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悉尼亚裔黑帮火拼 警方再捕两华人
澳洲男人“雄风”不再?

“澳大利亚人养孩子很‘粗’!”
“粗养”就是不为孩子刻意制造精心呵护,不为孩子提供过分温暖和享受的环境,不用父母的代替包办取代孩子感受生活、接受磨难和品尝挫折的机会,而是将孩子当作伸缩性极强的生命,培养他们与生俱来的自强和跋涉本能。“粗养教育法”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不怕苦难、忍受挫折和勇敢搏击的“雄鹰性格”,具有较高的社会情商和挫折商。
“粗养教育法”要是放在我们这里,肯定会遭到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反对,认为“父母太残忍、不人道”,不懂教育法则,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力。我们的“细养教育法”,父母用细腻思维将孩子成长中的暗流险滩等阻碍都好心“扫除”了,用精细想法将孩子能够忍受的战胜苦难的机会都铲除、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营养成分只有“细粮”和营养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而缺乏黑色食品、绿色食品和五谷杂粮的滋补,造成营养结构失衡,形成人格缺“钙”,性格缺“钢”,事业缺“铁”,不具备傲然不群的人格竞争力和事业战斗力,干事情都畏首畏尾,谨小慎微。
“溺爱孩子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实质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又一个民族的“粗养教育法”响在了我们的耳边,希望这次能唤醒家长温柔过分的娇惯思维,摒弃“精细思维”。让孩子暂时苦一点,这不是错,而是一种智慧,为孩子创造敢于拼打的“粗放艳阳天”,人生才有更开阔的境界。
12月20日墨尔本暴雨后水淹道路的照片
暴风雨侵袭澳洲东南部
Rising damp … a vehicle washed from the causeway into Warrana Creek.
据12月24日本地媒体报道,位于在南半球的澳洲目前正值夏季。东南部的新南韦尔威尔士州近日遭受暴风雨袭击,狂风暴雨,时速高达120公里。暴雨肆虐,使得大树连根拔起,横倒一旁,景象触目惊心。暴风还带来豪雨,许多地区很快积水成灾,道路成了小溪,来往交通暂时中断。
由于暴风已继续朝东移,澳洲气象局已针对新州沿岸发布水患警讯,提醒民众注意安全。
澳洲经历水漫平安夜
2007年12月25日 李北兰/寄自悉尼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想起去年“水漫圣诞”那一幕,我不由得心中一热。
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吃过午饭,我正欲准备平安夜的圣诞大餐,从早上起就洒了几阵小雨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罕见的大暴雨。澳洲大旱,自我们回到悉尼后就没下过一场透雨,想想花园里那些蔫蔫的花、草、树、菜,想想每日用桶提水浇花的窘境,我不由得大喊:“好雨知时节……”
然而,还没等我的话音落下,便听到前面客厅里一阵哗哗啦啦,探头看去,只见客厅靠壁炉那边的房顶一片淋漓,“哇噻,房子漏雨!”我马上抢救孩子放在壁炉围栏上的写给圣诞老人的信和同学送的圣诞卡,然后便七手八脚地端来锅、碗、瓢、盆接水,只听“叮叮咚咚”的响声此起彼伏。
“咱们这是在听圣诞音乐……”正自嘲着,忽听得主卧室又是一阵瓢泼声,冲进去一看,我们傻眼了。只见这里已经汹涌澎湃,地毯洇湿了一大片,一脚踩下去,就像踩在沼泽地里,水顿时漫过鞋跟。我忙喊:“快关窗门,快关窗门!”然而水势凶猛,即便关上窗门,也是如注似灌。于是,我们只好望雨祈祷:“老天,别下雨了,今天是圣诞节的平安夜……”
后来雨虽然收敛了一点,但天空仍然乌云密布。“保不定什么时候暴雨又砸下来,那我们就只有唱《水漫金山》了!”于是家人便急急忙忙翻阅黄页,拨通了市政府“减灾办公室”的电话以告之险情。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听后,便安慰家人道:“我们立即派人来处理,车可能20分钟就到!”
20分钟过去,不见市政府派的人来,心中着急,口中不免念叨道:“怎么还不来呵?黄瓜菜都凉了!”30分钟过去,40分钟过去,但凡屋外有车响,都要跑出门去看看。但看了好几次,我们都不见抢险人员的踪影,于是我记起不久前孩子生病、救护车姗姗迟来的事:“这就是‘澳洲速度’……”
正抱怨着,忽听得汽车急驰的响声,冲出房门一看,一辆有着“SES”标志的抢险车“嘎”地一声停在我们的花园外面,车上下来三个身着“SES” 黄色背心、全身雨具披挂的抢险人员。一位“长官”进屋来询问和查看了房屋漏雨的情况之后,便立即与其他两位搬来梯子登上房顶。此刻,雨还在大一阵小一阵地下着。
上了房顶后,他们用塑铲铲去堵在房顶上的垃圾:用扫帚扫掉积存在房格里的落叶,再把房顶上那些横七竖八挡着水道的枯枝(前一段斐济人来帮我们砍房后那棵大枯树落下的)捡起抛到院子里……不到1个小时,他们便将房顶清理完毕。
“你们的房子没有问题,之所以漏雨,是因为这两个房间的房顶是平的,而房顶的下水道又被枯枝败叶堵塞,暴雨突来,疏通不及,便造成了漏雨。”从房上下来,“长官”如实向我们交待。 抢修结束后,他既没有要我们签字,也没让我们付钱。“今天是圣诞前夜,请到屋里喝杯热茶再走吧!”我们盛情邀请,但“长官”却连连摇头:“No,No!”他连屋子都没进,便与另外两位工作人员匆匆离去。
事后我们才知道,“SES”即“新南威尔士州紧急服务中心”,其抢险人员皆是经过培训的义工。
2007年12月23日星期日
墨尔本免费圣诞午餐时间地点列表

1)BAYSIDE COMMUNITY LUNCH
1 pm~3 pm December 25 2007
For the 14th consecutive year, Bayside is hosting a Community Christmas Lunch on Christmas Day. With Christmas being a time for families to come together and celebrate, those who are alone or disadvantaged can find Christmas a very challenging time.
Bayside Church opens its home and presents a lovely three-course Christmas dinner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connect with others.
If you are alone this Christmas, please call at the office on (03) 9585 2455 to book in, and if you would like to be part of the team on the day, please contact Deborah Gates at the church office.
Christmas lunch is free and transport can be arranged.
Premier John Brumby feeds the needy lunch in Fitzroy yesterday.
维州州长John Brumby亲自前往Fitzroy救济站为圣诞节期间穷途潦倒的需要者服务。。。
澳洲人的Seachange现象日益浮现
据12月22日《澳洲人报》头版头条报道,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北部的彩虹沙滩(Rainbow Beach)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澳洲Seachangers。
Suzy and Rob Carberry with daughter Jaime above Rainbow Beach, where they have moved to start a new life.
Rainbow Beach, about three hours north of Brisbane and the gateway to
Fraser Island, is typical of the former fishing villages that are now being made
over as more Australians try to find the "new Noosa".
Places such as Yamba in northern NSW, Blueys Beach near Forster in NSW, Apollo Bay in Victoria, and Yallingup in Western Australia are all towns that have previously been just a bit too far outside capital cities.
But now they're changing. The coastal strips close to Australia's major cities, such as the central coast in NSW, the Gold and Sunshine coasts in Queensland, and the Mornington Peninsula in Victoria, have all grown quickly since the 1990s and are now getting crowded and, for many, overpriced.
It's the places just past these - such as Rainbow Beach, about an hour
north of Noosa - that are now undergoing their own metamorphoses.
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Optus提前送圣诞大礼 布里斯班Optus用户免费宽带提速
据12月20日《布里斯班时报》报道,Optus提前送圣诞大礼,布里斯班的Optus Cable用户可以获得免费宽带提速,凡是该公司的新客户或现有cable宽带用户,特别是受欢迎的Fusion家庭电话与宽带捆绑计划,接入速度将从原先的10MBp一下子翻番至20Mbps,而且是完全免费。
2008年元旦起中国出发国际航线机票大涨 澳洲、欧美方向全面上调

一位机票销售商分析,元旦之后,很多公司都有员工的出国奖励计划和商务考察计划,出行人数大为增加,不少外籍人士也选择回国过新年,这使得欧美、澳洲方向的国际航线机票价格全面上涨。北京—伦敦部分航班价格翻了4倍以上。
此外,圣诞期间北京—香港航线方向,出行人数急剧增长,销量也有很大增长。但是由于北京赴港的航班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尽管价格有略微上调,但幅度不大。整个12月份,北京—香港的单程机票价格大约在2000元左右。
北京—旧金山 最低单程机票上涨了80%
北京—纽约 最低单程机票上涨2600元左右
北京—慕尼黑 最低单程机票上涨40%以上
北京—伦敦 最低单程机票价格从2200元上涨至3320元
北京—悉尼 最低单程机票价格从3680元上涨至4490元。
1岁时移居悉尼的新西兰移民惯犯或被遣返原居地
"Blatant disregard" … Patricia Toia at Villawood detention centre last night. She has lived in Australia since she was one but faces deportation because of her recidivism.
据2007年12月22日《悉尼晨锋报》报道,1岁时即随家人移居澳洲悉尼的新西兰移民Patricia Toia被上诉仲裁庭裁定维持2004年的遣返原居地决定。
今年29岁的Patricia Toia是一名惯犯和嗜毒者。。。
新西兰政府对此决定表示失望和不满。该国外长Winston Peters的发言人说,Patricia Toia虽然在新西兰出生,但1岁时即移民澳洲,并在悉尼长大,如今却要把她遣返到一个无论何种意义上都不能称为家乡的国家。
这边遣返那边拒收 一名女犯两国发愁
2007年12月24日 08:52:27 来源:新华网
少小离家大难归,新西兰籍女子帕特里夏·卡萝尔·托亚眼下面临如此窘境。
这名29岁女子在澳大利亚生活了28年,期间留下30页犯罪记录,澳政府坚决要把她驱逐回新西兰。新西兰媒体23日说,本国政府无意收容托亚;而托亚则发誓绝不返回新西兰那个陌生的“家”,准备就此上诉。
住地不要
澳大利亚行政上诉法院20日裁定,支持本国政府2004年遣返托亚回出生地的决定。法官朱利安·布洛克说,托亚“罪行累累,是澳大利亚社会的威胁”。
托亚眼下被关在澳大利亚悉尼市郊一处移民拘留中心。她曾入狱30多次,罪名包括贩毒、盗窃、抢劫、人身攻击、胁迫他人、无照驾驶等,犯罪记录长达30页。在狱中她又认下破坏财产等56项罪名。
托亚22日表示,准备上诉反对遣返裁定。她说,自己应受惩罚,但澳大利亚才是她的家,她要留在那里。
托亚誓言要用一切手段避免被驱逐回新西兰,“我所知该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反抗被驱逐,因为它(澳大利亚)是我唯一了解的国家”。
托亚2004年就向澳移民部门提出不应取消她的澳大利亚护照,因为除了悉尼,她什么地方都不熟。
她还辩称,自己并非十恶不赦,“我大多数入狱是因为无照驾驶……而且每次入狱时间不过6个月或4个月”。
本国不认
新西兰政府对澳法院这一驱逐裁定也不认同。
《新西兰先驱报》援引新西兰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的发言人的话说,彼得斯对这一裁定感到失望,因为托亚在澳大利亚长大、在澳大利亚长期生活,应当被允许留在那里。
“她实际上已是一名澳大利亚居民,所缺的不过是技术性认定……她的家人住在澳大利亚,支持她积极摆脱犯罪生活的人际网也在澳大利亚,”这名发言人强调说,“现在她却发现自己要被送回一个实际上根本不是她家的国家。”
时任新西兰外交部长的菲利普·戈夫在澳政府2004年提出驱逐托亚时说,澳大利亚政府推卸责任,“她说话像个澳大利亚人,思维方式像个澳大利亚人,对新西兰却全然不知”。
托亚生于新西兰,1岁时随父母搬到澳大利亚。
她说,虽然现在还有亲戚住在新西兰,但她从未联系过他们,甚至连他们全名都不知道,“我在那里有个姐姐,但不知道她究竟住在哪里。我只在6岁时见过祖父母一面”。
“我在新西兰过不下去……我连一个能留宿的朋友都没有。移民部门只能把我留在机场,”她说。
有意新生
“我厌恶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往事脸红。我并非喜欢做错事。”
托亚回忆说,自己童年时曾遭数年性虐待,逃离家门后从11岁起浪迹街头。6个月前,她打掉腹中第一个孩子。
托亚说,她正在接受治疗戒掉毒瘾,希望和27岁的未婚夫哈米什·麦克利兰在澳大利亚展开新生活。她说:“哈米什不喜欢我原来的圈子,把我拉出来。我生活中第一次出现亮光。我现在想做的就是生几个宝宝、努力工作。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她担心自己一旦被驱逐出澳大利亚,便只能和未婚夫劳燕分飞。
她说:“如果他们把我们拆散,带我去新西兰,我就只能独自留在那里。在那里,我该干什么?我能和谁一起面对生活?我根本不愿想这些事。我在这里(澳大利亚)街上混的经历已够糟,我不想到新西兰再来一遍。”
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回流实录
2007年12月13日
博士后回流为炒股
南京来的老何1992年来到澳洲读博士。他花了五年时间终于把newcastle大学的物理学博士拿到手。毕业后老何又继续攻读悉尼大学的博士后学位。除了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业余时间他还会开几天的士赚点外快。十多年间虽没找到老婆,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也薄有积蓄。
虽然出国多年,但老何对国内的市场一直没有减少关注。近年国内兴起的"炒股热"更是让他心动不已。2002年底,老何终于按捺不住,将澳洲的家当收拾打点干净,将十几万元澳币换成人民币,打算回国加入炒股大军大干一番。
至今为止老何回国已有五年多,有人说他炒股赚了几百万,也有人说他娶了老婆。不管怎样,这位澳洲物理学博士后再也没回澳洲。
澳洲赚钱中国花
阿明也是随"1989春夏之交“那波出国潮涌到澳洲的中国留学生之一。曾任设计师的他没想到澳洲成了他享受人生的天堂,也成为断送他前程的地狱。
早期在澳洲的日子不堪回首,与其它学生一样,寂寞无聊之余,阿明迷上了赌场的老虎机。从此以后,除了进出赌场,在瞬息之间挥霍无数,阿明再无别的追求。老婆失望之余,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最后以离婚收场。倾家荡产的阿明这时才猛然悔悟。
为了戒掉赌瘾,阿明在餐馆、工厂和的士公司拼命打工。在他终于积下一小笔积蓄之后,阿明萌生回国发展再创事业的念头。他满腔热情地回国开了一个小型水龙头 开关厂,却没想到生意一直没有起色。无奈之下,阿明不得不回到澳洲,重操旧业当起的士司机。现在的阿明好像习惯了在澳洲赚半年钱,又回国花半年钱的生活, 在”回流“的缝隙中生活得不亦乐乎。
两度回流
罗从天津来到悉尼前,曾任职天津摩托罗拉电讯公司,薪水不低,待遇也不错。1998年他来到澳洲留学,感觉到澳洲与中国不一样的空气和氛围。毕业后他索兴 将老婆也办了过来。两口子都是有技能,能吃苦的人,所以对于其它移民所经历的寻工艰苦历程,二人倒是没多大困难就各自找到不俗的工作。
只是等到一切都安定以后,他们开始感觉”海外的寂寞像无边的黑夜包围过来,令人窒息得透不过气来“。两口子越来越怀念国内热闹繁华的日子。在监禁一般熬完了两年的”移民监“,夫妻俩在拿到澳洲公民证书的第二天就胜利大逃亡似地赶回国内。
没想到国内的生活并不如在大洋彼岸日思夜想般灿烂多姿。小两口突然惊觉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已让他们应付不及。心灰意冷之余,两人再次想起澳洲纯净的天空和大海。
2005年,在经过一场场人情冷暖的变故之后,小罗夫妇终于整理心情回到澳洲。只是这一次迁徙并没有带给他们更多安稳。半年之后,耐不住寂寞的夫妻俩痛定思痛,再次做出回国决定。两人自此杳无音讯。
几天前,罗在澳洲的朋友收到一封他从国内发来的EMAIL。他告诉这位朋友,几年的颠簸没让他找到归宿,直到他的儿子昨天哇哇落地,他才第一次感觉到他们一家的心安定下来。
中国经济繁荣掀起回流潮 澳洲香港移民只剩六成
据2007年12月07日中国侨网消息: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中国经济繁荣直接或间接导致澳洲的中国香港移民回流潮不竭;粗略统计,澳洲的香港移民,现今只剩六成,其余四成已永久回流香港或大陆。
据统计数字,单是从1982年到1994年,便有95702名香港出生人士移民澳洲,另有14709名中国出生人士移民澳洲。同时有16783 名台湾出生人士移民澳洲。两岸三地移民澳洲总人数为127194名。但十多年后,已有接近4万人回流,而且因为中国大陆经济蓬勃,香港复兴,预期会有更多 人跟上这个回流潮。
悉尼大学历史系的黄宇和教授在接受澳广ABC电视台访问时表示,他15年来在悉尼大学所教的香港学生,没有一名留在澳洲和在澳洲工作。有些最优秀的学生,现时在香港工作,所赚的比老师多三、四倍。
不单只是华人,移民澳洲的香港外籍人士也“思变”,部份回流到香港发展。其中一名外籍人士,移民澳洲后已创下自己的事业,成为工党的高级策略师,并且落地生根,娶个澳洲太太,但他的母亲及弟弟已回流香港。他本人因为有三名年幼子女,对回流并不着急。
回流对第二代香港移民最具吸引力。很多朋友毕业后都已回流,找到工作,并且找到伴侣。
阿德雷德大学人口学系Grame Hugo教授解释,澳洲的移民过去十多年有重大的转变,今日的世界是“跨国主义”的世界,人们对多过一个国家认同,将来会是更多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来往,但更少人永久居留。
三万来澳洲的中国移民回流 海归潮方兴未艾
12月13日中国侨网消息: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中国经济繁荣不但带动澳洲的香港移民回流潮,也同时掀起在澳洲的中国移民“海归”,从2000年迄今已有三万多在澳洲的中国移民回流中国大陆,有些移民回归是想赶投“股”海。
中国移民的回流,可比得上香港移民,后者近十年已有四万人移回香港,并且在2004至2005年度为止的十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怪现象。这十年内有33,905名香港移民抵埠,但同期回流香港的则有34,248名,为同期移民澳洲香港人的101%。
中国移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回流很少,直到1998至1999年度及2001至2002年度开始激增,人数并且不断增加,回流潮在2005至2006年度再次掀起高潮,而且有迹象显示这个趋势会持续。
据澳洲移民部出入境统计纪录,中国移民回流潮在2000年至2001年度开始浮现,由全年2,430人回流,增至2005至2006年度的3,893人,六年内共有33,036人回归中国。
据专门研究回流潮的学者,阿德雷德大学地理教授,兼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社会应用中心主任Graeme Hugo博士说,回流的中国移民,很多具有“两国性”,即在中国及澳洲两国都保留房产,关系,商业及人脉联系。
他认为这种联系,对澳洲未来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关系将有重要的作用。
回流男多过女
中国移民的统计出现一点有趣的现象:移民澳洲的以女性为多,比例是101名女性的对100名男性,而且现来留学,稍后有机会转身份成为永居的学生,女性的比例更大,为每108名对100名男生。但回流时则相反,以男性居多,为每100名男性的对92名女性。
澳洲学者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不过,据回流的人士自身解释,通常是因为女移民所担任的工作,在澳洲较易找到,而男性移民感到在澳洲进升机会不大而萌生去意。
澳洲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如何?哪类毕业生赚最多?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联邦法院裁定"恐怖份子"印度医生重获工作签证可以回澳
Dr Mohamed Haneef, seen here being driven out of the Brisbane watchhouse in a police vehicle.
就是这张照片,夺得2007年澳洲新闻照片大奖。
据12月21日《悉尼晨锋报》报道,12月21日上午,联邦法院裁定,之前在黄金海岸医院任职的Haneef可以重新获得工作签证。
今年8月,联邦法院曾裁定,移民部取消Haneef医生的工作签证不合法,但政府律师随即向联邦法院上诉庭上诉,坚称由于Haneef医生与英国机场爆炸案两名恐怖分子有关系,移民部有权取消他的签证。
Haneef的律师Peter Russo称,尽管遭到了前政府不公平待遇,这位27岁的医生仍非常乐意返回黄金海岸,继续行医。他希望在澳大利亚完成为期四年的实习,拿到医师资格。
今年7月2日,Haneef医生在布里斯班国际机场被联邦警察逮捕,指控他与英国格拉斯哥机场爆炸案有关,但警方最终放弃了对他的刑事指控。
他的工作签证被移民部取消,理由是他的“品行不端”。他于7月29日离开澳大利亚返回印度家中。
布里斯班2008年房产热点展望
澳洲2007年最受欢迎的新生儿名字排行榜
总体来说,传统用名仍然受到欢迎。新生婴儿的父母们倾向于给女孩子起名为Ella,Emily,Olivia或Charlotte,男孩常用名为William,Joshua, Thomas, James和Noah。
今年,苏格兰盖尔语对新生儿起名也起到了巨大影响,Cooper,Riley和Lachlan也开始进入10大新生儿用名榜单之列。
在过去四年里,Jack是新生男婴使用最多的名字。以往女孩起名最多的是Chloe,现在已经被Isabella取代。
好莱坞明星给自己孩子命名为Shiloh,Suri或Apple,至今还未冲到前100名最常使用的名单中。然而,澳洲网坛明星休伊特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Mia后,Mia已经冲到澳洲女孩最常使用名字的第五位。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姓名让占主导地位,随着移民不断增多,未来几十年里带有民族色彩的姓名也将在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英国,穆罕默德Mohammed已经排在男孩常用名第二位,预计2008年将跃居首位。
在前30位最常用名中,Matilda,Amelia,Chelsea和Madison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英国女演员Sienna Miller走红,Sienna也首次进入前10位常用名名单。
新州”出生,死亡与婚姻登记处“发言人Alana Sheil表示,传统经典的姓名仍受欢迎,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给孩子命名。比如Isabella很长时间里一直很受人欢迎,但Mia由于简单上口,讲任何语言的人发这个音都没有障碍,因此也逐渐流行起来。
2006.9~2007.9一年来墨尔本地区房价涨幅最大的前20个区排名
请参考12月15日墨尔本《先锋太阳报》(Herald Sun)周六版发表的下面这篇文章:
Soar points for new home buyers
截至2007年9月底,墨尔本一些象Malvern,Canterbury,Hawthorn East,Kew等蓝筹区域一年来的房价涨幅几乎翻番。相应的,一些middle ring甚至outer suburbs也因Inner ring房价急涨而被迫外移的家庭不断涌入而使得房市畅旺。整个大墨尔本地区,房产中间价位总体上升了13%,已经创出$431,000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根据Hou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的统计,截止今年九月,墨尔本整体房价的上升令有房贷家庭的平均每月向银行的房贷偿付额达到$2529元,这对成千上万要买房的中等收入家庭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家庭甚至都要被排除在房产市场之外了
According to the Hou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the boom took Melbourne's average monthly mortgage repayment to $2529 in September, essentially pricing out thousands of average-income families.
But Australians for Affordable Housing spokesman David Imber said average families had been priced out by too much to wait for the situation to correct itself.
再看看墨尔本东区Blackburn一栋房产17年来的价位变化
12月15日星期六墨尔本出版的《Herald Sun》也谈到一个东区Blackburn的房子,在1990年由Christine和Adrian Robertson夫妇以$300,000元买下。时间过了整整17年,12月8日上周末拍卖,起拍价:890K,最高竞拍买家以$1,111,000元拍卖成交。
截止2007年9月底,Blackburn的房产中间价位已越过700k的大关,过去一年房价涨幅高达50.5%。
If you hlod your property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property cycle(at least 7 to 10 years) , you will also enjoy much greater capital growth than if you sell partway through.
Capital growth compounds, so your property's value increases more quickly the longer you hold it.
In the case of a property held for 10 years, only 1/3 of the capital growth is achieved in the first 5 years. The bulk of growth is achieved in the next 5 years.
Holding for the long term will maximise your opportunity to accumulate equity-widening your finacial and lifestyle horizons for years to come.
墨尔本东南Bayside一栋普通房产18年来的价位变化

12月16日出版的《Sunday Herald Sun》报道了位于墨尔本东南Bayside的Cheltenham区的一栋普通住宅18年来的价位变化。
这栋房产位于6 Munro Avenue,Cheltenham,占地574平方米,与墨尔本市中心直线距离17公里。位于Bayside的Cheltenham区中心地带,离火车站、Southland Shopping Centre都很近。
3房双位卫浴双车库,卖房前重新大装修过。开价$690,000 Plus 上上个周末以$805,000元成交。
这栋普通的住宅1989年4月份,以$165,000元买入,在1997年以$180,000元换手,8年价格仅上升1.5万元;
但再过了仅仅10年的时间,2007年12月1日以$805,000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