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港资深媒体人杨锦麟:中国目前存在五种危机


据2010年4月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走读”中观察真实中国,香港资深媒体人杨锦麟根据其第一手所见所闻,得出今日中国存在五种危机的结论,但他也强调,虽然有危机,希望仍存,然而历史留给执政者(改革)的时间并不多。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杨锦麟在通商中国昨天首次推出的“透视中国”系列论坛上首个开讲,该论坛的协办机构是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

出生于厦门、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的杨锦麟,2003年主持凤凰电视台《有报天天读》节目而广受欢迎,去年,他放下报纸,转而主持《走读大中华》节目,通过在两岸三地特别是在大陆进行实地采访,陆续制作了72个节目,向观众推介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的中国”,其中,弱视群体是杨锦麟关注的焦点之一。

杨锦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他的一些结论,正是源于他在走读中国时获得的观感。

在昨天题为“中国的危机与希望”的论坛中,他列举中国存在的五种危机是:执政党的危机;社会分配制度的危机;社会阶层流动固化(或板块化)的危机;社会张力与社会群体性事件频仍的危机;人文伦理道德的危机。

他认为,至今没有一个社会制度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致命和根本的缺陷,包括奥巴马(美国总统)也要推行改革,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执政党正在向一般的政党转变并逐步地世俗化,但是,它面对党内利益集团的萌生和坐大,以及更多人对它的执政能力及执政基础合法性认同的问题。

在社会分配制度危机方面,他认为,社会财富正在迅速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相当部分财富来源呈现不公平和不合法,以北京为例,凭劳动致富者仅30%左右。

杨锦麟也尖锐地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上的机会越来越少,低收入阶层通过自身努力跃升为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跃升为富有阶层的机会越发渺茫”,“高等教育再也无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蚁族,蜗居,农民工地位,二代农民工,与官二代,隐性世袭现象形成悬殊反差”。

他举例说:“我们这一代可以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但现在,即使是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改变就业的命运。”

善治善政更显迫切
  
对于社会张力和社会群体性事件频仍的危机,杨锦麟说,新的动向显示,暴烈程度显著上升,暴力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民众对公力救助心存疑惑,要依赖自力救助。不过,尽管2009年局部性冲突此起彼伏,但社会大局依然稳定。

而人文伦理道德危机方面,杨锦麟认为,违背社会公德和政府诚信的事件屡见不鲜,见死不救折射了社会的冷漠。

杨锦麟说,必须承认,近代100年来,很少有一个国家和政党能够在60年时间里解决多数人的贫穷问题,但中国有更多的地方仍然没有摆脱真正意义的贫困,所幸中国大多数老百姓是温顺善良的,只要解决温饱别无所求,这为中国整体的整治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不过,因人口流动,农民工进出往返城市以及年轻化,民智和资讯已打开。

最后,他说,任何人或任何政治集团主政,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善治与善政,更显得迫切和必要。他强调,中国内忧多于外患,民生问题多于其他领域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头脑是清醒冷静的,问题是:历史还会给中国的执政者预留多少时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