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中国作家的光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晚7点多,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高密市的街巷上响起了欢庆的鞭炮声。晚9点,莫言在一种喜庆的气氛中,在记者的簇拥之下把气氛烘托到高潮。
面对记者“今天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出来回应”的追问,莫言说:“我要跳出来就成了滑稽剧了,网上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面对苦寻了一天甚至几天的记者,莫言一如既往的平静。他说,“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吃饭。以前基本上没想到过,可能性太小。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吃惊,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家,都在排着队等候,要轮到我这么一个相对年轻的,可能性很小。”
相对于记者对莫言的等待,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等待时间更为久长,也更为急切。莫言表示,“能够荣获这个大奖,对我个人是个巨大的鞭策。”但他同时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但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快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此时,莫言获“诺奖”的消息已铺天盖地,记者、专家、作家,乃至出租司机或者小商小贩,都把这事挂在嘴边。对于这个奖项对自己的影响,莫言幽默地说:“对我个人的影响,是这段时间要接待记者”。
莫言从高密东北乡走出去,却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一眼井,最终通向大海,并且赢得了世界的认可。莫言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创作是密切相关的,高密独特的民俗文化浸染了我,也决定了我的创作视野和背景。”
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的颁奖词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对此,莫言表示:“可能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在回答“这么多作品中最喜欢哪一部”时,莫言巧妙地说:“一个母亲不能说最喜欢哪一个孩子,说最喜欢老大,老二会不高兴,说喜欢老二,老三又不高兴。”
说起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另一热门人物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莫言谦虚地说:“他创造了独特的文学,他的作品非常优秀,完全具备获奖资格。”
大众日报记者现场拿出了1988年刊有莫言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的老杂志,莫言甚是感慨。
谈到文学的批判性问题,莫言表示:“一个作家应该立足写作,立足写人,应该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描写自然带有批判性,真善美也要歌颂,批判也是个重要的功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