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华人新移民抢滩登陆墨尔本 正在改变澳洲社区面貌

2012年8月5日《周日时代报》报道,去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周三,墨尔本东南区Glen Waverley的资深地产经纪人John Castran准备开放Ikon——建于城区火车站旁的一幢10层公寓大楼的样板房。但他完全没料到即将发生的事。他回忆道,“我平生从未见过比当天更疯狂的场景。”

当天下午6点时,当他望向玻璃门时,几乎被惊呆了。潜在买家汹涌而来——事实上,几乎全是中国面孔。“我不得不大叫着,‘住手!住手!你们会弄破玻璃窗户的!’”

要入场看房,必须持有澳洲居民证件,300名潜在买家全都拿到了胸牌和号码牌,不过每人限购一套。“有16个人当场签了购房合同,我们忙得团团转,根本赶不上买家的速度。”

当Castran于凌晨3:15关门时,他已经出售了总值4000万元的公寓。有些热门公寓——比如那些房号带8的公寓——甚至需要举行小型的拍卖会才能决定最后的买家。这类公寓中,卖得最贵的比要价高出了足足40万元!“我从业30多年,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在116套公寓中,只有两套售给了白人!

中国人在澳洲抢购房产与移民量的增加息息相关,同时恰逢吉拉德总理要求前财政部秘书Ken Henry起草亚洲世纪白皮书。不过,就在澳洲准备迎接亚洲世纪之时,许多类似于Glen Waverley的地方其实已经因为亚洲的崛起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Glen Waverley,这个一度是白人中产阶级聚居的东区,而今已化身为蒸蒸日上、活力十足的墨尔本华人聚居中心区域。

最近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莫纳什市府的市中心Glen Waverley是墨尔本华裔族群最密集的地区,近10500名居民拥有华人血统,占总人口的22.4%。与此相应,维州全境的华人比例仅为3.7%,全澳也就3.1%。

Glen Waverley是被中国移民称之为“家”的数个城区之一,其他包括Box Hill、Clayton、Doncaster、Melbourne和大量中国留学生聚居的Carlton。虽然中澳建交迄今已有40周年,但是澳洲仍无法理顺与中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彼之甘露,吾之砒霜。

虽然澳洲大力扩招海外留学生是Glen Waverley华人增多的原因,但他们的故事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展开。根据统计局的最新分析,2010-2011年,英国不再是澳洲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国,他们在移民项目中占据了14%的名额。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Glen Waverley?原因是它提供了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生活的关键要素:良好的公校教育、交通、安全的环境以及——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的中国移民。

不过,中国移民的来源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一波华人主要来自于香港和马来西亚,而今,中国大陆已经赶超,占据主要位置。在莫纳什市府,8.1%的居民出生于中国,相比2006年的3%大增。

在上述疯狂抢购的场景过去一年后,Ikon开发案正在建设当中。Ikon位于Kingsway顶端,曾经是墨尔本的购物带之一。如今,那里的空气也随着中国各种方言抑扬顿挫的音调而震颤。店铺的招牌也用中、英文双语讲述着这个故事。Red Box卡拉OK厅就位于四川和上海餐厅的楼上,而KMT Butcher则在街对面。

Kingsway旁即是维州公立教育系统中的佼佼者Glen Waverley Secondary College。去年,该校在非精英公校中,VCE的成绩名列前茅。而在其约2000名的注册学生中,80%拥有亚洲背景。约一半为华裔。校长Gerry Schiller称,该校的学生群体是一个多样且和谐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他们已经将文化的多样性视为理所当然之事,大家都和平共处,让学校变得更加有爱。”

但校长也表示,该校在成绩上的成就或许是由于家长的重视。“尤其是华人家长。他们多数希望小孩子在学校能专心于提高成绩,我们则希望能培养孩子的全面技能,这二者的不同值得深思,我们也努力调和这一差异。我们的大多数孩子最后都进了大学。”

现年17岁的VCE学生Anna Wong——她母亲出生于香港,父亲来自马来西亚——称,该校学生构成成分的多样性意味着她会受到比较少的种族歧视。

然而,华裔移民的数量虽然成长迅速,但是在政治的参与度上却少之又少。莫纳什市府的副市长、曾两度当选市府议员的Jieh-Yung Lo——他是首位进入莫纳什议会的华裔——称,“中国人对于加入政圈并无兴趣,而是看重当前事务。”他指出,当前事务即是日常生活:经济上的宽裕,在一个新的睦邻小区定居,支付账单。
Lo称,像希腊、意大利和犹太人等社区都很有政治意识和参与度。“中国社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7年,讲得一口流利中文的陆克文当选总理是华人社区与澳洲政治体发生真正关联的时刻。华人社区都很兴奋,认为澳洲将与中国发展进一步的关系,直到姬拉蒂上台。工党成员的Lo称,“这真的骇到了华人社区。”

Lo称,虽然很难把华人社区视为一个选票集团(voting bloc),而且,从选举角度而言,这个社区是最不稳定的一个,但他们确有影响力。2007年,正是华人的选票,让Maxine McKew驱逐了John Howard,获得了Bennelong的席位。

澳中的复杂关系也对华人社区产生着冲击效应(knock-on effect),他们陷于忠于第二故乡还是祖国的困境之中。Lo曾撰文称,如果澳洲把中国视为一种威胁,那么70万华裔澳人是否也会威胁澳洲社会?

Lo称,他仍不明白澳洲人为什么会害怕中国。“中国并无殖民历史,也无入侵他国的记录。我们可以谈论西藏人是否好斗。但是谈及直接的殖民,或把领土推延至其历史界限之外,中国没有这样的历史。”

至于人权问题,Lo则认为,这主要是两个文化体系的价值观不同所致。亚洲人更注重集体,而非个人。

在此之际,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故事正在莫纳什城区中展开。Robert Li和他的4口之家也是中国移民大潮中的一员,18个月前,他们离开浙江,抵达澳洲。他称,移民的经历混杂了兴奋、失望、幸福和焦虑。开始时,语言是一道障碍,但他们都努力学习英语。曾经窄得可怜的社交网如今也在慢慢扩大当中。

Li称,之所以来澳洲,完全是为了换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澳洲的生活方式更加放松、简单和自由。在这儿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我认为这是实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