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为什么世界可以共苦却很难同甘?

据2009年10月25日经济观察网报道,俗话说,“同甘易,共苦难”。在对抗这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通缩和经济衰退上,各国政府步调一致大举刺激经济,可谓“共苦”,如今在迎接经济复苏上,各国却难言“同甘”。

虽然企稳复苏成为当先全球经济的基调,但相比之下,风景依然东方独好。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触底后持续反弹,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1-9月份增长7.7%。业内人士预计全年保8基本无忧。

除了中国,澳大利亚可能是最早享受到经济复苏甜头的发达经济体了。10月6日,澳央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加息25个基点,其理由是“2010年澳经济将恢复至接近潜在增长水平”。8月底以色列加息时,英国金融时报便刊发了一篇“加息时代来临?”的评论,其预测包括澳洲、挪威、韩国等会较早地加息。

美国经济出现了温和复苏,但失业率已攀升至9.8%,加上通胀水平很低,因此有专家预计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欧洲央行虽然计划停止购买部分债权,但仍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利率稳定。最近,日本央行副总裁西村清彦警告,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仍高,意味着其宽松货币政策不会改变。

在上月底的美国匹斯堡G20峰会上,成员国表示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退出仍遥远,至少澳央行已经率先扛起了退出的旗帜。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加上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再现,退出再次引起关注。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今年以来首次提出 “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有国际机构预计,央行将于明年一季度加息。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看,国内投资对其贡献率超过90%,消费平稳,出口企稳但仍未真正复苏。投资中政府投资占比过大,客观上这种“投资大跃进”也难以持续。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称,政府开始对前期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后遗症开始进行纠正,“管理好通胀预期”意味着政策重心已经由前期的“保增长”转向“调结构、防通胀”。

如果全球经济复苏得以持续,同时失业率企稳并好转,各国政府退出的决心将更加坚定。但由于各国复苏的快慢和程度不同,退出的时间和方式也不近相同,比如央行可能会先悄悄地动用数量型工具(放弃定量宽松),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常规的加息政策。

不过,复苏较快的国家(比如中国等亚洲国家)将迎来退出的契机,因为货币政策本身带有的时滞性特点,决定了其要具前瞻性。实际上,此次危机前的数年繁荣迷惑了美联储,过长时间推行低利率无异于埋下另一场危机的种子。

果真如此,澳央行的举动可谓极具前瞻性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