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澳洲黑镇不黑


2008年1月21日《中国侨网》报道,在美国和澳洲的城镇及市中心,散落着很多名为“Westfield”的购物中心(威斯特菲尔德商业集团),这些都是澳洲第二大富翁弗兰克·洛维的产业。

2004年底,弗兰克·洛维出任澳大利亚足协主席,从幕后走到幕前,用他的那双无所不能的金手请来“神奇教练”胡斯·希丁克,竟奇迹般地把“澳 洲袋鼠”送进了2006年世界杯的16强。而这位在澳洲家喻户晓、管理着100多家购物中心、有着300多亿(美元)资产的传奇人物,就是在悉尼西部重镇 “黑镇”(Blacktown)起家的。

仲春的一天,我乘大巴专程到黑镇参观。想去“黑”镇,主要是受弗兰克·洛维的影响,想探寻斯人,缘何在斯地起家?

当大巴“嘎”地一声停在黑镇Westfield购物中心的地下巴士车站时,我还不敢相信:“黑镇到了?!”

之所以心存疑虑,是因为眼前的巴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显然超出了我的预想:长条形的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面前是两道自动上下的电梯,后面是车站工 作人员使用的电脑操纵台;大厅的左右两侧是透明的玻璃墙,每侧各设有5扇“摇控”玻璃门,以供乘客上下车(为安全起见,乘客进出需手动才能打开)。

门上标有站台的编号,门旁则立有大巴班次、时间及线路等情况的有机玻璃站牌,安全又方便。站牌既能将大巴“进”和“出”的车道与大厅隔开,又能使乘客看清车辆的号码和上下车的情况……

大厅里靠近站台的地方,疏密有序地摆放了很多供乘客休息的靠背椅。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把乘客推来的购物小车运走,以免堵塞通道。

“一个市镇的巴士车站有这水平,上面的购物中心就可想而知了!”我边想,边乘着电梯上到商业城(共5层)。只见里面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熙来攘往,一派繁荣景象。

我在商业城转悠了几圈,发现几乎所有的澳洲知名连锁超市和餐饮企业,如Coles、Woolworths、Kmart、Target、Franklin等,都在这里设有分店。不过,这与其它市镇的“Westfield”也没有什么不同。

继续往前“探寻”,才发现原来这里的“无限风光”却另有一片天地。

在澳洲,购物中心的顶层一般都用作停车场,而这里的顶层却是酒吧一条街。电梯门一开,便见灿烂阳光洒满整条“街”。“街口”处立着一个圆形的巨大雕塑花篮。旋转的篮子、别致的花朵、和谐的色彩,足见设计者的匠心。

为了营造酒吧的优雅环境,“街”心还设有几个花坛。绿树红花、青草紫藤,身处其中使人几乎忘记了“高处不胜寒”。

凭栏远眺,红房顶高矮不等地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层层叠叠,似波浪状漫向远方,整个黑镇尽收眼底。

从购物中心出来,走到黑镇的大街上,第一印象竟是:这里的非裔明显比澳洲其它地方多。他们衣着整洁,举止绅士,步履潇洒,神态自若,一副安居乐业的模样。“莫非黑镇的‘黑’来源于非裔聚居?”

我向一位经营杂货店的华人老板打听,当即证实了这一“哥德巴赫猜想”:“此地原是非洲难民的聚居区……虽取了个‘黑’字,但黑镇却不黑,你在街上转悠转悠就知道了!”

华人店主的确没有虚夸,这里街道整洁,市井繁荣,治安良好,给人以袖珍“CBD”(中央商业区)的感觉。得益于城市的有效管理,黑镇的安定祥和显然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了。

也许是受黑镇的商业氛围及管理理念的吸引,近几年,华人纷纷选择在这里落脚,经商的经商、打工的打工、念书的念书。从人口总数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原住的非裔,所以在华人圈里说起黑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悉尼西部的华人重镇。

有趣的是,在这里经商的华人虽多,却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唐人街”。

商业步行街以及火车站对面的居民区除了几家以“中国特色”为卖点的餐馆、超市和肉店的店名使用中文之外,大多数华人经营的杂货店、百货店等都没有打出中文招牌。虽然里面的货物价廉物美,而且多是从中国进口而来……

联想到弗兰克·洛维移民之初就是在黑镇以经营小百货店起家,于是我又开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里应该是很多华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吧?”

我在大巴车站乘车准备返回时,突然听到一阵“河东狮吼”。我抬头一看,竟是一位亚裔模样的女人在叫骂、追打自己10岁左右的女儿。不知是谁报了案,只过了几分钟,便来了两位警察,把这对母女带走。这似乎又印证了刚刚提到的“有效管理”。

这次旅行收获很多,但也留下了疑问,希望下回再来时,我会找到答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