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历史回顾:澳政府敢关门?看英女王把你们全炒了!

据2013年10月5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美国参众两院未能就财政预算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关门。无独有偶,澳大利亚政府也遭遇过与美国政府相同的困境。10月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马克思·费舍尔的博文。该博文讲述了澳大利亚政府应对停摆危机时的处理手法: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因为预算法案未通过,遭遇停摆危机,结果这次危机的解决方式是英国女王把上下两院的议员全部“炒了鱿鱼”……

以下是观察者网翻译的博文节选。

澳大利亚政府曾在1975年“关门”。此次政府关门是因为澳大利亚的立法机构在一项预算法案争执不休,因而僵持不下,与如今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十分类似,也与美国前17次政府关门有“异曲同工”之处。

澳大利亚政府1975年“关门”之举是以何种方式结束的呢?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亚的官方代表、大不列颠驻澳大利亚总督科尔爵士解除了澳大利亚首相的职务。科尔爵士任命了澳大利亚新首相,此人随即通过政府预算支出法案,以便继续让政府进行日常运作。三小时之后,科尔爵士把整个上下议院的议员们全“炒”了。随后,澳大利亚重新进行议员选举。自此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再也没有发生过“关门”的事儿。

1975年,澳大利亚政府由数个政党组成。下议院通过了一项预算法案以便让政府继续运作,但该项法案被上议院否决。掌控上议院的反对党认为现任政府在无关紧要的项目上花费太多。反对党表示,除非政府同意他们的提议,否则他们就不会通过预算案。反对党要求提前进行选举,因为他们相信能将执政党拉下马。

澳大利亚首相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拒绝了这一提议。双方都不肯妥协,政府预算支出法案流产。随后,在11月11日,澳大利亚首相宣布他只同意由反对派掌握的上议院进行提前选举。此时,英国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亚名义上的执政者、大不列颠驻澳大利亚总督科尔爵士把澳大利亚首相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在当日下午1点15分解除了首相的职务。

15分钟后,科尔爵士任命反对党党魁马尔科姆·弗雷泽担任澳大利亚新首相。下午两点,弗雷泽连同盟友通过了此前自己极力反对的政府预算支出法案。但随后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下议院一片哗然。当执政党工党的成员得知惠特拉姆被解职以及弗雷泽被任命为首相的消息后,他们立即发起了对弗雷泽的不信任案。

下午4点50分,科尔爵士宣布解散上下议院。他把所有人都“炒鱿鱼”了。在那份公告书的最后,明确地写道:“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一个月之后,澳大利亚进行全国大选。由弗雷泽领衔的反对党在上下议院均取得了胜利。自此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再也没有“关门歇业”过。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个独立国家,但仍是英联邦的一员,这就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名义上仍然认同英国女王的统治。英国统治者仍拥有超过澳大利亚政府的权力,但基本不曾使用它。1975年的这次危机只是意外。

从法理上而言,1975年澳大利亚政府预算危机的结束是因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炒”掉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每一个人。从实际的政治运作角度而言,以往只有政府首脑这么干。

美国由于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以达两百多年,所以并不会认同英国女王的权威,因而此次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之后发生的故事就不会同澳大利亚一样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