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力拓谍案”背后的澳洲媒体

2009年7月22日《新民周刊》 文:黄萨

  最近,澳大利亚媒体着实热闹了一番,因为有了一桩“国际间谍案”。

  这个案件就是中国国家安全局逮捕了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胡士泰和其他3名员工,罪名是窃取国家机密和行贿。由于胡士泰已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算是澳大利亚人,就使得这桩案件成了中澳两国之间的一桩公案。

  关于案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和事情进展,中澳双方都做了详细报道,这里无需赘述。笔者想说的是,澳主流媒体将此事炒得沸反盈天,甚至妄加推断猜测,把一个司空见惯的经济间谍案上升到政治层面,这种表演也还是值得一评的。

  翻开近期的澳大利亚英文报纸,不得不佩服澳洲报人的敬业精神,居然能把一件本来不大的商业行贿案炒作成惊动朝野的政治事件。

  《悉尼先驱晨报》13日发表了该报驻北京记者的一篇报道,称“这次的逮捕决定是中国最高层领导胡锦涛同意后再作出的,这使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和严峻”。幸好中国外交部及时表态,明确指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并未授权调查胡士泰“ 间谍门”一事,并称某些媒体的部分报道不真实。但是,澳报会因此道歉或更正吗?当然不会。对大多数只看澳报的读者来说,报纸上的内容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了。

  但该报并没有罢休,接着在次日的一篇题为《经济在监狱里是无法增长的》的评论文章中严肃地说,力拓公司通过在铁矿石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已经得罪了中国当局,加上过去否决中铝的入股,使得中国安全和情报部门介入,以确保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受影响。该评论说,“可是,中国的经济在枪口下和监狱里是无法增长的。”

  看到这里,笔者想问的是,澳大利亚的监狱里是否也有经济罪犯?胡士泰在中国犯法就不能拘留吗?可看遍了澳大利亚的英文报纸,几乎全是“无罪推定论”,一口认定胡士泰不可能窃取中国的经济情报,更不会干贿赂中国官员的勾当。至于中国政府多次表态称有铁的证据表明胡士泰犯有间谍罪和贿赂罪,澳媒体根本不信,更不加以报道。在这些人看来,只要抓了西方人,肯定是中国情报部门的不对,而决非是西方人或西方公司的过错。这种傲慢与偏见已经渗透到西方报人的骨子里去了!

  《澳大利亚人报》的报道也很让人吃惊。该报援引“专家”的话说,逮捕力拓职工证明中国对西方公司很不信任,逮捕胡士泰是与中国“互信互利”的外交政策相违背的。有的报道还说,“逮捕胡士泰证明在中国做生意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中国能逮捕胡士泰,就能逮捕罗伯特或者汤姆”。可是别忘了,过去20多年来,澳大利亚有近千家公司在中国做生意,挣了成千上百万美元,有几个罗伯特或汤姆被抓了?一个行贿和窃取经济情报的胡士泰被拘留,就让澳公司感到风险了?!

  对这些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所谓分析报道,笔者其实并不陌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笔者发现西方多数人、包括媒体人士和政客,其实对中国的了解还很肤浅和片面,而且又有白人至上的优越感,不肯虚心观察中国的发展,一旦看到中国进步,那种一贯正确的冷战思维自然会渗透到报道和日常言行中。即便有个别记者斗胆报道中国的光明面,稿件也多半会被老板和总编扔到垃圾桶里。

  媒体的炒作有用吗?当然有用。至少开始还冷静克制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也终于坐不住了,公开表示在关注中国处理胡士泰的案件,希望中国谨慎从事——话里话外透出明显的威胁。这等于表明,在媒体和反对党的压力下,澳总理准备开始直接介入了。没办法,总理是靠选民吃饭的,而选民是只看当地报纸的。

  其实,中澳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少人经过多少年努力的结果,来之相当不易。何况两国经贸关系如此密切,到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地步。笔者希望澳方不要感情用事,要珍惜目前两国关系的大好局面,相信中国的法律。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煽风点火和道听途说只能把事情搞得更遭,而匆忙做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至少与真相相距甚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