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移民抢占新岗位 8万外劳挤走澳大利亚近4万本地工?

2012年1月11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澳洲日报》报道,移民已正式成为比土生土长的澳人更受欢迎的劳动力了。在过去一年里,外籍劳工抢占8.1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却有3.7万名澳人丢掉饭碗。  
与本地人的情况相比,失业率较低的主要移民群体是英国人、马来西亚人和菲律宾人,新西兰人和印度人则胜在就业参与率。

统计局对就业数据所作的详细分析显示,虽然移民只占澳洲劳动力的不到3成,但在2010年年初起新增的就业岗位中,一半以上都雇佣了移民。

反对党公民事务发言人甘巴罗为移民难以融入本地社会而忧心不已,但事实与她的认知恰好相反,新来乍到的移民直接进入职场,一起为澳洲经济成长添砖加瓦。2011年11月的数据(未经季节调整)显示,澳洲出生的工作者失业率为5%,但海外出生人士的失业率仅为4.8%。

具体地说,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失业率为2.8%,马来西亚人3.8%,菲律宾人4.8%。中国人与本地人相当,都是5%。新西兰人在5.4%以上,印度人为6.8%。

尽管失业率相对较高,但新西兰人和印度人的总体就业趋势依然向好,这是因为他们的就业参与率分别高达78.7%和76.9%,远远超过本地人的68.1%。

越南及黎巴嫩出生者的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9.7%和8.4%,而且他们的就业参与率低于均值,仅分别为58%和45.3%。不过,越南人和黎巴嫩人从历史上看失业率就格外高,这是因为在1970年和1980年初期,涌入澳洲的越南人和黎巴嫩人中包含了大量的难民。

而最新的移民大潮—包括新老来源国则赶上了澳洲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今,澳洲的四大外籍族群依次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新西兰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由于他们的高人口净值,在截至2011年11月的一年里,绝大多数新增工作机会都落进了他们怀里。

其中,新西兰人是最受雇主欢迎的外籍劳工,就业者新增3.3万;其次是中国人,新增2万3700人;再来是英国人,2万1400人;最后是印度人,1万3100人。

《澳洲人报》的分析证实,从2006年起,技术移民就一直在填补本地劳动力供应的缺口。在过去5年里,唯一的例外是2009年,当时,得益于工党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第二次矿业热潮的开始,男性蓝领工人就业形势大好,本地人成为新增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