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在澳洲生活的男性中国老人

2012年11月27日广西新闻网

  应当承认,老人脑子开始老化,语言能力、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敏感远不及年轻人,再加上传统的固土难移的观念影响,因而不太容易适应移居他地。但是,老人又存在养老的问题,无奈只能跟孩子四海为家,于是问题就来了。

  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是老人和老人比较容易说话。我所接触的从中国到澳洲的男性老人,多数在国内时事业就有一定建树。退休出国投靠子女,虽然说绝大部分人的子女没得说,但,刚退休无所事事,不太习惯,于是,仍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这部分老人安居不安心,有条件的还时不时国内、国外两头飞。笔者有一位朋友就如此——当然,你口袋得有两个子,买得起机票——我问他:何苦?他说——

  一是少熟人,朋友更是少得可怜。以前住在楼房,有人借用古语形容这种邻里关系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人总有个来往的时候,于是,君不见上下左右邻里之间谁个背后不唠叨他人两句呢?一来二去,吵闹都吵熟了。再说如果大家又是同一单位的,更容易一锅熟了。澳洲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住楼,入住平房按理应当邻里关系融洽吧?事实上维系邻里之间的关系除了见面“哈喽”“嗨”客客气气地打声招呼之外,很难看到人们真正有什么联系。就算你懂英语吧,要跟别人闲聊什么的,说不定人家还提防你,怀疑你是否在打探他老人家的隐私哩!

  二是语言不通。都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不通跟睁眼瞎没有什么区别。说不好听,你被人打劫了,或者看到别人有难,想叫人帮忙都难哟!你会说我不会讲难道就不会读书看报?报纸不行!除非你懂英文,否则那些“蝌蚪”是你认识它,它不识认你呀。咱看电视!你也许会豪迈地说。当然,电视一天到晚都有得看,但都是叽哩咕噜地讲英语,你能听懂吗?想看中文台?你有钱吗?要付费,要装得起“锅盖”(直接收卫星转播的一种天线),而且还要耐得只收看到国内上卫星的电视台。中央第5套的体育节目,第6套的影视节目,你想都别想,最近连第10套的科学节目都屏蔽了。你砸天?如果你是个体育迷或者影视剧迷什么的就太难了。况且你能长时间看电视,就算你能受得了,眼睛也受不了哟。

  三是上街入市不便。在国内就已能掌握方向盘的,上街入市十有八九不成问题了。然而,我所接触的老人中有40%以上的老人在国内不曾开过车。还有25%以上因身体的原因或者语言的原因,澳洲的驾照始终没到手,你是小年青?你够胆开?敢开,罚你没商量,看你老脸往哪搁!三部分不会开车和没权利开车的人胡乱加起来总超过65%。国内市场离家大多不太远,可以走路去,再不行还可坐公汽。在澳洲,购物离不开超市。超市距家大多有九、十公里,七、八公里算是近的了。这里每户都有私家车,公交车较少,非干道更是半天没一趟,出行成了不会开车人的最头痛的问题。靠子女,他们又要上班,怎办?苦死了老家伙!

  四是男性比女性难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女性一般比较有依赖性,事业心比起男性稍微差些,脾气一般却比男性要好,而且女性无论是带孩子,还是干家务,都是强项,它决定了女性容易为子女家人所接受。事实上女性容易融入新环境中是不争的事实。男子的性格没女性温柔,多数是牛脾气一个,独立性太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迁就他人。你老汉一条,要工作没工作,要本事没本事的,想要他人万事迁就你,有难度了。

  五是岳父、岳母多。以我所见,十家有老人的华人家庭,总是有七八家是岳父、岳母跟家人住在一起,而家公、家婆跟住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很简单。澳洲不似国内讲究传统,讲究香火,男孩子能传宗接代,生了男孩便几分得意洋洋甚至母为子贵。而澳洲是王麻子有假包换的真正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国度。以我个人浅见,人们甚至还多喜欢生女孩哩。原因是生女不仅日后节省一大笔迎娶费,而且女儿跟自己的父母总是比较亲,“女儿是父母的贴心棉袄”(太给力了,连西方的女子都一样)一说正是有力的注脚。生活中,一般来说女婿总是大度随和些,因而要融入家庭,关键是要搞定主妇,谁能取得主妇欢心谁就能在家居中比较安心,这自然岳父母优势明显。即使家庭构成是男方的老人,在澳洲也是亲家母见得多,亲家公见得少咧,其中奥妙自然心照不宣。

  然而,两地多飞了几次。绝大数男性老人最终还是选择落脚澳大利亚。原因是男性大多奉行实用主义。孩子是自家的好,自然更喜欢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自己老家伙一条遇什么事迁就一些不就完了吗?澳洲的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物价相对稳定,谁不想多活几年哟?于是,连不喜欢园艺老人也逐渐喜欢栽花弄草,种瓜点豆起来;即使始终不喜欢点豆种瓜,论悠哉游哉闲散地打发生活也是澳洲比较好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