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量巨大的中国主流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近日撰文,揭示了了中国年轻人留洋学英语大潮中的矛盾之处。文章指出,许多留学生千里迢迢远赴海外上语言学校,一开课却傻眼地发现,全班学生都是同胞。
报导讲述了正在澳洲昆士兰某所不知名大学留学的中国女生程音(音译,Cheng Yin)的故事,她班上共有30名同学,其中12个来自中国。程音家住深圳,父母把她送到澳洲,为的是她回国以后能够讲出一口流利的英文,但现在,就连当初热心满满的程爸也对这一美好梦想打了疑问。
程音的爸爸程文斌表示:“我不是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偏见,但我真的很担心她(程音)的英语水平,因为她一天到晚都和中国同学待在一起。”
中国送到澳洲来“培养”的学生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当中许多人初来乍到时,都期望着能够和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以及澳洲本地人打成一片。如果一个班上有一群使用非英语(比如中文)的学生,教学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而且这群学生与别国留学生和本地学生的交往也会受到妨碍。
作为一家国有报纸,《中国日报》的担心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政府官员们的担心。墨尔本大学的高等教育专家马金森(Simon Marginson)说:“我们必须严肃看待这个问题。哪些国家和教育机构的文化融合度更高、对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就将能在全球市场上取得领先优势。”
马金森认为,如果澳洲本地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补助,大学就有能力对面向国际学生的英语教学投入更多的资源。“要实现这一点,一种方法是在针对东亚学生的大型营利教育项目中,把专业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教授。”
《中国日报》还指出,通用英语的大学中出现“中国班”,这种现象并非澳洲教育机构独有,在英国和美国也非常普遍。而且,院校的综合排名越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就越高,因为这些学校往往更多地向中国学生敞开。
报导还援引了澳洲国立大学(ANU)华裔语言学教授叶正道(音译,Ye Zhengdao)的评论,叶教授表示,ANU虽然也想招收更多的中国学子,但条件是他们必须全都是精英。“作为澳洲排名第一的大学,我们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班级里中国学生太多的情况。”
而最近刚刚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毕业的哈尔滨男生赵聪(音译,Zhao Cong)则表示,中国学生凑在一块儿是很自然的。“中国学生就喜欢待在一起,彼此用中文交流。但这对训练外语的口语和听力却非常有害。”
然而,同样来自哈尔滨,正在麦觉里大学学习笔译与口译专业的孙妮妮(Sun Nini)却认为,所有的亚洲留学生都喜欢和同胞在一起,但这绝不是英语水平差的借口。孙妮妮的同班同学也都是中国人,但她依然有很多外国朋友,而且英语非常流利。
马金森教授表示,其实学生宿舍是促进跨文化往来的最佳途径,可惜澳洲高教产业不像其它竞争对手国家,澳洲的大学并未配备学生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