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山东学子澳洲传圣火:谁来抢火炬我就踹谁


2008年4月22日新华网报道,济南学子于长斌荣任堪培拉站奥运火炬手的消息昨日见报后,本报特约通讯员在澳大利亚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于长斌,向他转达了济南人民的祝贺。这是于长斌被宣布成为火炬手以来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感谢济南的父老乡亲们,我一定会保护好圣火!”

“万一有人冲来捣乱,我会毫不犹豫地踹他!”

据于长斌介绍,堪培拉站的奥运火炬手选拔主要有三个类别: 澳大利亚奥委会提名、奥运会赞助商提名以及北京奥组委提名。

去年9月,于长斌由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推荐报名。身为热心公益活动的学生领袖,同时又是年轻有为的学术精英,于长斌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火炬传递澳大利亚堪培拉站的火炬手。

被问及成为火炬手的心情,于长斌说:“当然觉得光荣和兴奋,这可是咱们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能在国外给咱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举火炬,特别自豪。”于长斌告诉记者,堪培拉的火炬传递共有80棒,每名火炬手大约跑250米。根据规定,接力次序以及最终的路线要到火炬传递的前一日才会公布。

澳大利亚规定,火炬传递中的保安工作由该国联邦警察全权负责,中国的圣火队员“蓝衣卫士”将只在接换棒时陪跑,无形中这加大了火炬手面临的压力:一方面要尽量把重约700多克的火炬举高,以便让沿途欢迎的群众看到;另一方面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意外。看到在巴黎和伦敦的火炬传递时极少数人的恶意攻击行为,于长斌说:“万一有人在我跑时冲过来捣乱,我会毫不犹豫地踹他!作为个人来说,我有权利做自我保护;作为火炬手,更有责任保护奥运圣火不受侵犯;更何况用过的火炬会留给本人作纪念,我不想它被某些人的脏手玷污!”

济南走出的国际人才

于长斌不到27岁已博士毕业,并在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客座研究员。从小到大,他在求学路上所获的奖项与荣誉,令人们不得不对这个“娃娃脸”刮目相看。

中考的时候,于长斌放弃了保送的机会,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时,18岁的于长斌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后来他放弃了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争取到了新加坡教育部全额本科奖学金,奔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2004年毕业时,于长斌获得了南洋理工大学荣誉奖,也是当年唯一获此奖的中国人。毕业典礼上,他成为唯一用中文作毕业发言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于长斌放弃了英国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奖学金机会,选择去争取一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名额。他又一次成功,获得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澳大利亚政府亚洲奋斗奖”;该奖项当年在亚洲仅11人获得。2005年,荣获多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奖学金的于长斌,来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直接攻读信息工程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读书时,于长斌就参与和组织了许多学生社团活动。2005-2007年间,他担任了澳大利亚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现任荣誉主席。2007年,他参与组织了“情牵奥运,心系中国——— 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奥运志愿者集体报名活动”,时任驻澳大使傅莹女士作为特别嘉宾出席。

“做个济南人我很幸运”

于长斌介绍,家人从他报名火炬手的那天起就十分支持,他如愿入选后,更是为他骄傲。他说他的父亲、山东大学的于教授是体育爱好者,自己在他影响下从小就对体育感兴趣。“我爸特别爱看奥运会,为取得最佳视听效果,每次要开奥运会前他就会换一台电视机。”

最近几天,于长斌已通过同乡会和网络了解到济南市民踊跃为悉尼捐赠国旗的盛举。他介绍,堪培拉城市规模不大,早就买不到国旗了,这次家乡人民真是帮了大忙。“这让我感到,背后有许多父老乡亲与我站在一起,有许多有志青年在以各种方式支持奥运。我相信所有来参加堪培拉火炬传递的朋友们,会在我们跑的时候用最洪亮的声音、最大的热情来欢迎火炬!”

记者了解到,这是于长斌入选火炬手以来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感谢济南的父老乡亲们!作为‘80后’济南人,我更是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有切身感受。”

在堪培拉组委会的火炬手名册上,有每个火炬手的居住地。记者注意到,虽然身在堪培拉,于长斌名字后面依然是Jinan City,Shandong,China(中国山东济南)。

于长斌说:“我相信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累积,但是更离不开他成长的环境。不论走多远,济南人身上的诚恳、朴实、团结的优秀品质都在深深影响着我。做个济南人,我很幸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