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5年04月1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商业评论周刊》(BRW)15日发布的一年一度的澳洲公司总裁百富榜显示,小派克(James Packer)凭借名下公司皇冠集团48.3亿澳元的市值,成为今年澳洲最富有的公司老板。
而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排名由去年的首位下滑至今年的第四位。由于名下电讯巨头TPG Telecom市值高达27.3亿澳元,华裔富豪张大卫(David Teoh)的排名从去年的第五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二位。
据获悉,《商业评论周刊》发布的澳洲最富有公司总裁榜单从澳洲最大的500家上市企业中、按企业股权价值,评选出前100名最富有的公司总裁。
根据榜单,小派克的财富达到43亿澳元,但较2014年时下滑20%。小派克是百富榜单中仅有的两位没有公司薪水的总裁之一。
电讯巨头TPG Telecom的股票总估值达到27.3亿澳元,该公司总裁张大卫的排名从去年的第五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二位。自去年3月《商业评论周刊》百富榜发布以来,TPG Telecom的股价上涨了68%,成为股票涨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新闻集团澳洲主席默多克的排名从去年的首位下滑至今年的第四位。今年,默多克在澳洲的公司资产总估值为16.4亿澳元。
在澳洲公司总裁百富榜单中,最富有的女性总裁包括维塔集团(Vita Group)首席执行官豪恩(Maxine Horne),她凭借这家通讯服务商8900万澳元的股值名列第33位。
据了解,《商业评论周刊》发布的澳洲公司总裁百富榜从澳洲证交所(ASE)上市的500家最大企业中按市值进行评选。进入榜单的企业高管必须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据悉,进入榜单的最低门槛为2660万澳元。
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
墨尔本租金涨到史上最高 租房一族面临史无前例困境
墨尔本的房租涨到史上最高,租房一族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
根据Domain集团周四发布的房租报告,墨尔本独立屋的租金中值在第一季度上涨2.5%至390元/周。同期单元房租金增长1.4%至365元/周。
Domain集团高级经济学家韦森(Andrew Wilson)称,强劲的人口增长和需求增加导致独立屋租金出现18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他说单元房的空置率是2.8%,相比之下独立屋的空置率依然是“很吃紧的”1.9%。
“尽管墨尔本的投资者活动增加,但提供的新房数量依然无法减轻房租上涨的压力。”韦森说。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房租都在猛涨。更详细的数据显示,驱动需求的是城市内环和外东城区。韦森说人们常常会想在买房的地区先租房。
专家称房租上涨对于首置业者是一个特别坏的消息,他们需要更努力存钱更长时间才能挤入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涨、利率再跌,但利率不可能永远都那么低,房租会涨,那意味着首置业者面临着一个真正的问题。他们要呆在父母家里更长时间才能存够钱...”Hocking Stuart的执行长Nigel O'Neil说。
而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将继续驱动内城公寓市场以及首置业者青睐地区的租房需求,那意味着房租会飙高。同时韦森指出,租金上涨的依然是郊区单元房,而不是市区公寓。他预测现在建设中的公寓将在几年内可供出租,到时房租的增速就会受影响。
虽然墨尔本的房租也许已经刷新纪录,但相较于悉尼依然算是便宜的,悉尼的独立屋和单元房周租金分别是520元和500元。
根据Domain集团周四发布的房租报告,墨尔本独立屋的租金中值在第一季度上涨2.5%至390元/周。同期单元房租金增长1.4%至365元/周。
Domain集团高级经济学家韦森(Andrew Wilson)称,强劲的人口增长和需求增加导致独立屋租金出现18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他说单元房的空置率是2.8%,相比之下独立屋的空置率依然是“很吃紧的”1.9%。
“尽管墨尔本的投资者活动增加,但提供的新房数量依然无法减轻房租上涨的压力。”韦森说。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房租都在猛涨。更详细的数据显示,驱动需求的是城市内环和外东城区。韦森说人们常常会想在买房的地区先租房。
专家称房租上涨对于首置业者是一个特别坏的消息,他们需要更努力存钱更长时间才能挤入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涨、利率再跌,但利率不可能永远都那么低,房租会涨,那意味着首置业者面临着一个真正的问题。他们要呆在父母家里更长时间才能存够钱...”Hocking Stuart的执行长Nigel O'Neil说。
而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将继续驱动内城公寓市场以及首置业者青睐地区的租房需求,那意味着房租会飙高。同时韦森指出,租金上涨的依然是郊区单元房,而不是市区公寓。他预测现在建设中的公寓将在几年内可供出租,到时房租的增速就会受影响。
虽然墨尔本的房租也许已经刷新纪录,但相较于悉尼依然算是便宜的,悉尼的独立屋和单元房周租金分别是520元和500元。
为何澳洲还是全球生活费用最高的国家?
澳洲——亚洲足球冠军、板球世界杯最近的胜利者,它又多了一个比较倒人胃口的荣誉:再次获评全球最贵国家。
德意志银行在它的第四份年度《全球物价报告》(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中,连续4年发现澳元不值钱。澳人在购买力平价指数傲踞榜首,美国人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澳洲人要给1.12澳元。
在澳洲,坐公交从A地到B地的费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买包香烟的价格也是如此,而悉尼的住宿费更是高得惊人。
英国被评为全球第三贵的国家,而新西兰位列第二,新西兰元已经快和澳元平价。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便宜的。
悉尼、巴黎和伦敦被评为全球周末度假最贵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酒店价格高昂。悉尼五星级酒店的收费是纽约的2倍还要多。相比之下,墨尔本的度假成本比较低,是纽约的70%左右。
墨尔本和悉尼人买香烟的价格全球最贵。购买一包的价钱中,七成是给政府缴税。令人鼓舞的是,在澳洲的健身费用比较低,悉尼和墨尔本CBD健身室的费用要比美国的低得多。但是一双Adidas跑鞋的价格要贵得多,虽然不及法国、德国和中国。
想找便宜约会地的人最好选择印度。孟买和德里在德意志银行的“廉价约会(cheap date)”指数中居榜首,里约日内卢和墨西哥也相对便宜,但东京、惠灵顿和三藩市的夜蒲费用是最贵的。
喜欢吃大汉堡的人最好别去拉脱维亚,它在著名的“汉堡指数”中位列第一,此外还有立陶宛和挪威。澳洲的是第12贵。
德意志银行在它的第四份年度《全球物价报告》(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中,连续4年发现澳元不值钱。澳人在购买力平价指数傲踞榜首,美国人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澳洲人要给1.12澳元。
在澳洲,坐公交从A地到B地的费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买包香烟的价格也是如此,而悉尼的住宿费更是高得惊人。
英国被评为全球第三贵的国家,而新西兰位列第二,新西兰元已经快和澳元平价。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便宜的。
悉尼、巴黎和伦敦被评为全球周末度假最贵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酒店价格高昂。悉尼五星级酒店的收费是纽约的2倍还要多。相比之下,墨尔本的度假成本比较低,是纽约的70%左右。
墨尔本和悉尼人买香烟的价格全球最贵。购买一包的价钱中,七成是给政府缴税。令人鼓舞的是,在澳洲的健身费用比较低,悉尼和墨尔本CBD健身室的费用要比美国的低得多。但是一双Adidas跑鞋的价格要贵得多,虽然不及法国、德国和中国。
想找便宜约会地的人最好选择印度。孟买和德里在德意志银行的“廉价约会(cheap date)”指数中居榜首,里约日内卢和墨西哥也相对便宜,但东京、惠灵顿和三藩市的夜蒲费用是最贵的。
喜欢吃大汉堡的人最好别去拉脱维亚,它在著名的“汉堡指数”中位列第一,此外还有立陶宛和挪威。澳洲的是第12贵。
雷声大 雨点小:澳政府获悉限制投资房退税政策建议
澳人可能将不能利用投资房地产的损失抵扣收入税,近日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向政府提出建议,停止对于高薪澳人实施买投资房抵税的政策,这样每年可以帮助联邦政府节省10亿元。
随着澳大利亚税收白皮书的公布,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报告,呼吁艾伯特(Abbott)政府限制“负扣税”体系下的投资房抵扣收入税政策,并减少资本利得税的优惠。这份报告称,负扣税的体系主要有利于有钱人。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130万房东根据自己的收入申报了140亿元的税收损失,用于抵减收入税。
而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说,几乎半数的“负扣税”抵税优惠,都给了收入最高的10%的澳人,他们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报告还指出,有超过90%的投资者借贷都针对于已经有租客的房产,并不是新房,所以投资者仅仅提高了房价,而没有增加房屋的总体供应量。
报告说,这些大规模使用该税收体系的做法,不仅仅威胁了政府的公共收入,还威胁了税收系统的公平性。这种做法减少了投资的有效性,鼓励澳人为了避免缴税而投资,而不是用最少的风险获得最高的回报。它不利于稳定经济,很有可能造成后来经济衰退不景气的局面。
最近由前联邦银行(CBA)总裁穆雷(David Murray)进行的金融系统质询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负扣税”体系和资本利得税优惠,鼓励家庭向银行借款,对于金融系统造成了风险。
他个人建议,政府将负扣税体系变成“中立”扣税体系,因此澳人就不会超过他们的能力去借贷。不过财政部长何基(Joe Hockey)说,这些税收政策的改变不太可能,尽管它们在最近的税收改革白皮书中被讨论过。
但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席哥尔迪(Cassandra Goldie)说,在税收政策改革方面,她宁愿相信何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言论。
该机构的报告建议,2016年1月1日以前购买投资房产的,仍然适用于老政策,可以按照负扣税体系减税,直到他们出售这些房产。如果他们之后购买房产,就被算作是新投资者,他们必须按照新政策执行。该机构预测,此举能够在2016年至2017年帮助政府节省10亿元。
按照目前的政策,如果房地产投资者买房后,支付的利息和其它成本,比如维护成本和费用等,高于收到的租金,那么这项投资就被算作是税收损失项目。这些损失将被从其它收入中抵扣,比如工资和其它投资等。
如果当年该投资房产出现了资本增值,也不会被计算在税收中,只会在房地产出售时再计算。
按照该机构的报告建议,投资发生的损失只能被抵减所投资的项目,所有每一年产生的损失将一直累积到投资者出现盈利。因此如果一个投资者买房,可能最初几年会产生损失,但随后几年随着利息减少,租金上涨可能会产生盈利,或者房产被出售时这些损失将用于减少资本利得。
1985年霍克(Hawke)政府也实施过这样的政策,导致房产在某些大城市下跌。不过,哥尔迪说,并不定采取这个政策就会导致房价下跌,从而毁掉整个房地产业。
报告还提出,要降低目前50%的资本利得税优惠,称这一折扣比例过高。
随着澳大利亚税收白皮书的公布,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报告,呼吁艾伯特(Abbott)政府限制“负扣税”体系下的投资房抵扣收入税政策,并减少资本利得税的优惠。这份报告称,负扣税的体系主要有利于有钱人。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130万房东根据自己的收入申报了140亿元的税收损失,用于抵减收入税。
而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说,几乎半数的“负扣税”抵税优惠,都给了收入最高的10%的澳人,他们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报告还指出,有超过90%的投资者借贷都针对于已经有租客的房产,并不是新房,所以投资者仅仅提高了房价,而没有增加房屋的总体供应量。
报告说,这些大规模使用该税收体系的做法,不仅仅威胁了政府的公共收入,还威胁了税收系统的公平性。这种做法减少了投资的有效性,鼓励澳人为了避免缴税而投资,而不是用最少的风险获得最高的回报。它不利于稳定经济,很有可能造成后来经济衰退不景气的局面。
最近由前联邦银行(CBA)总裁穆雷(David Murray)进行的金融系统质询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负扣税”体系和资本利得税优惠,鼓励家庭向银行借款,对于金融系统造成了风险。
他个人建议,政府将负扣税体系变成“中立”扣税体系,因此澳人就不会超过他们的能力去借贷。不过财政部长何基(Joe Hockey)说,这些税收政策的改变不太可能,尽管它们在最近的税收改革白皮书中被讨论过。
但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席哥尔迪(Cassandra Goldie)说,在税收政策改革方面,她宁愿相信何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言论。
该机构的报告建议,2016年1月1日以前购买投资房产的,仍然适用于老政策,可以按照负扣税体系减税,直到他们出售这些房产。如果他们之后购买房产,就被算作是新投资者,他们必须按照新政策执行。该机构预测,此举能够在2016年至2017年帮助政府节省10亿元。
按照目前的政策,如果房地产投资者买房后,支付的利息和其它成本,比如维护成本和费用等,高于收到的租金,那么这项投资就被算作是税收损失项目。这些损失将被从其它收入中抵扣,比如工资和其它投资等。
如果当年该投资房产出现了资本增值,也不会被计算在税收中,只会在房地产出售时再计算。
按照该机构的报告建议,投资发生的损失只能被抵减所投资的项目,所有每一年产生的损失将一直累积到投资者出现盈利。因此如果一个投资者买房,可能最初几年会产生损失,但随后几年随着利息减少,租金上涨可能会产生盈利,或者房产被出售时这些损失将用于减少资本利得。
1985年霍克(Hawke)政府也实施过这样的政策,导致房产在某些大城市下跌。不过,哥尔迪说,并不定采取这个政策就会导致房价下跌,从而毁掉整个房地产业。
报告还提出,要降低目前50%的资本利得税优惠,称这一折扣比例过高。
世界最强大护照属哪国?澳洲排第九
据旅游者网站报道,一份最新的在线护照指数评出了各国护照的“威力”。金融顾问公司Arton Capital分析研究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签证规定,之后按照不同国家的公民前往海外所享有的免签证国家数而创建了这一指数。
澳洲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九,对澳洲免签的国家达到138个,捷克共和国以及匈牙利也是排名第九。新西兰排名第八,对其免签的国家有139个。
美国和英国护照是最强大的,持有它的人一共可以免签访问147个国家。法国、德国和韩国护照并列第二,可免签访问145个国家。香港排在第11位。
最没用的护照分别是不丹(40)、缅甸(28)、尼泊尔(38)、阿富汗(38)、伊拉克(38)和朝鲜(44)。这些国家都以签证难著称。
《华盛顿邮报》称签证要求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常常是国家关系的指标。结盟国通常会赋予对方国民签证优惠。
澳洲最近则被印尼取消了免签优惠,双方因为是否要对2名澳籍毒贩执行死刑而闹得关系紧张。
最有用的护照:
1. 英国、美国 (147)
2. 法国、韩国、德国 (145)
3. 意大利、瑞典 (144)
4. 丹麦、新加坡、芬兰、日本、卢森堡、荷兰 (143)
5. 瑞士 (142)
6. 西班牙、挪威、爱尔兰、比利时、葡萄牙 (141)
7. 加拿大、希腊、奥地利、马来西亚 (140)
8. 新西兰 (139)
9. 澳洲、捷克、匈牙利 (138)
10. 波兰、斯洛伐克 (137)
最没用的护照:
巴勒斯坦地区、所罗门群岛、缅甸、南苏丹 (28)
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埃塞尔比亚 (38)
澳洲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九,对澳洲免签的国家达到138个,捷克共和国以及匈牙利也是排名第九。新西兰排名第八,对其免签的国家有139个。
美国和英国护照是最强大的,持有它的人一共可以免签访问147个国家。法国、德国和韩国护照并列第二,可免签访问145个国家。香港排在第11位。
最没用的护照分别是不丹(40)、缅甸(28)、尼泊尔(38)、阿富汗(38)、伊拉克(38)和朝鲜(44)。这些国家都以签证难著称。
《华盛顿邮报》称签证要求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常常是国家关系的指标。结盟国通常会赋予对方国民签证优惠。
澳洲最近则被印尼取消了免签优惠,双方因为是否要对2名澳籍毒贩执行死刑而闹得关系紧张。
最有用的护照:
1. 英国、美国 (147)
2. 法国、韩国、德国 (145)
3. 意大利、瑞典 (144)
4. 丹麦、新加坡、芬兰、日本、卢森堡、荷兰 (143)
5. 瑞士 (142)
6. 西班牙、挪威、爱尔兰、比利时、葡萄牙 (141)
7. 加拿大、希腊、奥地利、马来西亚 (140)
8. 新西兰 (139)
9. 澳洲、捷克、匈牙利 (138)
10. 波兰、斯洛伐克 (137)
最没用的护照:
巴勒斯坦地区、所罗门群岛、缅甸、南苏丹 (28)
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埃塞尔比亚 (38)
钱和家庭哪个重要? 澳洲人这样评论中国人
小编有话 这篇文章小编没等看完,便觉得真是有必要转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文的内容触及到了东西方不同的家庭观、消费观和生活观。同时,或许也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养个孩子那么累。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 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
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
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如果不改变你的教育理念,你的孩子还是会跟你的日子一样生活下去的。改变吧,现在还不晚。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 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
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
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如果不改变你的教育理念,你的孩子还是会跟你的日子一样生活下去的。改变吧,现在还不晚。
在澳洲做一枚安静的理工男
《纽约时报》 2015年04月12日
他有两个身份。在博客里,他是文艺青年小恐,读文学写小说。在大数据领域,他是一丝不苟的计算机专业博士曾依灵。
2015年春节,纽约时报中文网推出了“海外过年”图文征集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读者分享他们的春节故事。活动的两名优胜者被选中,获得了大奖:由赞助商提供的一张世界各地与中国之间的往返商务舱机票。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数据科学家曾依灵是其中的一位获奖者。在获奖的新年故事中,他用图文展示了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启动仪式的热闹场景。
曾依灵最初借学术交流机会来悉尼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接下来做研究员,最后走出象牙塔,前后在两家公司做大数据方面的工作。从怯生生的异乡青年到玩转悉尼生活的超级奶爸,他在澳洲已经生活了四年半。
以下是大奖揭晓后,曾依灵接受中文网采访的记录,文字经过了编辑整理。
问:祝贺你得到大奖!心情如何?开始计划什么时候用这张机票回国看看了吗?
答:心情肯定是很激动的。我可能今年八九月份或者明年春节回国看看。回国一定要回家乡,可能还会去北京,那里还有我一大群朋友。如果有机会也想去纽约时报中文网看看。
问:你家乡是哪里?经常想家吗?最想家乡的什么?
答:我老家是重庆,当然最想美食和老朋友。其实在这边安了家后,就不会像18岁刚离开家乡时那样常想家了。每年都想回去看一看,但生活重心已经在这边,再加上有了小孩子,回一次国也不容易。我现在很难保证每年过年都回家,这是有点让我不开心的事情。所以这次还要感谢纽约时报中文网的这张机票大奖。
问:你去澳大利亚之前在做什么?后来怎么去了澳大利亚呢?
答:去澳洲前,我在北京中科院读了七八年博士,专业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临近毕业时我发信给澳洲的教授,试探下能不能找到读博士后的机会。后来悉尼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回复我说,暂时没有博士后的位置,但可以让我先做访问学者。我就这样来了澳洲。
问: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答:我现在在一家咨询公司任数据科学家。哈佛商业评论把数据科学家视为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数据科学家能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并把它转化成商业价值。我目前的工作专注于数据科学在数字化用户体验各个环节的应用,比如如何应用数据分析进行客户获取、客户转化、个性化服务推荐、客户保持等等。
问:你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有什么心得?
答:对于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我最主要的感受是时间周期不一样。在国内找工作时间是以天算的,比如我所知道的国内的大部分IT公司都能在一周内搞定笔试面试所有流程从而决定要不要录用。在澳洲则慢很多,从开始面试到收到录用通知,整个流程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已经算相当迅速了。花三个月以上去找一份工作在澳洲是家常便饭的事。如何在漫长的找工作周期中保持自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有了清晰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另外的一些技巧则是每一个找工作的人都需要的:多去发展人脉,准备一份千锤百炼的简历,完善LinkedIn个人资料,以及实战中不断丰富面试技巧等。
问:你初来澳大利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一切从零开始。即使我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在西方国家也没有人在乎,他们更认可本土或者英美学位。因此对我来讲一切归零。好在最初的访问学者及研究员身份帮我做了积累,有了这一点经验才开始站稳脚跟。
问:还记得最艰难的时刻吗?
答: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失业了。我写了很多篇博客记录那段长达100多天的失业经历。那时我在学校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又正赶上10月11月,是澳洲找工作的萧条期,极少有职位空缺。我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一直到第二年3月,在朋友帮助下,终于把握住了一个机会。通过这段经历,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想放弃的时候说不定机会马上就会到来。家庭的责任感加剧了自己的紧迫感。如果我是自己一个人,可能会放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做一个快乐的单身青年。但有了家庭就不一样,我就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一个失败的父亲。
问:在澳大利亚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答: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小孩子会叫爸爸的时候。
问:初到澳大利亚,你觉得真实的澳洲和之前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最喜欢澳洲什么?
答:一开始生活很不适应,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路上别人看我一眼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哪里不对。现在终于都安定下来,觉得生活地蛮自在了。澳洲比中国国内更注重生活,早上出门遇到街坊,都会很友好的聊两句,最后一句话一定会说,“Enjoy your day”(好好享受这一天)。这是我感觉到的和国内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我最喜欢澳洲的蓝天白云和简单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攀比非常少,因此每个人都更能享受生活。
这里很多公园里有烧烤架,条件很好又方便。我经常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搞烧烤聚会。我自己的房子里有很大的后院,我在院子里种了辣椒,现在都红了。但没种东西的地方便是草地,除草是体力活儿,两周就要剪一次。
问:小孩子成长在国外环境中,你会怎样处理文化冲突与交融?
答:我的孩子出生在澳大利亚,但如果别人问他家乡在哪儿,他会说是中国。我在澳洲看到很多父母,自己讲话用中文,与孩子对话却用英文,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底气。或者有时,父母跟孩子讲中文,孩子用英文回答。这样的孩子内心会看不起自己父母的文化背景。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到一个华裔小女孩在学写中文字,旁边一个也是华裔长相的小男孩说“为什么要做这些?你疯了吗?”我觉得心里很受伤。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我希望我的孩子,即使在英语环境中长大,也能说流利的中文,有中国文化背景,喜欢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开心的人。
问:平时常看纽约时报中文网吗?谈谈对我们网站的印象吧。
答:常看。我喜欢看有关中国的内容,另外由于个人兴趣,更喜欢文化版。我喜欢纽约时报的风格,比如房地产板块的寻屋记,不仅仅是找房子,更写的是找房子过程中人的表现和际遇,包含了更多背后的故事,这样可读性会非常强。
他有两个身份。在博客里,他是文艺青年小恐,读文学写小说。在大数据领域,他是一丝不苟的计算机专业博士曾依灵。
2015年春节,纽约时报中文网推出了“海外过年”图文征集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读者分享他们的春节故事。活动的两名优胜者被选中,获得了大奖:由赞助商提供的一张世界各地与中国之间的往返商务舱机票。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数据科学家曾依灵是其中的一位获奖者。在获奖的新年故事中,他用图文展示了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启动仪式的热闹场景。
曾依灵最初借学术交流机会来悉尼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接下来做研究员,最后走出象牙塔,前后在两家公司做大数据方面的工作。从怯生生的异乡青年到玩转悉尼生活的超级奶爸,他在澳洲已经生活了四年半。
以下是大奖揭晓后,曾依灵接受中文网采访的记录,文字经过了编辑整理。
问:祝贺你得到大奖!心情如何?开始计划什么时候用这张机票回国看看了吗?
答:心情肯定是很激动的。我可能今年八九月份或者明年春节回国看看。回国一定要回家乡,可能还会去北京,那里还有我一大群朋友。如果有机会也想去纽约时报中文网看看。
问:你家乡是哪里?经常想家吗?最想家乡的什么?
答:我老家是重庆,当然最想美食和老朋友。其实在这边安了家后,就不会像18岁刚离开家乡时那样常想家了。每年都想回去看一看,但生活重心已经在这边,再加上有了小孩子,回一次国也不容易。我现在很难保证每年过年都回家,这是有点让我不开心的事情。所以这次还要感谢纽约时报中文网的这张机票大奖。
问:你去澳大利亚之前在做什么?后来怎么去了澳大利亚呢?
答:去澳洲前,我在北京中科院读了七八年博士,专业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临近毕业时我发信给澳洲的教授,试探下能不能找到读博士后的机会。后来悉尼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回复我说,暂时没有博士后的位置,但可以让我先做访问学者。我就这样来了澳洲。
问: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答:我现在在一家咨询公司任数据科学家。哈佛商业评论把数据科学家视为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数据科学家能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并把它转化成商业价值。我目前的工作专注于数据科学在数字化用户体验各个环节的应用,比如如何应用数据分析进行客户获取、客户转化、个性化服务推荐、客户保持等等。
问:你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有什么心得?
答:对于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我最主要的感受是时间周期不一样。在国内找工作时间是以天算的,比如我所知道的国内的大部分IT公司都能在一周内搞定笔试面试所有流程从而决定要不要录用。在澳洲则慢很多,从开始面试到收到录用通知,整个流程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已经算相当迅速了。花三个月以上去找一份工作在澳洲是家常便饭的事。如何在漫长的找工作周期中保持自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有了清晰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另外的一些技巧则是每一个找工作的人都需要的:多去发展人脉,准备一份千锤百炼的简历,完善LinkedIn个人资料,以及实战中不断丰富面试技巧等。
问:你初来澳大利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一切从零开始。即使我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在西方国家也没有人在乎,他们更认可本土或者英美学位。因此对我来讲一切归零。好在最初的访问学者及研究员身份帮我做了积累,有了这一点经验才开始站稳脚跟。
问:还记得最艰难的时刻吗?
答: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失业了。我写了很多篇博客记录那段长达100多天的失业经历。那时我在学校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又正赶上10月11月,是澳洲找工作的萧条期,极少有职位空缺。我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一直到第二年3月,在朋友帮助下,终于把握住了一个机会。通过这段经历,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想放弃的时候说不定机会马上就会到来。家庭的责任感加剧了自己的紧迫感。如果我是自己一个人,可能会放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做一个快乐的单身青年。但有了家庭就不一样,我就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一个失败的父亲。
问:在澳大利亚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答: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小孩子会叫爸爸的时候。
问:初到澳大利亚,你觉得真实的澳洲和之前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最喜欢澳洲什么?
答:一开始生活很不适应,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路上别人看我一眼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哪里不对。现在终于都安定下来,觉得生活地蛮自在了。澳洲比中国国内更注重生活,早上出门遇到街坊,都会很友好的聊两句,最后一句话一定会说,“Enjoy your day”(好好享受这一天)。这是我感觉到的和国内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我最喜欢澳洲的蓝天白云和简单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攀比非常少,因此每个人都更能享受生活。
这里很多公园里有烧烤架,条件很好又方便。我经常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搞烧烤聚会。我自己的房子里有很大的后院,我在院子里种了辣椒,现在都红了。但没种东西的地方便是草地,除草是体力活儿,两周就要剪一次。
问:小孩子成长在国外环境中,你会怎样处理文化冲突与交融?
答:我的孩子出生在澳大利亚,但如果别人问他家乡在哪儿,他会说是中国。我在澳洲看到很多父母,自己讲话用中文,与孩子对话却用英文,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底气。或者有时,父母跟孩子讲中文,孩子用英文回答。这样的孩子内心会看不起自己父母的文化背景。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到一个华裔小女孩在学写中文字,旁边一个也是华裔长相的小男孩说“为什么要做这些?你疯了吗?”我觉得心里很受伤。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我希望我的孩子,即使在英语环境中长大,也能说流利的中文,有中国文化背景,喜欢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开心的人。
问:平时常看纽约时报中文网吗?谈谈对我们网站的印象吧。
答:常看。我喜欢看有关中国的内容,另外由于个人兴趣,更喜欢文化版。我喜欢纽约时报的风格,比如房地产板块的寻屋记,不仅仅是找房子,更写的是找房子过程中人的表现和际遇,包含了更多背后的故事,这样可读性会非常强。
澳洲对中国游客推3年往返签证受旅游业欢迎
据2015年04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市值1100亿澳元的澳洲旅游业对联邦政府面向中国旅客推出的3年多次往返旅游签证表示欢迎,预计该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开拓亚洲富裕的入境旅客市场。
此举还有望为昆州受困的岛屿旅游产业“雪中送炭”,截至目前已有十二个高规格的异国风情度假村停业,其中包括邓克岛(Dunk Island)、林德曼岛(Lindeman Island)和大凯珀尔岛(Great Keppel Island)。这些旅游岛上的多处建筑因多年来疏于管理而破损或崩塌。
虽然中国旅客是继新西兰游客之后澳洲第二大入境旅游团体,但他们赴澳洲旅游的行程却往往受到复杂的签证审批程序阻碍。
联邦贸易与投资部长罗伯(Andrew Robb)10日表示,澳洲政府将把中国旅客多次入境签证的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3年,并指出,截至2014年9月的一年中,47%的中国旅客都再度光临了澳洲。
新规定将使得中国游客可以和商务旅客享受一样的签证待遇,不过澳洲的签证要求依然比很多国家严格很多。去年11月,美国为中国游客提供了一种10年多次入境签证。加拿大于今年3月给予中国游客10年多次入境签证。
“我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澳洲的行动比较迟缓,”上海一家旅游公司的鲍伯蠠(Bob Shen,音译)说道,“不过,我觉得新签证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他同意,澳洲的签证要求相比欧洲和英国的更宽松一点,和日本类似,而日本正在享受中国游客所带去的旅游业繁荣。
鲍伯表示,他曾听澳洲领事馆的官员说过,中国游客签证过期的状况已经下降了。
先前,中国游客想拿到澳洲三年多次入境签证,须取得旅行社的担保。根据新规定,申请三年多次入境签证已经不需要寻求担保。
罗伯受访时称,政府对旅游业其中一个最优先的任务就是将澳洲打造成旅游强国。“我国向旅游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我们需要瞄准高端市场,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我们需要看到投资资金继续流入优质的酒店行业和旅游胜地,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昆州一些岛屿度假村甚至是前五星级酒店被收购之后,需要5000万至1亿澳元的资金来重新装修,使它们符合现代的奢华标准。”
截至去年9月的一年里,中国旅客在澳消费达54亿澳元,联邦政府预计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增至130亿澳元。
昆州旅游协会(Tourism Queensland)前会长莫里斯(Don Morris)指出,欧洲和南美都是与澳洲争夺中国旅客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新签证政策的出台正好打破另一重竞争障碍。”莫里斯还指出,中国旅客对澳洲高质量的住宿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举还有望为昆州受困的岛屿旅游产业“雪中送炭”,截至目前已有十二个高规格的异国风情度假村停业,其中包括邓克岛(Dunk Island)、林德曼岛(Lindeman Island)和大凯珀尔岛(Great Keppel Island)。这些旅游岛上的多处建筑因多年来疏于管理而破损或崩塌。
虽然中国旅客是继新西兰游客之后澳洲第二大入境旅游团体,但他们赴澳洲旅游的行程却往往受到复杂的签证审批程序阻碍。
联邦贸易与投资部长罗伯(Andrew Robb)10日表示,澳洲政府将把中国旅客多次入境签证的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3年,并指出,截至2014年9月的一年中,47%的中国旅客都再度光临了澳洲。
新规定将使得中国游客可以和商务旅客享受一样的签证待遇,不过澳洲的签证要求依然比很多国家严格很多。去年11月,美国为中国游客提供了一种10年多次入境签证。加拿大于今年3月给予中国游客10年多次入境签证。
“我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澳洲的行动比较迟缓,”上海一家旅游公司的鲍伯蠠(Bob Shen,音译)说道,“不过,我觉得新签证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他同意,澳洲的签证要求相比欧洲和英国的更宽松一点,和日本类似,而日本正在享受中国游客所带去的旅游业繁荣。
鲍伯表示,他曾听澳洲领事馆的官员说过,中国游客签证过期的状况已经下降了。
先前,中国游客想拿到澳洲三年多次入境签证,须取得旅行社的担保。根据新规定,申请三年多次入境签证已经不需要寻求担保。
罗伯受访时称,政府对旅游业其中一个最优先的任务就是将澳洲打造成旅游强国。“我国向旅游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我们需要瞄准高端市场,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我们需要看到投资资金继续流入优质的酒店行业和旅游胜地,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昆州一些岛屿度假村甚至是前五星级酒店被收购之后,需要5000万至1亿澳元的资金来重新装修,使它们符合现代的奢华标准。”
截至去年9月的一年里,中国旅客在澳消费达54亿澳元,联邦政府预计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增至130亿澳元。
昆州旅游协会(Tourism Queensland)前会长莫里斯(Don Morris)指出,欧洲和南美都是与澳洲争夺中国旅客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新签证政策的出台正好打破另一重竞争障碍。”莫里斯还指出,中国旅客对澳洲高质量的住宿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