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2年11月5日雅虎刊文:我13岁的女儿,上的是美国顶尖的公立高中。我们居住的这个镇教育水平甚高,孩子们家教也相当好,上了初中后学业竞争就开始了,聪明的孩子受尊重,而不是像在美国一般学校中那样被当成“老师的宠物”而受同伴的嘲弄。
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女儿也时不时遭遇到一些种族偏见。比如,有时一位刚认识的同学会对她说:“我无意冒犯。不过,你是亚裔,所以你聪明。”对此,女儿并不介意。另一个流行的偏见是亚裔女孩漂亮。哪个青春期的女孩不为此高兴?毕竟说这些话的同学都很友好,看不出任何恶意。不过,一些功课不好的亚裔就惨了。有的在压力之下不懂装懂、说大话,试图不辜负“亚裔”的声誉。有的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就读于普通教学班,周围同学不胜惊诧:“你是亚裔呀,怎么不上高班跑到我们这些傻瓜中间来了?”
让女儿耿耿于怀的,是亚裔孩子上大学门槛高这一事实:“为什么同上一个好大学,我要比别人考分高才行?这不公平!”这样的事实,我早就告诉了她。我的哲学是:从小不给孩子任何幻念,让她尽早学会面对现实。同时,我也试图说服她:“这样很公平。因为你一开始就没有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为什么这么说?亚裔的孩子,多是移民之后。亚裔的移民,又和拉美裔移民不同,大都是出来读研究生的。看看这些亚裔的家庭背景就知道,博士硕士一大堆,属于“高知”阶层。这些家庭的孩子和普通美国人竞争,属于“快马”对“中马”,占优势并不奇怪。而且,移民本身就是个人才筛选过程。有研究表明,美国的亚裔和拉美裔移民子弟,第一代都和父辈一样,在学校的表现明显超出普通美国人。但从第二代开始,即父母是在美国出生的那一代,开始“美国化”,学业表现渐弱,以后各代则越来越接近普通的美国人。
我不时地提醒女儿:你父母的教育水准高,你从小就听妈妈读故事,爸爸经常即兴和你进行讨论班式的对话。家里不富裕,特别是在你小时候非常穷,没有车,领食物券,但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保证你的教育。你当然在起跑线上占了便宜,让别人一下并不委屈。同时,我也借机向她传递“家庭传统”和价值观念:看看,我们不是有钱人,但钱无法界定你的成长环境。事实上,你比许多家庭富裕得多的孩子更有竞争优势。这里的关键是,你的生活必须有个准则,必须知道奋斗,而不是白白享受。你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的家庭教会了你这点。
女儿很快心领神会。她经常去同学家,在学校和同学也有不少交流,得出了不少批判性的观察,偶尔也和我们讨论“美国家长”的问题。在她看来,许多美国家长太骄纵孩子。班上有个高大漂亮的白人男孩,人很聪明,就是不读书,功课一塌煳涂。后来她发现,这个男孩在家里刷一次碗就被奖励100美元。这是鼓励孩子勤奋吗?女儿评论道:“在外面刷碗能挣多少?10美元有吗?更不用说是个孩子。这样的奖励方法,那孩子当然觉得生活很容易。他怎么会用功?”
相比之下,女儿接受了我们这种移民家教,即使家长想骄纵她也难。比如,最近我们家房子进行外装修,后院有个树屋需要重新换顶。我们发现,如果把一侧的屋顶换成天窗,就能看到背后森林的美丽景观。只是费用太高,需要两千多美元。我和妻子商量:“这事情要问问孩子。毕竟树屋是她梦想中的童话。”妻子说:“你问她?她当然巴不得要了。”不错,我记得刚搬来时,女儿兴奋地说要把树屋作为自己学校俱乐部的总部。可是,当我怀着“就惯她这么一次吧”的心态跑去问她时,却相当意外。她首先问造价。我告诉她后,她毫不犹豫地说:“爸爸,还是省下这笔钱吧。”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我即使在领食物券时,也自信我的孩子享受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她日后在竞争中让别人一点合情合理。而我对于美国人关于亚裔的偏见,则一定要奋起反击。当然,总的来说,白人对亚裔还是挺服气的。对于高校录取中的种族问题,你总是见白人和黑人及拉美裔之间争斗,很少看到拿亚裔作为攻击目标的。其实,亚裔和犹太人在好大学中占据了超出其人口比例几倍的位子。亚裔和犹太人把位子都占了,才导致其他种族的位子少了。但是,黑人和拉美裔对亚裔难以抱怨,亚裔的SAT要比他们高几百分呀。白人大多对亚裔充满了敬意甚至歉疚。特别是当他们抱怨黑人和拉美裔以低分把自己的孩子挤掉时,更加能体会亚裔孩子分数要比他们的孩子高得多才能进同一所大学的境遇。家长的这些看法,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所以女儿的白人同学会对她说:你是亚裔,你聪明,我没办法,只能服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