锐减,海龟无处产卵,而游人过多使得海域环境污染,威胁到海龟的生存。有些草原旅游开发过度,草地中央出现沙块,大风吹过,四处扬沙。一些名山大川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兴土木,景观遭到人为破坏。记得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因景区内宾馆、酒楼等等人为建筑泛滥成灾,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了黄牌。“世界遗产”像一块“金字招牌”,在为许多地方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游客超载”给遗产保护造成巨大的威胁。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导致洞窟内壁画褪色、空膨,平遥古城墙的坍塌等教训,我们不应忘记。

澳大利亚人的“傻”,体现出的是诚实、纯朴。还是接着讲那两个同胞吧,因为第二天他们在饭店点菜时又遇到了匪夷所思的事。两人要了4个菜、两瓶酒后,问还有什么特色菜。这时老板过来了,劝他们吃完了再说,如果继续点菜,菜价就是平时的两倍。老板说:“你们只有两个人,如果吃不完,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既是对公共资源的珍惜,也是诚诚实实做生意、老老实实做人的表现。

而看看我们周围,恐怕大多数饭馆酒店的餐桌上,都是大碗小碗、大碟小碟,食客们十有八九喝得个脸红脖子粗,吃得个人仰马翻。不少菜甚至没动筷子,就被倒进潲水桶。反正不是用我单位的钱,就是花我自己的钱,关你什么事?也极少看到有人劝阻客人少点菜的,倒是不停地介绍这是特色菜、那是新研发的菜,因为你点菜越多,店家赚得越多。至于一些人耍小聪明算计别人,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用牛血兑洗衣粉和味精,做成鲜嫩的“鸭血”;做油条掺入洗衣粉,使油条炸得又粗又大;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长得快且瘦肉多;用硫磺把白木耳熏得更白,用墨汁和其他材料使黑木耳更黑更重秤……种种伎俩令人瞠目结舌。

正所谓“傻人有傻福”,到过澳大利亚的人,都为那里的蓝天碧水、一流的生态和气候环境叫好,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范本。这当然得益于澳大利亚政府重视环境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行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也与澳大利亚每一个国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资源的珍惜的个人自觉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澳大利亚人的“傻”,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坚守,一种理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