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单挑跪地祝寿北大校长周其凤 斥其拖垮北大
7月15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尚埠村老家给90岁母亲祝寿,周其凤跪在母亲前,母子相拥痛哭。有网友质疑因为周其凤的北大校长身份,村民向周母送贺礼,甚至出钱办此次拜寿仪式。对此,尚埠村村支书表示,周家并没有收贺礼,所有费用都是由周家出。
北大校长周其凤长跪流泪为母祝寿的照片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扩散。而就在人们纷纷被感动之余,中共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称周校长这样的“正面宣传”给校长本人和北大带来更多负面联想。此类斥责声还出现在了16日的环球社评中。
就在经由浏阳论坛发出的跪地祝寿图片进入公众视野的当天,这位自称一个复杂中国报道者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便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认证微博发了对此事的观感——北大校长回家祝老母90大寿,上了各网站。这不好。如果此事周校长不知情,他应当劝网站拿下此消息。如果是他主动配合媒体做这一报道,我会为他羞愧。孝母应是“北大校长”的道德底线,不是夸耀线。神圣的“北大校长”向公众晒这点私德实在没有意义,人们对“北大校长”寄予的道德期望比这高得多。
该言论一经“面世”,旋即引来了民众的疯狂围观,在短短数小时内,转发量和评论量总和即达到了一万多条。微博名为@诸葛村长的网民针对胡锡进发言发问道——“看了那一台醒目的摄像机,你相信校长是不知情的么?”胡锡进则用“现在私人场合留影像资料的有的是”进行了回击。而@杨明刚PKU“百善孝为先,校长为师生和青年人带个头有何不妥?我以为,这样行孝的事应广为宣传才对”的质问,无疑与此前大多数网民的声音同步。对此,胡锡进回应道——我同意北大校长应就孝道为人师表,但传播学规律是,这样的“正面宣传”只会给校长本人和北大带来更多负面联想。我希望学者出身的北大管理者们能比官员更懂得这一点。并重申不排除周校长对此事不知情。
同时,为扩大言论影响力,胡锡进于16日借助其“平台”——《环球时报》再次对北大校长行为进行了驳斥。在题为《北大校长再成舆论焦点的启示》一文中,作者首先肯定了周校长的祝寿之举,随后却笔锋一转,重复了其在微博平台上的坚定立场。诸如“道德底线而非夸耀线”、“北大校长向公众展示孝道是令人意外的”等等,矛头直接指向了周校长。
与胡锡进及其阵营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网络空间里或真诚或仅仅停留在言语层面上的感动眼泪。刚刚煽动公众围殴中共喉舌不久的左派司马南表示“很感动”,并用“娘前双膝发软,晚班感念心中”对北大校长跪地之举予以肯定。而在Google搜索页中输入“北大校长”关键词,出现的800多万个关联项中,“让人动容”、“泪流满面”的最新提条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胡锡进的“单挑”和唱衰,无疑是给那些感动涕零的群体当头一棒。 家 园 新 闻
其实,北大校长引舆论喧嚣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今年年初时,一幅名为《北大笑长雕塑》的漫画就曾被指控为将北大校长周其凤画成了人头狗身,并在微博上引起不小争议。虽然漫画的作者邝飚表示,这只是一幅灰色幽默性质的漫画,并非有所指,但还是因为“笑长”与“校长”的高度谐音让人自然联想到了此举意在钻法律的空子,对周其凤进行的间接攻击。
其实,站在胡锡进的立场上来看,不过想传达出“舆论大语境改变新闻报道语境”这一警告,同时向北大校长建言——如今的舆论环境容不得拥有敏感职务的公众人物有半点闪失,所以在“公”与“私”的界限面前,周其凤校长不该太过放任自己的情绪表达,以免拖垮其身后的北大。然事实上,从当前舆论来看,似乎正面影响力远远高于网络一贯的负面偏好。 家 园 论 坛
与将孝道纳入政绩考核等“硬性规定”相比,北大校长跪地祝寿的场面着实成了一面镜子。当“常回家看看”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中国一代人的集体忧虑也就此显露无疑。身为北大校长,这一职务已经将周其凤本人的喜怒哀乐一应概括。人们期待周校长的精神气质能和心中的北大精神有所契合,所以在见到领导的笑容和见到母亲痛苦的表情之外,公众更希望看到一个集自信、睿智于一体的大学校长的表情。而这样的表情,与胡锡进看似冷静的斥责无关,这是同样泪流满面的公众心底最简单的期待。只不过这样的期待,暂且被那一瞬间跪地祝寿的场面压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