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前驻澳大使傅莹擢升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


据2010年1月5日新华社报道,昨日,国务院公布了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名单。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现驻英国大使傅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她也因此成为继1974年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

现年57岁的傅莹,是蒙古族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据了解,傅莹爱好阅读、艺术,喜欢体育运动,打高尔夫和网球。丈夫郝时远,民族学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一女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3月拉萨发生打砸抢杀烧暴力事件,以及随后一些“藏独”分子冲击中国驻英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以来,英国某些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中国。作为驻英大使,傅莹在英国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东奔西走,接受英主流媒体采访并发表文章,用自己的话向英国公众介绍真实的中国以及西藏问题背后的真相。

她发表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以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进而以数字和事实详尽地介绍了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打动了不少原本对中国缺乏了解的西方读者。

另外,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早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也介绍说,当发现英国媒体误报中国驻英使馆投诉英“追星族”扰民一事后,傅莹及时在英发行量最大的通俗报纸《太阳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超女”、“快男”现象,说明中国的进步和富裕给了年轻人更多的生活选择。这次成功的危机公关立即扭转了不利的舆论氛围,引发当地媒体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

57岁的女外交家傅莹来自内蒙古,曾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三年。当年,她一边给战友放映电影,一边坚持自学高中课程。1973年,傅莹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喜欢以“我”为关键词

傅莹发表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写道:“我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英国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4个民族,而中国有56个民族。包括藏、蒙、汉等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和睦共生,这就是中国文化。”傅莹并不是想象中驻外大使的“铁娘子”形象,她喜欢以“我”为关键词,与英国人交流。“我女儿也是西方文化爱好者,在网上交谈中,她至少问了几十个‘为什么’。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困惑。很多对西方持有浪漫看法的年轻人,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企图十分失望,而妖魔化往往会引发相应的反作用。”中国大使的严明立场,通过母亲的温柔、女性的细腻体现出来,有着更强的说服力。

送礼首选蒙古长调

花白短发,适中身材,蒙古族特有的高颧骨上架着无框眼镜,同样具有民族特点的细长眼睛闪烁镇定的目光,傅莹给人第一印象是利索、刚强、睿智。进入外交部后,傅莹就很少有机会回内蒙古,但不管走到哪里,她依旧忘不了奶茶的香甜。

傅莹很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蒙古歌曲的CD是我送礼的专项,有的外国友人听了之后,还专门给我发来E-mail,讲述听后的感受。”傅莹爱好阅读、艺术,喜欢体育运动,打高尔夫和网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