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盘点奥巴马:一万年太久,一百天太短


【美国《侨报》4月30日社论】

2009年1月20日,在百万民众的欢呼与热泪中,在全球的热切期待中,奥巴马手按林肯用过的《圣经》,宣誓就任美国第44届总统。4月29日,转眼百日过去,到了一个盘点的日子,也是一个展望的日子。

百日之内,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奥巴马,一个四面出击的奥巴马,一个亲民和善的奥巴马。然而,身处危机时代,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这是否是一个能够扭转大局的奥巴马,一个初战告捷的奥巴马。

本报在1月21日的社论中,提出“奥巴马主义”已经浮出水面。这个主义,对内以“有效政府”开道,对外以“智慧外交”铺路,并开启一个美国社会的“负责任时代”。百日过去,在这些领域,“奥巴马主义”是否行得通,是否初见成效?

先从外交上看。我们可以从政策行动和危机处理两个方面观察。上任伊始,奥巴马签署法令关闭关塔那摩湾监狱,向宿敌伊朗伸出橄榄枝,在布拉格呼吁建设无核武世界,突访伊拉克重申撤军目标,向古巴人示好,与查韦斯历史性握手。在对华政策上,更是不让南海“舰船对峙” 这样的小摩擦改变大格局,美中跳过了历届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常见的“摩擦期”或“磨合期”,而直接进入正常而积极的轨道。在危机处理方面,索马里海盗劫持美国人质,奥巴马的应对低调而果断。当然,更为复杂和棘手的朝鲜“射弹”危机,只看见奥巴马的低调,还没有看到他的智慧。

总体而言,在外交上,可以说奥巴马成功地转舵,美国抛离以“单边主义”为特征的“布什主义”,将美国这条大船,驶向一条更为宽广的水域。美国的形象有所修复,美国人的信心有所恢复,“智慧外交”初见成效。

然而,美国总统施政,总是外交易,内政难。对内政的处理,尤其是在经济危机面前的应对,是考察奥巴马施政的第一指标。在用人方面,奥巴马确实可圈可点。任用对手希拉里主掌外交大权,尤其让华人惊喜的是,任用朱棣文来领导开启新能源时代,在几经波折后点将骆家辉,领军开创国际贸易的新局。但是,奥巴马在弥合两党分歧方面,并没有获得成功,在变革“华盛顿政治”方面,还任重道远。

在经济方面,奥巴马成功说服国会两院,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与布什的7000亿美元专门救助金融系统的经济救助计划不同,计划包含医疗保健投入、教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开支等诸多内容。从布什的救援为主,变为救援与改革并重,“奥巴马主义”开始具备了实质的经济内容。

然而,经济刺激方案被攻击为过于大手大脚,会给美国财政制造太多赤字。尤其是,美联储大量“印钞”的做法,又让全球怀疑美国有意转嫁其危机。而曾经大事宣扬的基础设施投资,雷声大而雨点小,这不仅让共和党对手抓住辫子,连不持偏见的人们,都担心如此做法的代价,将让美国的子孙后代来承担,让全世界来承担。奥巴马到底是开创一个“有效政府”时代,还是重蹈“大政府”的覆辙,还有待观察。

在奥巴马时代,以个人主义为立国之本的美国,是否能走向一个“负责任社会”?AIG“奖金门”风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点。AIG 一边用纳税人的救助款,一边滥发奖金,合法却不合理,其问题的实质就是,企业的行为,是否应向社会负责。奥巴马对此事的应对,一方面透露出他尚能坚持“负责任”理念,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处理上的不力,难怪引起了民众对他整个经济救援方案的质疑,引发了首次信任危机。

平心而论,奥巴马要面对的,很多涉及资本主义的体制问题,美国经济模式的深层问题。奥巴马不是超人,更不是救世主。因此,应该说奥巴马百日干的还不错,“奥巴马主义”通过了“初考”,但这不意味着就一定会通过大考。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展开,如华人特别关注的移民改革问题,涉及上千万人的命运,还有更为棘手的福利与医保改革问题,克林顿与希拉里曾经在此折戟。最重要的大考,当然就是奥巴马是否能带领美国,走出危机,重塑辉煌。对于奥巴马,对于美国,一万年太久,而一百天太短。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