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

为进名校澳洲家长绞尽脑汁 标价兜售学区地址


据2014年04月18日环球网综合报道,悉尼一些著名的公立学校,按照划分的学区范围招生。因为拥有过硬的教学质重和良好的校风, 而“一位(学位)难求”,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绞尽脑汁,各尽所能,通过各种方式,伪造在学区内就住的证据。
  
800澳元借用学区地址

日前,一位华人妈妈带着孩子去一家在墨尔本排名比较靠前的公立学校,为了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和具体的报名要求。却发现有人以800澳元的价格,公然在学校附近明码实价兜售家庭住址。
  
这位华人妈妈告诉记者,她在和孩子一起走出学校时,遇到另一位华人问她是不是要报名,她说是。于是他就说他住这学校的附近,如果需要,可用他家地址报名,只要800澳元就可以了。她没有再理那位华人,但这个事情令这位华人妈妈非常吃惊。
  
居住在悉尼西区的一位家长说,有的父母会挨家挨户去敲门,表示愿意付钱“购买”房屋主人的地址来为小孩入学注册。类似的“以钱换址” 在西区的小学也发生过。
  
每家公立学校有其划分的学区范围。学区内的住宅是指在边界道路范围内的住宅,居住在学区内的孩子可直接入学。由于好的学校备受青睐,附近的房价也水涨船高,被称为学区房,无论是租还是买都是费用不菲。这一规定使一些家长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真要买或者租,经济能力上实在负担不起;但是又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怎么办?还有的家庭居住离心仪的公校非常近,但偏偏不在那所学校的学区内,不想搬家,可是自己学区内的公校条件又非常一般,怎么办?
  
因为孩子择校的问题面对多重压力,迫使一些家长采取了“非常措施”。富裕的家庭会购买或者租赁第二套房,即使并不打算在那生活,但是相对于读私校的费用,还是愿意承担,起码有楼在手;有的是花钱在学区内租房,但是等孩子入学后就退租了,因为孩子一旦入学,即便家庭地址更改,学校也不得取消孩子的学籍,除非该家庭主动申请转到其它学校去;还有的则是借用亲朋好友的地址,多户人家共闲一个家庭住址;甚至还有人捏造虚假法律声明。
 
借用地址家长各有看法
  
对于获得孩子入学的资格出具假地址证明,不同的家长有各自的看法。有的家长认为,这种情况存在多年,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平衡生源的措施,就是为了应对求过于供的平衡结果。当生源少了,自然又会松懈要求。
  
有的家长认为此举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如果可以走点捷径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入学,变通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家长则持反对意见。一位家长说,既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那么孩子上学后是否能够坦白说出自己的地址,是否敢于邀请同学到家里玩。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就近入学也避免了家长和孩子在交通上的折腾。有人认为,大人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首先就是一个说了谎话的例子,而且还让孩子帮忙圆谎,这给孩子带来非常坏的影响。有的家长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社会系统的公平性.有的家长持折中的态度,要钻招生政策的空子,那么真金白银拿出来租这个学区的房子半年,是可以入学的,之后再搬走了,通知学校,学校还是会保留学生的学籍,而无权利终止学生的入读。还有的家长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分祈有关数据以增加对一些学校实施更多的投入, 同时重新考虑学区的划分。
  
悉尼北区公民和家长协会执行董事克劳福特对坦言,悉尼北区公民和家长协会并不支持一些家长借用地址的行为,但是她也明白,这样的事情难以杜绝。
  
学校招生规定各有松紧
  
对于使用假地址让孩子入学的这一现象,不少学校也纷纷学‘‘精”了,开始要求家长们提供更多更真实的材料和信息,证明孩子确实居住于这个学区内。
  
悉尼下北岸某家公校介绍,该学校对非本学区学生的招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对于准备每个年级中招收非本学区学生的人数,校长需要和学校董事会进行协商,以确定人数。
  
人口增加导致学校招生问题更加严重。在一些学区地段,住房密度的不断增长让一些学校面临很大的招生压力,人口不断增长,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有的学校原来只可以录取900名学生,但迫于居民数量的增加,目前已经录取了超过1600名学生。但是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拒收在学区内的学生。
  
所谓僧多粥少,学校的受欢迎的程度从学校在招生政策方面的严格与否,以及对家庭所提供的资料要求等方面可以看出。
  
有的学校只要求水电气电话缴费单原件的其中一项必须是申请家长的名字,来证明他们的住址符合要求。有的则要求以上四样皆有,还必须购买房屋合同或提供租赁,或者有家长名字的市政费通知单。对于部分租房子的家庭,要提供正规的中介租赁合同,还需要房东为租户出具一份声明。有的要求在本学区租赁合同期6个月 以上,有的更是要求至少12个月。如果是私下签订的租房合同,则需要有澳洲的太平绅士亲笔签名,证明其真实性。有的学校可能还会进行突击家访,有的中学网站上的申明:“需要住所的书面证明,为了核实居住申请材料,校方不需提醒即可造访申请人。”这些措施目的只有 一样,就是打假。
  
学校雇私家侦探查假

悉尼的一些学校除了在招生政策上一再严格把关,还有的学校则希望在私家侦探的帮助下,想办法将那些借用他人地址的家长“揪出来”,制止这些行为。
  
一家澳媒曾报道,2012年某家调査事务所査出了23名家长捏造子女的入学文件。令人乍舌的是除了校方会找私家侦探帮忙之外,一些家长也会为自己调査“竞争对手”雇用侦探。
  
澳洲奖学金集团曾进行的一项调査显示,有60%的家长表示为保障子女能进入心仪的学校会在名校附近租房或买房,约17%的家长承认,如有需要会考虑使用假地址以欺骗校方,还有14%的家长则会考虑找校长“求情”。

一位悉尼学生讲述了他的经历,曾经有5年他觉得自己都和谎言生活在一起。为了入读一家好学校,父母向校方申报他是和祖父生活在一起,祖父的家正好在学区内。但是事实上,他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让他在几年里一直害怕被老师同学发现,发现他的居住在学区外的事实,所以常常处于焦虑之中。学校后来还是发现了,但是由于他的成绩很好,学校也没有进一步追究。
  
有一位华人家长展示了她今年2月份收到的学校发来的邮件,学校告诉家长们学校刚刚取消了一位学生的注册,因为该家庭涉嫌提供虚假文件。 

虚假声明也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究竟使用这些虚假的地址,做出虚假的法律声明,除了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法律上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记者就此采访了新州教育厅,根据其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新州教育厅2012年11月发布的第43号法律问题公告的文件上凊晰表明,假如校方对一名学生是否为本学区的学生的身份存疑,可以要求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文件或者证据进行证明,包括市议会的收费单、电费水费煤气费的缴费单、电话单、租赁合同或者选民登记确认信等。如果一个家庭声称,他们住在本学区但是又无法提供一些具体的可以证明住址的文件,校方可以要求学生或者家长签署声明所提供的材料属实。如果时候证明该家庭提供的关于他们住址信息有假,学生的申请可被终止。新州公立学校的入学申请要求申请人必须发表声明,表明自己所填的信息是正确无误的。
  
根据早年澳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假如一名学生因为提供虚假错误的信息给学校,导致学校同意其入学,一经发现,校长有权取消这名孩子的入学资格,现在同样如此,但是规定里也建议在作出决定之前,应该从法律服务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新州教育厅提供的材料显示,为了能够在某家学校就读,而提供虚假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和材料,将会可能会面临长达两年的监禁或22000元的罚款。如果为了达到进入学校的目的,明知所提供的信息和材料有误或者虚假,仍然拿着这些假文件作出法定声明,这样的行为即属于违法,根据相关法案,最高可判处7年的监禁。  

关于这一招生政策的说明,不仅在新州教育厅的政府网站可以査询到,许多公校的网站也都在招生政策里重点标明了出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