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澳大利亚本地大学生角逐“中国通”

据2011年5月22日国际在线报道,当你在异国他乡突然听到当地人操着熟练的汉语跟你打着招呼,那时的感受应该不仅仅是吃惊和欣喜,更多人心中感慨地则是近些年风靡全球的“汉语热”,“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迄今走过了10年历程。汉语,或者说汉字,也许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那么身处南半球澳大利亚的青年学生们和汉语又有哪些不解之缘呢?

与其说是一场比赛,还不如说是一次大聚会。5月22日下午近百名观众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共同见证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十周岁“生日”。而这次“生日聚会”最精彩的礼物则是从新南威尔士州近两万多名汉语学习爱好者中脱颖而出的7名澳大利亚本土大学生带来的精彩汉语表演。

当天的比赛围绕“友谊桥梁,心灵交响”这一主题分为命题演讲和才艺表演两个部分。7位参赛选手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或是演唱中国流行歌曲、朗诵,或是歌舞声情并茂,展现了几年来学习中国文化的成果。虽然他们的汉语发音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纯正,但现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汉语学习的激情。

目前在悉尼麦考瑞大学攻读法律和汉语双学位的詹姆斯·道森是此次7名参赛选手中的一个。他说学习法律格外地辛苦,但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他对汉语也非常痴迷。

“我是麦考瑞大学的学生。我非常喜欢学习中文,因为我觉得中文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在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会说汉语,所以我也一定要会说这个语言,也是很精彩的语言。我对中文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是最好的老师。”

早在上中学时,詹姆斯的中文老师便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陶杰”。他说,每每有人这样叫他,都会让他想起那位带他走近中国文化的师长。陶杰也是不负众望,在去年的“汉语桥”悉尼赛区比赛中他一举取得第三名的佳绩,这也让他当时有机会来到北京感受中国古都的氛围。“北京是一个又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它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古老的城墙,也有‘多滋多彩’的北京烤鸭,(这是让我)最难忘的。我觉得北京人都非常友好,所以我交到了很多住在北京的朋友们。”

如果说到这次比赛中哪位大学生选手汉语表达的最地道也最字正腔圆,那便是来自悉尼大学的詹妮弗?卡特森了。她说,她利用去年在南开大学交流的机会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所以错过了当时的比赛。今年是她的第一次。谈到在中国求学的经历,詹妮弗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中国人特别热情,每天我有机会跟他们聊天,有机会练习我的中文。现在我一直在想能什么时候重返中国。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人,我的汉语老师都是特别好的人。他们每天帮助我照顾我,像亲人一样地照顾我。我非常爱中国。”

詹妮弗从小开始学习汉语,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之久。现在在学习金融的她自豪地说,她计划毕业后到中国工作,也努力让更多的澳大利亚人了解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毕业以后我打算去中国,在中国工作。我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很重要。我想向(澳大利亚人)汇报中国,让澳大利亚人知道中国很美,中国的文化很有意思。我知道很多澳大利亚人并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教他们。他们也能了解为什么我爱中国,为什么我想去中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镇定的发挥和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让詹妮弗在演讲和才艺表演两方面都表现的格外出色。第一次参赛,她便取得了悉尼赛区的冠军。“重返中国”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现在我高兴极了!我很感谢我的老师,我,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来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还有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洁龙。看到7位澳大利亚大学生的精彩表演,他也不禁感叹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他说,青少年学习彼此文化将继续推动中澳关系。“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传递友谊的使者。大家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语言这一媒介,相互学习各自文化的精髓,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