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

中国留学生在澳洲的奢靡生活 人人都背LV

 据2012年5月24日新华网报道,陈阳(化名)曾是澳大利亚一家著名预科学校的学生,现在在悉尼大学就读,他在QQ上与国内的同学联系说,留学预科生的生活,在国内时很难想象。这些真相曾经令他大为吃惊,这些真相也绝少有父母知道。但这正是某些人经历的真实预科生活。

陈阳要说的,与2009年网上惊爆的一则新闻有点类似:“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 LV包”。这些真相曾经令他大为吃惊,这些真相也绝少有父母知道。但这正是某些人经历的真实预科生活。多年来,在阳光励志故事的覆盖下,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一面之辞”。

走进校园,满眼是LV包包

在这所一半以上留学生都来自中国的学校,陈阳发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走在校园里,男的、女的,拎的、挎的,从“老花”到“棋盘格”,满眼都是LV包包,其中不乏昂贵的限量版(特别声明:绝大多数是正品)。陈阳认识“四瓣叶”的经典花纹,在国内,这是奢侈品的代表作,一般一个LV包价值万元以上。在澳洲,LV包售价显然比国内低,中档的价值1500澳元(合计人民币9000元)。但它依然是奢侈品的标志。

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背着LV经过悉尼海关,女报关员问他的LV包多少钱,听说是1800澳元后,立即开玩笑说,“你好有钱,我想嫁给你”。前一段时间,澳元的汇率大跌,从6块5跌倒4块多,LV的价格没变,我陪着几个女生去血拼,每人买了三四个。有点钱的男生还会把LV当礼物到处送。当然,也不排除没钱的人啃咸菜省好几个月的钱去买包,或者,再简单一点,找个男人让他送。毫不夸张地说,LV就是我们的校包,用GUCCI的就算自降身份了!

为什么都买LV?陈阳说不出特别的理由,也许是潮流,也许就是空虚、无聊。或许有两个背景值得注意:第一,能把孩子送出国的,多数人出身“非官即富”的家庭;第二,即使是平民家庭,为怕孩子吃苦,总是竭尽所能提供经济支持。财富的标志不仅仅是LV。我有一个同学,第一年买奔驰,第二年换了宝马。朋友中,买好车的大有人在,悍马很常见,开宾利的也有。一堆豪车停在校门口,大伙儿坐在车里面说说笑笑,和大片《暮光之城》的场景差不多。

女生上课都化妆,烟熏妆也不算夸张,素颜的基本不见。澳洲空荡荡的顶级大商场里,总有一群中国留学生在选化妆品,包括Lamer(海蓝之谜,比兰蔻更为高档的一种化妆品,一瓶面霜一万多)。许多女孩子硬着头皮也会买,要么提前把自己的嫁妆透支了,要么傍上一个供吃供住的男友,用省下来的钱买东西。总之,在澳洲人眼里,这群预科班的留学生是“阔佬”,穿戴光鲜,行事高调。

赌场、妓院、同性恋、帮派,近在咫尺

2009年,央视一编辑写的书里抖出一个劲爆消息: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LV包。有人质疑这是真是假,陈阳觉得很无聊。他不乏这样的校友,当然为数不多。更普遍的是这些词:赌场、妓院、帮派、同性恋,一切都是公开的,甚至是合法的。可以想象,在国内被父母及社会舆论管制得死死的学生,一旦跳进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将会遭遇怎样的诱惑和冲击。 家 园 网

赌博在澳洲是合法的,我听说预科班里有个同学一夜豪赌输了50万,这是少数。不过偶尔玩一下的人不少。遇到事,有人会找帮派解决,黑社会也会在留学生中收个保护费招点小弟。色情业也是合法的,广告就登在报纸上,明码标价。朋友圈里就有人招妓。女生做妓的也不夸张。不过我没见过中国人做这个。我们学校里还有一面广告墙,一般是学生贴租房信息或者出售二手物品的,上面同时会有广告“5000元底薪,招阳光开放的男孩和女孩”,其实就是在发布包养信息。 加拿大家园,www.iask.ca

读预科,肯定得加入某个“圈子”

圈子,说到预科学校的生活时,陈阳反复提到这个词。“因为你寂寞,你要有朋友,你认识的不可能是一个人,于是,你就进入了一个圈子。” 成绩好不好会分圈子、玩不玩名车会分圈子、用不用名牌会分圈子、是不是同性恋也分圈子。“所谓圈子,有大有小,有具体有抽象,有某种共同点,朋友的朋友也能串联在一起,然后一起从事一些特定的事情,例如钓鱼、打牌、旅游、逛街、夜店、飙车,好坏都有。”

再夸张一点圈子就像初高中时小男生组建的所谓“帮派”,一个圈子的人看另外一个圈子的某人不爽,就会出现对立的圈子。“互相之间有了问题,可能还会找社团出马”。社团就是黑社会。“学生想要和社团接触很简单,没什么特别距离。”陈阳自己就认识几个社团人士。至于加入到哪个圈子,有很多偶然因素。“其实你想要认识怎么样的人都很简单,不是说那些豪车的就多遥远或者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关键是你想不想呆在那样的圈子”。陈阳说,他坚持自己的交友原则是:不嫖不赌不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