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澳大利亚民众圣诞消费热情不减 酒类产品受青睐

据2011年12月19日中国经济网报道:著名研究公司CoreData的数据表明,澳大利亚民众在圣诞节期间的开支将大大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家庭在圣诞节期间将耗费1055澳元,这些花费主要用于礼品、食品和装饰品。CoreData的负责人安德鲁-因伍德(Andrew Inwood)说:“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波及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民众在圣诞节高消费的观念不会动摇。”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节日消费品中,酒类产品已经越来越受澳大利亚人的青睐。根据最新调查研究,今年12月,澳大利人的酒类消费将上升五个百分点。权威机构IBISWorld预测,澳大利亚人这个月的酒类消费将达到12亿澳元。澳元的强势和产品价格的下降促使了酒类的消费热潮。

澳大利亚酒业商店协会(Australian Liquor Stores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Terry Mott(特里-莫特)说:“澳大利亚人正在尝试更多不同的品牌。”

澳洲大报今日头条(2011年12月19日澳广)

今天各大报都以印尼寻求庇护者船只沉没事件为头条新闻。

时代报

一艘搭载着大约250名寻求避难者的船只在离开印尼前往澳大利亚途中,不幸在印尼爪哇岛海域的风浪中翻沉,据信至少有200人丧生。这艘严重超载的船只上搭载的人数超过了承载量的1倍,于星期六在爪哇岛外海30公里的海上翻沉。印尼当局派出了300余名营救人员搜救失踪者,澳大利亚也表示愿意调派营救人员前往协助搜救工作。

先锋太阳报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周末遭受雷暴雨袭击,致使多处地区淹水.维州西部的斯塔威尔镇受灾最严重,当地时间昨天下午在2小时内降下74毫米的雨量,许多居民由于屋内淹水而不得不撤离。从星期日早上6点到今天早上6点,维州紧急救援服务处接到了至少300次求救电话,幸而没有人员伤亡。

澳大利亚人报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艾默森表示,澳大利亚决心加强推进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会谈,使陷于停顿的多哈回合谈判得以恢复进行。艾默森是在世贸组织153国贸易部长在日内瓦举行3天的会议之后发表这项谈话的,这项谈判的目的是恢复多哈回合的贸易自由化谈判。

每日电讯报

根据工党的一项“绿色计划”,新南威尔士州的澳大利亚家庭可能会被迫为热水付出额外的1400元。根据这项第二阶段的计划,如果新州居民的电力热水器故障而不能修复的话,他们就要设法筹措高达1400元来安装新的太阳能或天然气热水系统。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警告说,一些家庭的生活可能会因这个少为人知的计划而陷于挣扎。

悉尼晨峰报

新南威尔士州的《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前主席彼得•莱特被控在为一匹马进行牙科手术时,有虐待动物的嫌疑,他今天将在悉尼一个法院出庭应讯。据报道,有民众举发他今年七月在戈尔本市为一匹马进行手术时行为粗暴,因而将他告上法庭。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 金正日生前爱看花游

新华社快讯:朝中社19日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逝世。另据韩联社报道:金正日在火车出行时因为身体疲劳去世。此前,2011年2月1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诞辰69周年,朝鲜在平壤举行了花样游泳表演,以庆祝金正日诞辰。

不婚主义当道 媒体认为反而是好事

据2011年12月19日中央社报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12月14日公布,美国成人结婚率降至51%的历史新低,单身不久将成为主流多数,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回应,“时代”杂志认为结婚人数减少,反而是件好事。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报告公布后,《时代》杂志(Time)生活专栏作家拉斯康(Belinda Luscombe)不同意皮尤分析指出,美国结婚率剧降单纯与经济衰退有关。拉斯康分析,从近半未婚者中仍有61%憧憬婚姻,而对婚姻说不的反对者中大部分有婚姻纪录看来,婚姻不过是人生的选项,独身不再有压力。

皮尤调查显示,婚姻和教育和经济水准成正比,64%大学毕业生得以成家,高中毕业生只有47%已婚。拉斯康认为,婚姻已失去一种必然的地位,但不代表人们不想结婚;但从婚姻趋向与高等教育和社会地位挂钩看来,婚姻的结合仿佛买部名车一般。

拉斯康结论指出,无论单身或成家,今天人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不必因贫穷或引人非议的恐惧而去结婚;社会压力使得结婚率降低,将来离婚率可能也会减低,节省社会成本。婚姻只维持72天的加州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该学到教训。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卡斯(Ruth Marcus)则认为,美国民众不婚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收入不均与缺乏阶层流动,反应在被认为应该是单纯的婚姻结合。

婚姻讲求门当户对,跨越阶级的婚姻是造成社会流动的方式之一。马卡斯从稳定收入的父母,倾向造就高教育与高收入的下一代,而低教育与低收入者高不婚比例与高离婚率分析看来,婚姻不再具有移动社会阶层的功能,越少人结婚代表阶级差异更严重,这是不健康的发展。

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邵希尔(Isabel Sawhill)表示,她的观察显示,不仅高等教育者比较容易结婚,而高教者倾向彼此结婚。劭希尔说,“过去男性可能会把秘书娶回家,现在得在医学院就开始锁定对象。婚姻已经成为画分美国社会的新线条。”
跨越社会阶层的婚姻不再,显示电影“麻雀变凤凰”和“嫁个有钱人”的社会流动机率降低,因为具经济能力,婚姻市场的“宠儿”就学阶段就已被套牢,年轻人认为组成双薪家庭的安全感比较高。

前赴后继投奔怒海赴澳偷渡船倾覆逾200人失踪 草菅人命的难民政策!

据2011年12月19日新华社电 印度尼西亚官员说,一艘严重超载的偷渡渔船17日下午在印尼爪哇岛附近水域倾覆,200多人失踪。事发地点天气状况恶劣,风浪较大,搜救遇到困难。生还者说,他们大多来自伊朗、阿富汗等中东国家,准备前往澳大利亚寻求避难。

法新社援引印尼官员的话报道,出事木制渔船搭载约250人,17日前往澳大利亚圣诞岛途中在距离东爪哇省普里吉海滩74公里的水域倾覆。据了解,已有33名落水乘客获救,包括30名男子、一名女子和两名儿童。这艘渔船核定载客人数为100人,出事时严重超载,加上遭遇强降雨和大风浪,渔船最终失去平衡并倾覆。

事发后,专业搜救员、军警和附近船只展开联合搜救,但恶劣的天气状况令搜救困难重重。此外,当地政府正全力安置获救乘客,为他们提供食物、水和医疗帮助。另外,澳大利亚内政部18日宣布,澳方将出动飞机和海军巡逻船,协助搜救落水者。

渔船乘客多来自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向一些中间人支付了2500美元至5000美元不等的现金,寻求前往澳大利亚避难。另有报道称,偷渡船载有380人,有76人获救,超过300人失踪。

12个一房公寓挤53人 南澳阿德莱德大批海外留学生陷“贫民窟”“蜗居”

 据2011年12月18日《周日邮报》报道,南澳首付阿德莱德市政府在12个一房公寓里发现有53个海外穷学生挤在以窗帘和毯子隔开、紧密相连的“蜗居”中。

该报的调查发现,海外学生令人震惊的生活条件和剥削性的租赁协议在阿得雷德“司空见惯”。缩居一席之地但周租却需100多元,而且房东总赶在市政厅例行视察之前把分割房间的丑陋隔离物迅速拿掉。

一个自称做学生时学会分租本事的分承租人张锡金(译音)一次签下12个两居室公寓的租约,然后每个公寓再分租给大约4个学生。他用衣柜、床单、甚至浴帘在厨房和客厅里“创造”出更多的“蜗居”。他向每个学生收取130元的周租。
据住宅租赁仲裁委员会的资料,甚至一个室外阳台也作为“卧室”出租。该仲裁委员会指出,更有甚者,一些海外生在租期结束时还没法收回租房押金。

仲裁委员会的审裁官汉农(Karen Hannon)女士指出:“这些学生英语水平差,又在一个陌生国家,这是导致他们被剥削的原因。”

据悉,该53名“不会英语”的海外学生所住物业——墨菲(Morphett)街丽晶(Regency)公寓因华人业主拖欠贷款已被西澳银行收回。银行正在向法院申请驱逐租客令。该银行解释其原因为“公寓严重超租,一旦失火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灾难和丧失生命。”而且公寓建造违反了开发审批和建筑规定。汉农说,每个房间都有锁,有些有洗衣机,有的还有小厨房,冰箱和餐桌等。

审裁官限令所有住户在12月9日前迁出公寓。汉农说,她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数百名学生正在受业主的盘剥,而业主常常是他们的同胞。

信贷收紧 澳大利亚银行业从“过度”到“保守”

据2011年12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当初的过度借贷和过度消费,虽曾经拉动过中国出口以及全球经济,却也透支了未来的增长,并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又如梦方醒,开始努力削减消费来偿还债务,这个“去杠杆化”的过程,又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阻力。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经历起来却“惊心动魄”得多。当初西方民众具体是怎样“过度借贷”和“过度消费”的,危机爆发后又是怎样变得“保守”了呢?更重要的是,“去杠杆化”过程还要持续多久?

“慷慨”的银行

在金融危机前,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澳大利亚的银行业也热衷于通过加大放贷量来增加盈利。当时在澳大利亚申请信用卡很容易,银行给出的信用额度也很慷慨,即使是对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银行也都能给出5000澳元以上的信用额度(澳元现在和美元大概等值)。而且,如果银行发现持卡人消费额度很大,还经常会主动地联系持卡人,询问其是否需要提高信用额度,这种提高还往往是多次的,让持卡人不知不觉间背上了一身的债务。

在房贷上,澳大利亚银行更是“慷慨大方”。对于首次购房者,银行一般给出总房价90%~95%的贷款额度。对于房产投资者,银行更是推出一种相当于总房价100%的贷款产品,让投资者可以不掏一分钱首付就购进一套房产。

为了扩大业务,各大银行在媒体上做的各类信用卡和房贷广告铺天盖地,很多还给一线员工下达销售任务,要求每个星期推销出多少张信用卡或者是签出多少份房屋贷款。银行从业人员总数水涨船高。根据瑞银统计,澳大利亚银行业的从业人数在2002年到2010年之间增长了接近1/4,远高于同期澳大利亚人口的增长速度。

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澳大利亚人的可支配收入年实际增长为2.0%,但消费的年实际增长却达到2.8%。结果在2002年后,澳大利亚家庭的储蓄率已经跌到零左右,并几度降到负值。

澳大利亚零售业受益匪浅。危机之前,澳大利亚零售业的销售额年增长曾一度维持在8%左右,新建的购物中心纷纷拔地而起,各大著名连锁零售品牌四处安营扎寨。

同样,房地产市场也“欣欣向荣”,很多城市的房价年涨幅可以超过10%甚至20%。很多人都生怕错过了这轮涨价潮,没房子的想买房,买了房子的想换更大的房子,有了大房子的想购买投资房。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伴随着这阵消费和投资热潮而来的,还有澳大利亚人债务的节节蹿升。根据高盛的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家庭的总负债额度只相当于GDP的45%左右,但到了2008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一路攀升到了令人眩晕的110%以上。

消费“去杠杆化”

可惜盛宴也总归有散去的一刻,就在澳大利亚人沉浸在借贷狂热里的时候,金融海啸袭来。

首先,严重依赖海外信贷市场支持国内扩张的澳大利亚银行,被冻结的信贷市场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失去了海外融资的能力;其次,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开始迅速疲软,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开始变得悲观,消费和投资纷纷大幅下滑。

为了稳定局势,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措施,包括为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并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澳大利亚经济虽然度过了危险关头,房价甚至还逆势增长,但刺激措施的效果毕竟是暂时的,在慢慢消退以后,余惊未定的澳大利亚人开始变得日趋小心谨慎。

人们变得谨慎的原因很简单:首先,亲眼目睹了金融海啸的惊心动魄之后, 澳大利亚人意识到了全球经济环境还很险恶,明白如果澳大利亚也像欧美一样被卷入衰退,自己随时可能会饭碗不保;其次,很多澳大利亚人的养老金都在金融风暴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个人财富严重缩水;另外,同样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房价虽没有经历美英式的崩盘,却也开始持续小幅度下滑,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信心。

观念上的转变很快在经济数据上反映出来,澳大利亚的储蓄率已从危机前的零左右攀升到了10%以上,银行业存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也从金融危机前的40%上升到了50%。

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1年10月的12个月里,全澳非食品类的零售额仅增加了2.4%,远低于金融危机前。若是仅看2011年10月当月,全澳8个州和领地里更是有4个零售额出现下滑。其中细分行业中境遇最惨的百货业,销售额在一个月内下跌了0.7%。

各大零售巨头也是哀鸿遍野,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百货Myer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和去年同时期相比,2011年8月到10月的销售额下降了3.5%,而其主要竞争对手David Jones,同期销售额的下滑更是达到11.2%,创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季度销售额跌幅。Myer的董事长用“我从事零售业35年以来最艰难的销售环境”来形容如今的市场环境,澳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Woolworths的董事长也称2011年“无疑是很长时期以来,对零售业来说挑战性最大的一年”。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变得日趋保守,零售业也深陷泥潭,但和欧美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经济要远远健康得多。首先,由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矿产业的持续拉动,澳大利亚经济的根基并未被金融危机所动摇;其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是带着财政盈余走进的金融危机,自危机爆发来,联邦政府的负债也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劳动力市场一直相对健康,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最高的时候也没突破6%,远低于英美等国家。所以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澳大利亚人的“去杠杆化”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安排假日活动?一周墨尔本天气早知道 圣诞节天气晴朗

这个圣诞节,天气将晴好,阳光灿烂,气温达30摄氏度。可以计划带着孩子们去海滨沙滩戏水游玩,没准还能下海游泳,享受墨尔本的夏日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