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澳大利亚开征最贵碳税 矿业繁荣前景蒙上阴影

据2012年7月10日《东方早报》报道,受“碳税”、澳元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预计澳大利亚矿业的成本包袱将越发沉重。其是否会向中国转嫁成本是中国关心的重点。

澳大利亚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其争议巨大的碳价(碳排放价格)政策,从固定碳价逐渐过渡到浮动价格阶段。这对正在设计碳交易体系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个借鉴。澳大利亚的能源结构与中国颇为类似,该国燃煤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5%左右。

 全球最贵“碳税”

任何改革,总有付出代价的一方,如何给予适当的补贴,缓冲改革的影响,是改革能否推进的关键所在。此番澳大利亚力推全球最高碳价之际,适逢全球经济低迷,也正因此,其改革推进进程备受关注。(编注:矿业税便是压垮澳大利亚前任总理陆克文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澳大利亚的“缓冲”安排,2012至2013财年(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澳大利亚碳排放价格为每吨23澳元(1澳元约等于1美元),2013至2014财年为每吨24.15澳元,2014至2015财年为每吨25.4澳元。从2015年7月起,通过排放配额拍卖等方式,实现碳价灵活化,直至2018年实现碳市场价格自由浮动。

把初始碳价设定在23澳元/吨,澳大利亚有其综合考量。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研究部主任李瑾分析,“现在澳大利亚的碳价格机制是在2011年7月前完成的,当时EUA(欧盟碳排放配额)的3个月平均价格大概为23澳元/吨。另外,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目标模型预计,国际碳价未来也在20至25澳元/吨。”

澳大利亚“碳税”法于2011年11月由议会通过,对约500个碳排放最严重的企业强制性征收碳排放费用(通俗的说法即“碳税”)。澳大利亚23澳元/吨的起始定价,为世界上类似法案的最高法定价格,目前欧盟国家对“碳税”的定价一般为8.7-12.6美元/吨。

矿业未获免费许可

澳大利亚矿业是碳排放大户,在“碳税”落实之际首当其冲。受“碳税”、澳元升值、劳工成本高昂等综合因素影响,预计今后矿业的成本包袱将越发沉重。它们是否会向中国转嫁成本是中国关心的重点。

李瑾说,根据澳大利亚的“生产力与就业计划”,矿业并不属于规定的“碳排放密集及贸易竞争型行业”(EITE),即不会获得免费许可。

一些分析人士担忧,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今后数年“碳税”带来的利空因素导致澳矿业投资出现降温趋势,难免对严重依赖矿业的澳大利亚经济造成冲击。

澳大利亚矿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澳热能煤每吨新增产能的成本5年内上涨了3倍,以致相关项目的可行性成疑问。较之西非,在澳大利亚开采铁矿的成本高出75%。

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经贸往来主要是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有业内人士曾预计,今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将会近10亿吨,澳大利亚政府征收“碳税”的政策会给中国铁矿石成本增加近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此前一再表示,“碳税”的直接征收对象是年碳排放量超过2.5万吨的大企业。但工党政府在敲定“碳税”细节时,还是被指有一处“硬伤”——没能充分考虑中小矿商的利益。据新华社报道,品位高、开发成本低的赤铁矿目前多掌控在力拓、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手中,近年来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新开发铁矿项目多集中在磁铁矿领域。

较之赤铁矿,磁铁矿原矿品位较低,须在澳本土加工提高品位后方能出口,这一过程碳排放量较大;不过,在炼钢过程中,使用磁铁矿的能耗却低于赤铁矿,从而减少了钢铁生产价值链的总体碳排放量。

然而,工党政府未明确承认磁铁矿的“跨境”减排效果,从而使磁铁矿项目较赤铁矿项目面临更高“碳税”负担。据一家在西澳投资磁铁矿项目的中资企业反映,“碳税”实行后,可能带来每年高达上亿澳元的额外负担。

新华社的观察文章指出,尽管“碳税”政策规定,在碳价格灵活化之后,相关企业可通过国际碳交易市场解决企业一半的碳排放许可。但目前国际上缺乏统一碳价标准,且澳方与相关国家没有“碳税”互认和抵免协议,这种规定现在看来只是画饼充饥。

新华社评论称,若不考虑项目工艺流程、历史排放记录等差异,采取“一刀切”方式执行“碳税”,将不免造成不公平竞争局面。大矿商可能借“碳税”加紧吞并中小矿商,从而加剧澳矿业资源垄断局面。

过渡期设计

开征“碳税”所引发的反弹,显然不局限于作为澳大利亚经济命脉的矿业。

澳大利亚反对党眼下强烈抵制工党政府的碳税政策。自由党—国家党联盟领袖艾伯特此前说,征收碳税不但推高物价,加重民众的生活负担,还会造成企业因成本上升而削减就业机会。7月1日,悉尼有数千民众举行抗议示威。反对党已明确表态,若在下届选举中胜出,将立即废除“碳税”

澳政府也有一些“缓冲”设计,前文所述的“生产力与就业计划”,便是其中之一。

对属于EITE的钢铁、铝、水泥、造纸、煤电行业,澳大利亚政府实施“生产力与就业计划”,在未来四年,免费发放碳单元。

以火电企业为例,李瑾介绍,在2012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的过渡期内,澳大利亚的火电企业可以获得免费配额,该免费配额的比例为94.5%。免费配额比例每年要递减1.3%。

此外,澳政府还将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购买排放许可以及再融资。

通过发放免费排放许可,澳政府承诺向钢铁等其他高耗能行业提供约92亿澳元的补偿,以抵御无碳排放限制的海外企业的竞争。钢铁厂、铝冶炼厂、纸浆厂等高排放行业中将有95%的企业可免费获得碳排放许可。塑料(9975,-140.00,-1.38%)和化学品制造业的免费碳排放许可覆盖率将为60%,液化天然气行业将为50%。另外,钢铁行业还将额外获得3亿澳元的政府补贴。

“对于减排成本较高、碳成本难以转嫁的行业,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涉及能源安全的重点行业,则提供支持资金保证这些行业能够接受并适应碳成本,并顺利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李瑾归纳上述“过渡性设计”说:过渡期,将让企业习惯于碳成本并将其作为生产决策的一项考虑,逐渐增加的碳成本也给企业逐渐加压,促企业转型。

据介绍,根据碳价格政策,澳政府希望就关停一些最大的燃煤发电厂或最大的排放源展开谈判,力争到2020年使装机容量减少2000兆瓦。根据ESAA(The Energy Supply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公布的数据,澳大利亚目前的总装机容量为50815兆瓦。

 物价冲击

尽管有一系列过渡性设计,澳电力巨头麦考瑞电力还是“抗议”说,碳排放收费将使其资产缩水10亿澳元。该公司高层警告,为了在碳税开征后保持盈利,电价将比政府预测的上涨得更多。

澳官方此前测算,实行“碳税”后,预计平均每周家庭生活成本将增加9.9澳元,其中电费增加3.3澳元,燃气费增加1.5澳元。为抵消“碳税”对普通人的影响,澳政府将把“碳税”收入用于分类补贴,预计每周家庭平均将获得10.1澳元补贴。

李瑾说,澳大利亚政府的思路是,通过平抑物价或补贴的形式来抵消生活成本的增加。对于减排成本较高、成本难以转嫁的行业,则制定相关补贴与就业支持计划,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福利不会受到太大损失。

澳大利亚政府预计,发放补贴,将使80%以上的家庭福利较“碳税”开征前有所改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