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9年9月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全球金融海啸还在持续肆虐的当口,位于悉尼华埠中心地段的两家老牌中文书店——宝康图书公司和志文图书公司,在两个月内接连倒闭。华文出版界和媒体莫不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宝康和志文都在悉尼华埠中心地段经营了超过30年,他们和另一家中文书店——艺风图书唱片公司一样,先后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作三足鼎立之势,长时间以来形成了悉尼华埠中文出版物发行点的“铁三角”。兴盛时期,这几家书店常常是门庭若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悉尼创刊的许多家华文报刊,都曾经得力于这几家中文书店在华埠组成的发行网,从而逐步打开局面。如今,“铁三角”基本算是走进了历史。艺风图书公司早在几年前已经易手,规模大大缩小,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气派和“读者之家”的骄人魅力。
缺少了老牌中文书店在发行上的强力支持,澳洲华文报刊的发行受到严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说,华文报刊在悉尼还有许多其他的发行点和渠道,但经营了数十年并且拥有大量熟客的老牌中文书店的关门,其广泛的负面影响还是难以消除的。
此外,澳洲中文书店日子艰难,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也是华文印刷媒体乃至整个出版业面临困境的强烈信号。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业内的普遍反映是,各家媒体近期的广告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各种开支的涨价却没有停息,报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老的报刊面对金融危机和网络媒体及数字出版物的双重冲击,举步维艰;而一直未能在市场上占有较多份额的新报刊,就越来越被边缘化,陷于苦苦挣扎的泥潭之中。
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体如今在世界范围都陷于困境,是不争的事实。较悲观的看法认为报纸看上去像“一个正濒临灭绝的物种”。而一些乐观的看法是,报纸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可能被其他新媒体所完全取代,经营得法还可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所谓经营得法,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会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国际上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灵活举措值得参考。例如减少对单一经营模式的依赖,开拓平面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的经营;缩减经营成本,不再固守传统的“独家新闻”及无节制的“高发行量”的虚荣;走“小报化”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版和运输成本。一句话,就是“开源节流”。
在“开源”方面,许多报刊都办起了自己的网络媒体,既扩大了本身的影响,又与原有的平面媒体互为补充。
在“节流”方面,“新闻资源共享、发行渠道共享” 以降低采编和发行成本的做法在一些国家正日渐受到青睐,“独家新闻”已经逐步不再被视为报业的“生命线”。
发行量的多寡不一定与报纸赚钱的多少成正比。只有善于适时控制发行量,善于“节流”的报纸经营者才是聪明的。
“小报化”无疑是报业削减出版成本的一个有效举措。在澳大利亚华文报业内,周报“小报化”的兴起已有相当的时间,但是日报“小报化”的尝试仍然只限于个别。
金融危机对于传统报业的冲击是逐步深化的,短期内从外部看也许冲击并不明显。但是,整体的经济环境不佳,报刊的生存受到威胁是无可避免的。澳大利亚的主流媒体尚且无法躲过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何况是市场很有限的华文媒体。如果能从悉尼华埠中文书店的接连倒闭的危险信号中得到警示,能从国际上传统媒体应对危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澳大利亚华文传媒在金融危机中大多还是能够成功到达胜利彼岸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