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调查:低利率鲜有益处 退休者开始忧未来财务

根据一项最新调查,就财务安全性(financially secure)而言,一直以来都高居榜首的退休人员开始担忧他们的财务状况。

ME Bank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澳洲家庭的整体财务舒适度为5.5(总分为10),高于六个月前的5.29。

不过,就各个年龄层而言,唯有退休人员开始变得更消极,其它所有年龄层都对他们的财务愈发有信心。退休人员——尤其是那些依靠政府补助的退休人员的财务舒适度猛挫了5%。据报导,他们越来越担心他们的投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稳定性。

这是自2011年ME Bank开始此项调查以来,退休人员首次未登上财务安全性排行榜的宝座。此次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低借贷利率已减缓了房奴的压力,但并对低负债的退休人员而言几乎毫无益处。

与此同时,强劲的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已提高了空巢老人对他们财务的信心,他们的财务舒适度已劲升了12%。

抗癌药物10万/年起价 富人有钱买命 平民等死

医师们警告说,可以延长癌症患者生命的抗癌药物,每年的花费动辄在10万元以上,如此高昂的药价正在破坏卫生系统的存续能力,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不具备这种经济能力,相当于只能等死。

癌症专家认为,制药公司把抗癌药物卖到如此高价根本不合理,只是爲了赚取巨大的利润而已。专家们还担心,最前沿的癌症疗法最终可能会变成富人独享的“特权”。

Access Economics的研究人员针对澳洲抗癌药物的可获得性编写了一份重要报告。一名医师对研究人员说:“只有极少的(癌症患者)有那么多的闲钱可以负担得起每年高达12万元的治疗费用。”

报告称,“一些利益相关者积极为医药公司收取高药价辩护,宣称这是爲了收回开发药物的投资成本,而且也是确保未来医疗创新的关键。”报告揭露,事实远非如此。药物开发的初始阶段,往往是在由纳税人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完成的。

医药公司往往只需为第三期的临床试验投入成本,而这个阶段的成本怎么也不可能达到部份人士宣称的10亿元。

制药公司告诉研究人员,新癌症疗法的患者群体往往是非常小的。因为新的抗癌药物正变得愈加个人化,而且,许多新的抗癌药物都是用来延长临终患者的生命的,治疗期相对较短,如果不收取高价,制药公司就很难赚取到利润。

澳洲药品协会(Medicines Australia)会长肖(Brendan Shaw)说,制药公司要花上15亿元和15年的时间,才能把一款新药推出市场,这当中“要冒很多的商业风险”。不过他说,业界一直在设法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

澳洲肿瘤医疗集团(Medical Oncology Group of Australia)主席理查森(Gary Richardson)说,“没有任何卫生系统能够持续为10万元以上的药物付帐,而采用个性化的药物,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同时购买4种药”。他说,这种讨论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得坐下来谈。

理查森表示,他个人认为,一种药卖到10万元以上,是绝对不合理的。当某些人士每年从中获利超过850亿元的时候,人们“很难相信”制药公司真的需要把药卖到那么贵。

首置业者被禁用养老金买房 进军房市难上加难

澳洲工党上周承诺将对退休金相关法律每五年进行一次审核,这已关上了置业者的一扇大门:一直奋力爬上房产阶梯的澳洲人不能使用他们的养老金来购买首处房产。
  
澳洲的做法与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的都不相同,这些国家的首置业者可以利用他们的养老金购买房产。对于那些X世代以及Y世代的人而言,获得家庭存款仍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社会与经济建模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lling)对澳洲统计局(ABS)《2009-2010年收入与房屋调查》的分析,年龄处在25至34岁的典型澳洲租户把近1.4万元投入养老金。该调查对象包括单身与仅两人家庭的租户,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对养老金的投资超过3.5万元。
  
政府对养老金政策的任何变革都须克服养老金产业施加的压力,该产业可不想“束手就擒”,放弃对澳洲人储蓄的控制权。
  
澳洲养老金协会(Association of Superannuation Funds of Australia)的一名发言人称:“我们一贯反对把养老金账户余额转移至家庭存款或诸如此类的账户中。”
  
一对打算在明年把55万元投入房产市场的布里斯本夫妇表示,他们希望养老金能够资助他们购买房产。29岁的Nick Henderson是一名客户经理,23岁的Kiara Jackholme仍是一名学生,他们目前正在努力凑齐资金(购买房产)。Kiara Jackholme说:“我们将尽可能多地增加储蓄,不过不久后我们将面临相当多的债务。但若澳洲允许年轻人使用养老金进行首次置业,那么这将帮助更年轻一代进入房产市场。人们的投资无非就分股票与房产投资,股市的风险太大,没有保障性。”
  
这对年轻夫妇称,在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将有大量的时间利用收入来重建他们养老金账户的平衡。

深圳明确规定:移民海外者也可领取养老金

        据2013年8月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随着移民的兴起,深圳不少市民移民海外,社保关系该如何处理?深圳市社保局昨日解释称,参保人加入外国国籍后可申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也可以继续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只留养老关系者,符合领取养老金规定时,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养老保险待遇。

  保留户籍者保留社保个人账户

  根据社保法规定,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虽居住在国外但保留中国国籍和深圳户籍的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对此,深圳市社保局解释称,保留中国国籍和深圳户籍的,可以保留社保个人账户,等到符合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移民退保后回深工作可继续参保

  对取得外国国籍者,深圳市社保局解释,根据国家规定,已取得国外国籍者可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将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但参保人也可以选择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如果移居海外者再次回到深圳,出国前若终止社保的话,回国后缴费年限又要重新累计。如果参保人没有终止社保,回到深圳重新工作的话,在未达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在深圳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提供本人有效护照的,可以继续参保,以前参保5年者,后面只需再参保10年,累计参保满15年,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在深圳领养老金。

  每年一次到当地中国大使馆认证

  按目前的政策,男性职工在年满60岁,女性职工满50岁,社保缴费满15年后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这意味着,到退休年龄,即使拥有别国国籍,参保人仍可回国申请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据悉,办理退休后,退休人员在国外,社保经办机构可以将其每月的退休金寄给参保人。而每年一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也可以在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进行认证,之后寄送回国就可。

竞选开始 华人选票第一重要 艾伯特速往华埠拉票

周日(4日)下午,陆克文总理宣布确定9月7日为联邦大选投票日之后,反对党党魁艾伯特立即将悉尼华埠作为他大选拉票的第一站,带着副党魁比什普亲自现身唐人街饮茶店,积极争取华人选票。

在相机和记者团的包围中,艾伯特灵巧地伸手绕过人群,从茶点手推车上取了一盘猪肉包子。一名困惑的女服务员忍不住询问旁人:“这个人是谁?他是明星吗?”

爲了抵消陆克文对华人的吸引力,在大选投票日期公布后,艾伯特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在万寿菊餐厅(Marigold Restaurant)一间私密的后室里与自由党华人理事会(Liberal Party Chinese Council)的成员们会面。

“我们有许多具有中国背景的候选人,”会后,艾伯特对记者们说,“联盟党可不像工党,清一色是落马的前工会官员和陈旧过时的党派黑客在排队竞选。”

艾伯特的拉票队伍紧接着便走上了华埠街头,浩浩荡荡的一群人阻断了交通甚至是电车的行驶,涌入了Haymarket。

那里的中国游客见此阵势,急忙举起装饰着Hello Kitty的智慧手机,拼命拍照。“他是谁?”一名游客问,“当我回中国以后一定要把这些照片秀出来。”

不过,了解艾伯特真正价值的也大有人在。“当然,当然,(我知道他是谁),他是艾伯特。他是个了不起领导人。”来自Maroubra的12岁亚裔女孩Natasha Ateng说。

中餐馆New Tai Yuen足智多谋的女老板拿起一本菜单“啪”地打在艾伯特的胸膛上,从而迅速抢位成功,在镜头前摆好了pose。“我爱他,我要投他一票,我的家人和我的全体员工都要投他的票。”这位老板娘热情地说。

但还有一些人则完全不吃艾伯特那一套。“不必了,谢谢,我才不投他的票。”一名路人在被问及是否想拍张照时冷冷地说,“事实上,所有这些人只会让我更讨厌他。”

另一名路人见到艾伯特团队的浩大阵势,忍不住嫌恶地停下脚步,冲着艾伯特的亚洲粉丝大嚷:“你们都疯了吗?这家伙可是个恶毒的种族主义者!”

最新趋势:悉尼穆斯林学校数量大幅增加

据2013年8月4日《悉尼晨锋报》报道,过去15年里,新州的穆斯林学校数量大幅增加了3倍达到22所,穆斯林学校的学生总人数已经翻倍,目前总共超过10,000名。

悉尼的穆斯林学校数量和人数是新州教育系统里增长最快的,某些新州的穆斯林学校因为入学人数数量激增而不得不冻结入学等候名单,某些穆斯林学校不得不考虑要限制同一家庭兄弟姐妹的优先入学条件。

新华网“泼脏水” 俄媒怒斥:苏联解体,不惨!

多维新闻网 2013-08-04

新华网评论此文用苏联解体即崩溃的不实镜像来吓唬中国民众,亦是在为阻碍中国政治改革发起宣传攻势。这样的拙文,甚至连“老大哥”的媒体@俄罗斯之声都在新浪微博质疑“这样的文章能在新华网首页发表?恐怕人家是觉得被泼脏水,有点看不过去了。

8月1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自由主义,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潮》,文中提出“少数人想用自由主义‘扳倒’中国,而中产阶层的‘默认值’是中国不能搞乱了”,并对“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余下问题”表示否定。

同日,新华网发表署名为王小石的评论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痛斥“公知们造谣传谣制造社会负面新闻,诋毁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宣扬欧美的资本主义宪政模式,赤裸裸地煽动民众当炮灰引发中国社会动荡。”并指出“苏联休克崩塌给俄国人惨烈十年,中国人均资源的现实,决定中国惨烈会数倍于俄罗斯,所以中国人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肯定比欧美强加给中国的要好!”

《环球时报》社评秉持一贯的政治立场和居高临下的宣传姿态,把国内要求政府改革的自由主义思潮放在中国的对立面,有意混淆“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用心良苦。该社评还意图为“中产阶层”代言求稳,熟不知现实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正是对现有不良体制的弊端切肤体会最深的阶层,而并非声张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者,曾成杰、吴英……概莫能外。一言蔽之,环球社评即是阐释现有体制的合理性,唱衰必要的政治改革。

而那篇新华网评论,文章的理论水平、混淆视听的能力远不及环球,甚至不惜使用“带路党、西奴”这样的“论坛跟帖体”语言,其论据亦有诸多瑕疵:

在谈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的相关资料时,引用数据大多出自近20年前(真实性尚待考察),却闭口不提俄罗斯现已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2年7月国民人均收入已达12700美元(人民网)。

引述未经证实的戈尔巴乔夫言论:“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却不谈,2008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专访时所说:“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赏我为俄罗斯所做的一切。”

断章取义引用普京所言:“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却不提,2007年12月,普京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他(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做出了我不大可能敢做的事。他们向摧毁原有体制迈出了一步,俄罗斯人民已经不能忍受这个体制。我不能确信我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戈尔巴乔夫迈出了第一步。”

而2007年12月的一个民调显示,大约67%的民众认为俄罗斯需要民主。“民主”的概念得到俄罗斯社会的确认。

可以说,新华网评论此文用苏联解体即崩溃的不实镜像来吓唬中国民众,亦是在为阻碍中国政治改革发起宣传攻势。这样的拙文,甚至连“老大哥”的媒体@俄罗斯之声都在新浪微博质疑“这样的文章能在新华网首页发表?恐怕人家是觉得被泼脏水,有点看不过去了。

也许,某些“御用文人”,还以为中国民众民智未开,仍停留在文革前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实际上,这样做不仅起不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反而更易暴露宣传手段黔驴技穷的硬伤。

官媒党刊一系列文章都在声称,“宪政、自由主义、公民社会……”都会引发中国动荡,而动荡对中国来说是毁灭性的。其实,对于何为动荡?动荡的诱因是什么?民众都有清醒的认识。

在中国民众的历史记忆中,十年浩劫的文革才属于动荡,甚至是比动荡还严重的动乱。十年文革,中国经济发展停滞,大量无辜民众被整死。而这场动荡的原因,恰是没有宪政的结果。反观俄罗斯的转型过程,却并未出现动荡。

当前形势下,让民众在网上自由发言,不会引发动荡,甚至让民众上街合法游行来表达利益诉求(如厦门、大连等地反对“PX事件”),也不会引发动荡。

只有在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底层生活无望;司法不公,中产阶层权利受损;利益纷争,高层政治博弈……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中国才会出现动荡。

因此,为了避免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动荡,只有节制权贵资本继续对民众掠夺,加强法治建设保障民众政治、经济权利,通过宪政来规范权力部门的政治运行。而这些,唯有靠积极的政治改革来实现。

如历史学家马勇所言:“中国应从苏共改革中汲取积极的经验,主动改,早点改,彻底改。不仅可以避免解体悲剧,而且必将因改革后的宪政体制重建中国统一,达成分久必合的轮回。”

客观上,社会转型都会伴有一定的阵痛期,东欧各国实践不乏先例。但从长远来看,国人应不懈努力推动当局顺应潮流,主动变革。畏葸不前,拒绝改革导致的动荡,将是国人和民族的灾难。
新华网“泼脏水” 俄媒怒斥:苏联解体,不惨!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3-08-04 14:38: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680 次)

新华网评论此文用苏联解体即崩溃的不实镜像来吓唬中国民众,亦是在为阻碍中国政治改革发起宣传攻势。这样的拙文,甚至连“老大哥”的媒体@俄罗斯之声都在新浪微博质疑“这样的文章能在新华网首页发表?恐怕人家是觉得被泼脏水,有点看不过去了。

8月1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自由主义,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潮》,文中提出“少数人想用自由主义‘扳倒’中国,而中产阶层的‘默认值’是中国不能搞乱了”,并对“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余下问题”表示否定。

同日,新华网发表署名为王小石的评论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痛斥“公知们造谣传谣制造社会负面新闻,诋毁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宣扬欧美的资本主义宪政模式,赤裸裸地煽动民众当炮灰引发中国社会动荡。”并指出“苏联休克崩塌给俄国人惨烈十年,中国人均资源的现实,决定中国惨烈会数倍于俄罗斯,所以中国人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肯定比欧美强加给中国的要好!”

《环球时报》社评秉持一贯的政治立场和居高临下的宣传姿态,把国内要求政府改革的自由主义思潮放在中国的对立面,有意混淆“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用心良苦。该社评还意图为“中产阶层”代言求稳,熟不知现实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正是对现有不良体制的弊端切肤体会最深的阶层,而并非声张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者,曾成杰、吴英……概莫能外。一言蔽之,环球社评即是阐释现有体制的合理性,唱衰必要的政治改革。

而那篇新华网评论,文章的理论水平、混淆视听的能力远不及环球,甚至不惜使用“带路党、西奴”这样的“论坛跟帖体”语言,其论据亦有诸多瑕疵:

在谈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的相关资料时,引用数据大多出自近20年前(真实性尚待考察),却闭口不提俄罗斯现已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2年7月国民人均收入已达12700美元(人民网)。

引述未经证实的戈尔巴乔夫言论:“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却不谈,2008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专访时所说:“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赏我为俄罗斯所做的一切。”

断章取义引用普京所言:“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却不提,2007年12月,普京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他(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做出了我不大可能敢做的事。他们向摧毁原有体制迈出了一步,俄罗斯人民已经不能忍受这个体制。我不能确信我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戈尔巴乔夫迈出了第一步。”

而2007年12月的一个民调显示,大约67%的民众认为俄罗斯需要民主。“民主”的概念得到俄罗斯社会的确认。

可以说,新华网评论此文用苏联解体即崩溃的不实镜像来吓唬中国民众,亦是在为阻碍中国政治改革发起宣传攻势。这样的拙文,甚至连“老大哥”的媒体@俄罗斯之声都在新浪微博质疑“这样的文章能在新华网首页发表?恐怕人家是觉得被泼脏水,有点看不过去了。

也许,某些“御用文人”,还以为中国民众民智未开,仍停留在文革前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实际上,这样做不仅起不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反而更易暴露宣传手段黔驴技穷的硬伤。

官媒党刊一系列文章都在声称,“宪政、自由主义、公民社会……”都会引发中国动荡,而动荡对中国来说是毁灭性的。其实,对于何为动荡?动荡的诱因是什么?民众都有清醒的认识。

在中国民众的历史记忆中,十年浩劫的文革才属于动荡,甚至是比动荡还严重的动乱。十年文革,中国经济发展停滞,大量无辜民众被整死。而这场动荡的原因,恰是没有宪政的结果。反观俄罗斯的转型过程,却并未出现动荡。

当前形势下,让民众在网上自由发言,不会引发动荡,甚至让民众上街合法游行来表达利益诉求(如厦门、大连等地反对“PX事件”),也不会引发动荡。

只有在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底层生活无望;司法不公,中产阶层权利受损;利益纷争,高层政治博弈……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中国才会出现动荡。

因此,为了避免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动荡,只有节制权贵资本继续对民众掠夺,加强法治建设保障民众政治、经济权利,通过宪政来规范权力部门的政治运行。而这些,唯有靠积极的政治改革来实现。

如历史学家马勇所言:“中国应从苏共改革中汲取积极的经验,主动改,早点改,彻底改。不仅可以避免解体悲剧,而且必将因改革后的宪政体制重建中国统一,达成分久必合的轮回。”

客观上,社会转型都会伴有一定的阵痛期,东欧各国实践不乏先例。但从长远来看,国人应不懈努力推动当局顺应潮流,主动变革。畏葸不前,拒绝改革导致的动荡,将是国人和民族的灾难。

销量持续萎靡不振 欧宝进场一年后宣布退出澳大利亚


据2013年08月05日盖世汽车网报道,通用汽车旗下欧宝日前宣布,由于在澳大利亚市场的销量持续萎靡不振,该公司决定退出这一市场。

欧宝品牌去年8月份进入澳大利亚,最初计划三年内在这一市场销售1.5万辆汽车。然而截至去年年底欧宝在澳大利亚仅售出541辆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也仅达到989辆。

“欧宝澳大利亚公司将停止运营,并将立即着手关闭销售网络”,欧宝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宝与霍顿品牌目前已经展开分析调查,探讨未来以霍顿品牌销售欧宝车型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的汽车业正在不断衰退,今年5月份福特宣布,将于2016年关闭位于澳大利亚的整车和发动机工厂。这样一来,在澳大利亚开展整车生产业务的车企就将只剩下丰田与霍顿。

YouTube上火了!悉尼亚裔双胞胎姐妹收入可观

Sonia Lee与Janice Lee组合,又名Jayesslee (发音:Jay-ess-lee)可以说是澳洲音乐圈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双人组合了,不过在教会圈子以外,这对虔诚的基督徒却鲜为人知。

Jayesslee很少在国内的主流音乐馆里演出,但她们常常在教会里表演。

Janice向马来西亚电台表示:“尽管我们在悉尼出生并长大,但我们很少在家乡演出。”距离她们在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举办的VIDinc“YouTuber节”上盛大的处女秀仅有不到三周的时间,很难想象今年25岁的韩裔澳籍同卵双生姐妹在主流媒体中仍然鲜为人知。

不过她们在一些社交网站上却人气爆棚。其实不难看出这对双胞胎姐妹为什么这么热门,她们已建立了最受欢迎的由澳洲人创建的YouTube频道,她们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就吸引了140万名粉丝。这对双胞胎姐妹外形甜美,看起来很乖巧,讨人喜爱,她们近乎完美的音乐更是迷倒众生。她们在脸书上已有逾90万4000名粉丝,推特上的拥趸也超过10万。

在主流媒体上名不见经传的Jayesslee在YouTube上的超高人气已为她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次查看她们的一个视频,Jayesslee都可以得到小额报酬,因为每次在观看她们视频前,观众都会看到一小段广告。若YouTube上的视频已被观看过2.2亿次,那么她们所获得的收入可谓相当可观。

她们还制作了EP,Studio Sessions(包括原创音乐),并通过她们的网站出售她们歌曲的版权,使其商业化,更不用提她们的环球演出门票了,每场环球演观众都达到数千人,这些都是她们的收入来源。

数年来,这对姐妹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她们的公众形象,专注于社交媒体,偶尔接受采访,通常与新媒体(尤其是与亚洲相关的媒体)合作,并避开主流媒体。

她们的歌曲视频里通常有一小段聊天,此外她们还常在推特与Instagram上与粉丝互动,这是公众最容易获得了解她们一切信息的渠道。

8月18日在YouTube、推特、脸书以及VIDinc现场都可以看到Jayesslee演出。

VIDinc演出细节:

8月17日(周六)与8月18日在悉尼会展中心(Sydne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举行;ticketek.com.au上的票价为45-447元,YouTuber ''Meet & Greets''上的票价为10-35元;31位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澳洲的YouTube明星将来到现场;

必看:Jenna Marbles的古怪喜剧,以及韩国-澳洲双胞胎组合Jayesslee的表演。

独生子女家庭暴增 澳洲也出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据2013年8月5日《Courier Mail》报道,澳洲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现在,昆州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经超过了拥有4个以上子女的“脱线式”家庭(Brandy Bunch families)。

根据澳洲统计局(ABS)的人口普查数据,在过去5年里昆州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经增长了15.56%,全国则录得13.54%的增长。在2011年,昆州有202,806个独生子女家庭和200,048个子女人数在4个以上的家庭。

不过,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大量增加,一些对独生子女的批评也不绝于耳。比如舆论经常将独生子女称作“小皇帝”。这个词起源于中国,意指在“一孩政策”下被宠坏的孩子。

昆士兰州一位独生子女的母亲考华德(Xanthe Coward)女士就处在风口浪尖。“我和丈夫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由于经常忙于工作所以故意减少家庭成员人数。不过,我们现在面临是否给女儿艾波妮(Poppy Eponie)生个弟妹的压力。今年7岁的艾波妮经常和表兄妹和她的朋友一起玩,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我们不觉得她会被宠坏。现在认为只生一个好的人越来越多,省钱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就算你有一个大家庭,有很多孩子,但他们还是有独处的时候。”今年37岁的考华德表示。

安保集团(AMP)理财规划师里格比(Tony Rigby)表示家庭规模的缩小一点不令人吃惊,因为育儿成本已经涨到了天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要花81.2万元才养得起两个孩子,比2007年翻了一番。儿童保育和教育成本也在攀升,是家庭支出的大头。家庭成员越多,食品和电费单的开支就越高,还要买大房子,汽车也要够大。而且孩子越大,家里花的钱越多。一个成年后还住在家里的人花的钱是一个婴儿的5倍。”里格比表示。

根据2013年录得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布里斯班的教育成本在过去10年里上升了71%;食品支出上升了33%;住房成本上升60.21%;而医疗成本上升了63.26%。

在AMP的《2012年澳洲育儿成本报告》(2012 Cost of Raising Children in Australia Report)里,周收入在1,160元的家庭每周要花86元在婴幼儿身上,但花在18岁以上子女身上的钱高达每周500元。

昆州母亲莫洛尼有4个儿子,她表示在生了几个孩子后身上的担子从来没有卸下来过。但她认为,无论有多少孩子家长都必须乐在其中。莫洛尼说孩子们在大家庭里学会了如何处理纠纷,培养了爱心,还因为兄弟情谊而感到心里踏实。“孩子们最小的3岁,最大的14岁,他们知道如何从对方身上学习。成年后他们还是会保持这种兄弟情谊。”莫洛尼说。

布里斯班儿童心理学家洛克(Judith Locke)称,研究显示所有的家庭都会因其构成方式而有利弊,不能说独生子女家庭就一定不好。

独生子女和“脱线式”大家庭子女对比:

独生子女
- 获得更多父母关爱
- 在学校里成绩更好
- 缺乏待人接物的教育
- 会自娱自乐
- 面对更大的父母压力
- 可能变成父母的“朋友”

兄弟姐妹多的孩子
- 体育方面更突出,更独立,不依赖父母
- 在学校里和同学关系更好
- 懂得分享和待人接物技巧
- 容易和人斗殴
- 更喜欢独立做决定
- 更容易感到满足

工作度假签易申请 更多年轻法国人来澳找工

法国高达25%的年轻人失业率令当局头疼不已,但却令急需经验丰富人才的澳洲大公司喜上眉梢。

在2012年下半年,澳洲共批准了13.6万张工作度假签证,比20111-12同期相比猛增了23%。同期内,来自法国的申请也劲升24%。法国成为澳洲第五大背包客/度假海外工来源地,仅次于英国、台湾、韩国和德国。澳洲共向18岁到30岁的法国年轻人签发了1万2600张工作度假签,法国男子安东尼(Vincent Antoine)就是其中之一。

安东尼是一名管理顾问,一个月前才刚搬到墨尔本,开始了在澳洲的求职之路。在被问及为何选中澳洲时,他言简意赅地回答到:“阳光、就业率……工资和生活方式。”虽然他目前还没有如愿找到一份专业工作,但他认为情况对自己很有利。“这里的物价很贵,不过薪酬也高,大约是法国的三倍。”安东尼表示,去年他曾到悉尼观光,之后他就希望能旧地重游,后来他发现申请签证并不难。“我获得这张签证很简单。真的很简单,我只是在网络上填写了申请表格,两天后我就得到了签证。”他希望能在澳洲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并说服公司提名让他获得一张可以在澳洲待更久的签证。

法国管理顾问安东尼认为得到工作度假签证很简单

澳洲共与29个国家合作了两种工作签证项目,合作国家中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申请澳洲工作度假签证都很容易。还有13个国家正在与澳洲协商新签证项目。

这种签证允许持有者在澳洲工作12个月,但他们不得连续六个月为同一位雇主工作。某些签证持有者若在特定的澳洲次发达地区工作满88天,就能获得第二份工作度假签证。

到访澳洲的旅客中有四分之一为年轻人,他们在澳洲待得更久、游历的地方更广泛,平均开销为7300元。

鉴于工作度假签非常流行,旅游产业呼吁当局把有效期限延长至2年。澳洲旅游出口委员会(Australian Tourism Export Council)总经理Felicia Mariani一直就在为此努力。

目前,只有在农业和营建行业等特定行业工作的工作度假签证持有者才能申请第二年继续留在澳洲。Mariani希望当局把这一优待范围扩大至旅游业。“我们可以扩充工作度假签持有者的人数,让这些年轻人在澳洲工作。”

各州旅游厅长都对这一请求予以支持,但联邦部长似乎并不感兴趣。“目前的进展有些放慢,这主要归因于最近一段时间的改变。坦白说,我觉得在联邦大选投票日期公布之前,这一吁请是得不到任何结果的。不幸的是,我认为这会让我们在过去12个月所争取到的一切进步付诸东流。”Mariani如是说。不过,据她称,朝野两党都曾暗示他们会在联邦选举之后支持这一改变。

澳洲经济正在经历从矿业投资带头增长的模式转到以其他经济部门作为增长点的过渡期,因此旅游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澳币贬值和中国持续增长预计将会把更多澳人推向旅游部门。

旅游业是澳洲最大的服务出口部门,GDP值为410亿元。旅游部门和非旅游部门的澳洲企业都更倾向于雇佣工作度假者。

澳洲旅游局(Tourism Australia)不久前举办了“全球最爽工作”活动,全球年轻人为了争取这6个岗位总共提交了4.6万份视频申请。

Hays澳纽地区总经理Nick Deligiannis称,工作度假签是就业市场的重要一部分,满足了贸易、劳工、医疗、教育、行政、项目管理和IT行业的需求。

澳大利亚单身女性房产拥有率18% 单身男性仅10%

根据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单身女性房产拥有率为18%;相比之下,单身男性的不动产拥有率仅为10%。

据了解,年轻一代中女性的房产拥有率超越男性的主要原因是,新时代女性大多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节奏。在年轻女性看来,提前为自己购置房产,能够保障经济独立性和生活安全感。

据Domain地产报道,最新的澳洲数据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澳洲不同年龄层的女性房产拥有率总体要比男性高,这说明,大部分女性比男性更热衷投资不动产。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女性市场总监拉克.雷默对此做出评论,“该趋势将会继续持续。因为在澳洲,职业女性被认为是生活节省能手,并且能够对理财做出明智的决定,一旦选择了购置房产,能够更快偿还贷款,因此更能受到银行的信任。相比十年前的女性,新时代女性会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感到自豪,而不是依赖伴侣的经济无奈生活。”

没有安全的奶粉了:中国暂停所有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奶粉进口

据2013年08月04日新西兰国家电视台周日报道:中国暂停新西兰奶粉进口。
  
新西兰贸易部长Tim Groser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继恒天然公司警告部分乳粉原料受污染并流入中国后,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奶粉进口。

新西兰贸易部长Tim Groser接受《Television New Zealand》采访称:“中国的决策在我看来是完全适当的,中国方面已停止所有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奶粉进口。”他还称,此类贸易问题并不独见于中新贸易之间,新西兰正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监管机构进行紧密配合。

他还承认:“进口叫停对新西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性取决于问题的延深及持续程度。”

昨日恒天然公告所称:约有40万吨乳清蛋白原料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被出口给包括2家饲料生产商和3家中国公司在内的8个国际客户。据中国质检总局通告,约227.8吨被进口至中国。这些乳清蛋白用于和其他原料搭配起来生产婴幼儿奶粉和功能性饮料。其中,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

目前没有恒天然自有品牌受该批次原料污染。恒天然确信包括中国、澳洲、中东及拉美等地区的旗下恒天然品牌奶粉不受此影响。对于用作出口的乳清蛋白原料,恒天然是分开销售的。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代理总干事加拉赫(Scott Gallacher)质疑为何14个月前生产的有毒乳清蛋白原料,现今才浮出水面,被检查出来。

恒天然全球营收中的14%来自亚洲地区(截止1.31日半财年数据)。恒天然称,公司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目前正按之前行程在华访问,他将专门针对此事向中国消费者进行说明。

事情的发生适值一个月前中国发改委对雅培(36.75,-0.09,-0.24%)、美赞臣
、雀巢、惠氏和多美滋等外国奶粉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之际。雀巢公司和达能集团随后宣布将下调中国市场上部分婴儿奶粉的售价。

错把越裔当华人 影子财长遭黄英贤调侃

反对党财经事务发言人霍奇误把一名具有越南背景的自由党候选人称为“华人”,结果遭到了华裔金融部长黄英贤的叱责和调侃。

霍奇在悉尼主持了自由党Banks选区候选人办公室的揭牌仪式,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向了自由党在维州Chisholm选区的候选人阮约翰(John Nguyen),并介绍称他是个华人。

但事实上,阮约翰来自越南,1980年,他与祖父母一起,为了逃避越共迫害,而以难民身份来到澳洲。

霍奇之后在推特上纠正了这个错误:“对不起,我本应该介绍说阮约翰是一名澳籍越南裔的候选人,就像之后我在媒体上纠正过来的那样。是的,他很优秀!”

“我记得他母亲是中国人,但我知道我错了。他的经历很了不起。”

黄英贤对此表示:“我想对霍奇说,老兄,我跟他(阮约翰)长得一点都不像好吗。”黄英贤出生于马来西亚,是第一个进入联邦内阁的亚裔。

澳洲经济学家吁取消印花税提高住房交易

两位著名的澳洲经济学家对数百万个物业交易的研究显示,高昂的住房印花税每年抑制了近4万澳洲家庭迁移,呼吁取消住房印花税,以便年轻家庭和退休老人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居所。

据报道,每年各州政府从住房印花税上获得约120亿澳元的收入,但是这笔收入在最近几年出现下降,因为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房屋购买的减少,而高昂的房价又逼使那些确实买房子的房主交付更高税级的印花税。

近日,由前吉拉德政府顾问、现国际货币基金会经济学家大卫杜夫(Ian Davidoff,)及经济学家、工党议员雷伊(Andrew Leigh)对数百万个物业交易的研究发现,高昂的住房印花税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将近5亿澳元,取消住房印花税不仅可以帮助缓解澳洲的住房拥挤问题,使澳洲年轻家庭和老年的退休人员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住房,而且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他们说,在1993年至2005年期间,由于房价的迅速增长而不是法定税率的提高所引起的税级递进(bracket creep),使澳洲住房的印花税率从1993年的2.4%上升为2005年的3.3%。而印花税每增长10澳分,在第一年就会导致的住房交易减少3%,三年中减少6%。

研究发现,受阻的住房流动性可能会导致个人放弃在其它区域的更好工作机会,因而降低生产率,或由于长距离通勤而增加公路堵塞。房产交易税还可能导致房源的分配不当,阻止年轻家庭升级住房和抑制退休人员缩小住房。

从技术上,虽然是买方支付印花税,但实际上是卖方要减少同等数额的房屋价格,这意味着是卖方承担印花税成本。雷伊说,取消印花税就会让房价上升同等数额,并且会使住房交易增加,这对于买方和卖方都会有益。

据悉,2011年后半年各州财政厅长向联邦政府提议,取消州内印花税以换取得到联邦政府收入的更大份额,但被当时的联邦助理财长布拉德伯里(David Bradbury )斥为“无稽之谈”。
但作为引入消费税(GST)的一部份,其它交易的印花税于2000年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