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星期五

温州人抱团出走 新富掀起移民潮


据2010年8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怎么样才能移民去澳洲呢?”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刚好是两对夫妻,最想去的地方是澳大利亚,都还没有孩子。

其中的一对夫妻有很明确的想法,想让孩子在澳大利亚出生,“新婚的时候去了一趟澳洲,当时被澳洲的环境所吸引,就想移民。”这对夫妻中的丈夫王涛(化名)告诉顾问,“他们的生活像生活,我们的生活叫活着。”

移民的念头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对夫妻的周围,有不少移民的朋友,这样的典范或多或少起了暗示作用。

移民的热潮在这两年似乎扑面而来,在搜索引擎的广告中,“移民”这一关键词创下了最高叫卖纪录,首页的第一个广告,点进去一次广告主付费高达80元。

不过,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士李小丽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她是《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近几年的作者之一。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国际人口的迁徙。从数量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以新富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的“集体式出走”,并冠以“第三次移民潮”的称号。

尽管移民确实在增加,但李小丽认为,中国移民的比例在整个世界上是偏低的,把“移民”概括成一种“潮”只是炒作。

温州人抱团出走

7月18日,北京的一场美国投资移民项目官方说明会上,甚至打出这样的广告:“投资50万美元,全家快速获绿卡!”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移民了。”温州商人王福中正准备去新加坡一次,今年6月份,他也开始去办移民手续,目的地是新加坡。

王福中选择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华语是当地的官方语言之一。“150万新元(相当于750万人民币)在新加坡政府核准的投资基金上5年就可以了。”

新加坡、欧洲等地都是温州人比较喜欢移民的地方,“浙南的华侨很多,像温州的不少华侨都居住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温州人都去办移民,主要原因是受投资渠道的限制,移民欧洲的温州人主要是在商业、旅游和贸易方面有来往。

温州人更多的是“抱团式”的走法,意大利一个小镇就有3万浙江人在打拼。“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发现,一桌子有一半的人都在办或者已经办了移民。”王福中表示,这是他想移民的很大促因。

这些有丰厚家产,以投资移民为主的富豪,被业内称为“商业性移民”。

“很多时候一家人办了,会带十几个朋友过来办。”浙江新通出入境公司总经理王峥表示,今年1~5月,公司有效客户的咨询量就超过了1500人,去年、今年办的人数都比较多。
“候鸟”生活

“我们在办技术移民去澳洲,爱人去读书,我可能一年有半年时间在澳洲,半年时间在杭州。”在杭州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的姚先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2009年5月,姚先锋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回来之后就开始办移民手续。在他看来,澳大利亚跟杭州比较接近,中国的杭州就是墨尔本。

他也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环境,这种撕裂的状态也是新时代移民中最多的。

“办新加坡移民的话,中国、新加坡两地都会跑来跑去。”王福中说,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签证方便,并没有考虑完全移居过去。这就是新时代移民的最大的特点,像候鸟一样迁徙,没有一个完全的终点。

和过去不同的是,老一代的移民要相对稳定得多,“以前是移民了汇钱回来,现在是先汇钱再移民出去。”王福中说,这很大程度是和职业特点有关系的。

以温州为例,早期移民的温州人大多数从事木业,除此之外还有在皮革、印务、理发及建筑行业谋生。从1993年的《新加坡温州会馆70周年纪念特刊》的会员通讯录中发现,867户会员中,从事木工的会员还有15.45%。

这一身份现在已经基本被商人所取代,“现在办移民的都是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意方便才去办移民,很多都是为了中转方便。”周德文表示,“真正把家迁走的比例非常之小。”

这更多的是一种候鸟式的生活,有不少人没有真正告别祖国的原因是想留条后路,“毕竟根在国内,万一国外的经济环境不行或者出现政治变动,还是可以回到国内。”姚先锋表示,他更愿意把移民澳大利亚看做是一种“度假”,每年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待在澳大利亚,其他时间就在国内赚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