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0年7月28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星岛日报》报道,两年前曾企图兼并华人菜园以扩建坟场的悉尼东区墓园,再次将目光瞄准被列为新州历史文物、位于悉尼东区La Perouse的华人菜园(Chinese Market Gardens),计划使用60%的菜园土地改建成墓地,剩余的40%继续保留为菜园。该计划在7月26日举行的小区咨询会上首次公布,引起出席的约二十名华人代表和菜园农户的强烈反对。
悉尼东区墓园的执行总监George Passas表示,计划使用位于东区La Perouse的华人菜园60%的土地改建成墓地,剩余的40%仍然保留做菜园。考虑到该地区居住有大量的华裔、犹太人以及意大利人,在60%土地上扩建的新墓地将留20%给亚洲移民做埋葬使用,包括土葬和火葬。
东区墓园的代表律师、曾担任联邦部长的Gary Punch进一步做出解释,这块地不仅仅是有澳洲华人历史文物的价值,也有土著人的文化历史价值,以及现代澳洲历史的文化保护价值。因此除了20%的扩建地区留给亚洲小区外,还会划分一部分墓地给土著人及其它小区等。他还称,计划在墓地修建一座庙宇,以纪念和尊重此菜园对华人在澳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另外,出席咨询会的东区墓园几名代表发言多次强调,该地是一块官地(Crown Land),并不属于菜地农户所有,从广大小区的需要出发,使用部分菜园地修建墓地是理所当然。
然而,计划引起在场华人代表以及澳洲文物保护机构代表的强烈反对。澳洲华人历史文物会会长刘瑞馨表示,这块占地七公顷的华人菜园,早在1999年就被新州政府列为历史文物。问题在于这块地是一块低洼湿地,两年前,新州土地管理署就对此地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该地仅适用于三种用途:分别为环境保护地区、农业用地以及自然保护区。
她说,“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这块菜园已经被列为文物;第二个问题是在这样一块湿地上修建墓地,如果不动大工程修筑,一旦遇到水浸,有谁愿意自己亲人的灵柩浸在水中?三是我们不知道他们向政府支付多少钱,东区墓园信托会有大笔钱,也许他们什么钱都没有付,想拿什么土地就拿什么土地。”
出席咨询会的澳洲文物保护机构(AHI)的主席Andrew Woodhouse也表示对该计划的强烈不满,称这是对文物的不尊重及破坏。
此华人菜园位于Randwick市政府管辖区内,由夏氏、梁氏和邓氏三个家族四代同堂耕耘。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淘金潮”后,不少中国移民来到Randwick地区,开始种植蔬菜。悉尼四邑同乡会副会长何键刚表示,来自中国高要的移民则是悉尼的第一批菜园农户,他们为居住在新州的华人们提供各式样的中国蔬果。据Randwick市政府的历史图书馆的记载,此菜园座落的Bunnerong路的第一批华人居民,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期。
两年前,新州土地管理署接到悉尼东区墓园的申请,要求扩大墓园面积,将该菜园划入其扩展的范围,引起华人小区和文物保护者强烈关注。
《星岛日报》曾于2009年报道过,在前新州警察厅长籍中国新年访问唐人街时,新州华人农业协会会长钟荣,向当时身兼警察厅长和土地厅长(现为土地建筑规划厅长)的凯利(Tony Kelly)陈情,恳请保住这块被新州政府列为历史遗迹的华人菜园。而凯利则向他保证华人菜园不会变成墓地,让他们不用担心。
来自种菜夏氏家族、祖籍为中国高要的夏冠昌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已经在此种菜六、七十年了,如今东区墓园计划使用60%的土地修建坟场,对自己的菜地有很大影响。而且根据计划,在新扩建墓地修好后,将只有一家菜园可以通过另外一条道路进入,包括自己菜园在内的两个家庭管理的菜园都将只能通过坟场才能进入。墓园代表律师Punch又指出,扩建工程大约需要25年至35年,分五期进行,每期约3至5年时间。
出席咨询会的前新州上议院上议员何沈慧霞,以及澳华论坛会长彭广明均发言,对该计划表示质疑和不满。澳洲悉尼四邑同乡会秘书长甄振纲、澳华公会前任会长潘瑞亮等近二十名华人代表出席咨询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