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千计的澳洲年轻人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面临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成为了“失落的一代”。联邦政府为学校教育拨款数十亿元,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也创下新高,但有不少与社会脱节、无法参与培训或进一步深造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底层。
研究显示,5年前,澳洲全职工作的年轻人有近27万之多,但去年仅剩下20万。从全国来看,在15至24岁的年轻人中,有一成是“尼特族”(NEET),没有工作,也不接受教育或参与培训。而全澳的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17.7%,是全国失业率的逾3倍之多。2008年以来,失业期长达一年以上的年轻人几乎增加了一倍,而且15-19岁的年轻女性的失业率更是达到了35%。
悉尼西区和西南区,纽卡素(Newcastle)和卧龙岗(Wollongong)的部分地区,还有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是年轻人失业的“重灾区”。业界将年轻人失业率高企归咎于教育系统未能令年轻人做好就业准备,以及工会要求高薪酬以及加班费。
新州商会CEO卡特怀特(Stephen Cartwright)指出,政府在支持学生进入职场方面无所作为,而且近期当局撤销了对雇主启用学徒的财政奖励,也导致了培训机会的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在长期失业的澳洲人里面,有逾25%都是15至24岁的年轻人,而且如果是居住在非城市地区,他们能找到工作的机会又减少了一半。不过伴随着全职就业机会的减少,对很多毕业生或仍在接受相关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兼职工作变得越来越普遍,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兼职工作的青少年翻了两番,年轻人的兼职率则增加了一倍。
墨尔本大学的研究员罗宾逊(Lyn Robinson)和拉姆(Stephen Lamb)所撰写的相关报告中指出,年轻人工作的稳定性正在减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便是并非在参与学习或培训,也只能获得兼职的工作。他们相信有近14%的青少年,以及23%的年轻人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澳洲政府加大打压457签证 暗示大选前再修移民法
据2013年04月2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澳大利亚联邦移民部长(Brendan O'Connor)加大了政府对457签证工人项目的攻击力度,暗示将在大选前向议会提交立法草案,以便对移民法案(Migration Act)作出进一步的修订。
联邦移民部长28日宣称,有超过1万份457签证遭到了雇主的滥用。奥康纳拒绝详细说明政府的意图,但据《澳洲人报》了解,除了已宣布的,让公平工作申诉专员(Fair Work Ombudsman)负责检查企业合规性的计划之外,新的立法草案还将包含其他的变化。
“在截至目前为止的数据中,我认为有数以千计的457签证遭到了非法使用,这个规模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奥康纳对天空新闻(Sky News)的Australian Agenda说,“要我说,被滥用的457签证已经超过了1万份。”
在奥康纳发表上述评论的同时,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社会上有10万5600名持有457签证的外国工人——相比去年3月增加了19.2%。但是,自去年8月以来,457签证的签发量一直在降低。
联邦移民部长28日宣称,有超过1万份457签证遭到了雇主的滥用。奥康纳拒绝详细说明政府的意图,但据《澳洲人报》了解,除了已宣布的,让公平工作申诉专员(Fair Work Ombudsman)负责检查企业合规性的计划之外,新的立法草案还将包含其他的变化。
“在截至目前为止的数据中,我认为有数以千计的457签证遭到了非法使用,这个规模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奥康纳对天空新闻(Sky News)的Australian Agenda说,“要我说,被滥用的457签证已经超过了1万份。”
在奥康纳发表上述评论的同时,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社会上有10万5600名持有457签证的外国工人——相比去年3月增加了19.2%。但是,自去年8月以来,457签证的签发量一直在降低。
墨尔本首次购房者要抓紧了:$7000澳元现房首置补贴今年6月30日废止
根据维州政府4月28日宣布的新政策,6月30日过后,购买现房的首置业者将无法再获得7000澳元的补助。这是维州政府为了确保财政盈余、为基建挪出资金而采取的最新紧缩政策。
维州财长Michael O'Brien宣布,7月起,75万元及以下的现房就难以获得补助了。但这一政策对于营建业却是个绝顶好消息,因为新屋首置业的补助从现在的7000澳元提至1万澳元。
维州房产协会(REIV)的首席执行官Enzo Raimondo称,废除现房的补助将打击到绝大多数的首置业者。“购买现房的首置业者占大多数,因此这一政策改变将会打击到他们。”
O'Brien称,废除现房补助是为了资助印花税的改革:7月起,所有购买60万元及以下房产的首置业者都可享受40%的印花税优惠;2014年9月前,印花税优惠将再次下调10%,从而兑现联盟党政府的选战承诺——在4年任期内将印花税削减50%。
财长称,这些措施意味着购买40万新屋的首置业者可节省下逾16500元。
靠妻养家 华男作案前曾遭岳母嫌没本事
上周末,涉嫌谋杀华裔妻子和岳母的悉尼
华男被发现死于新州南部高地的铁轨中,警方断定其应该是遭列车撞死。而据他的生前友人曝料,他曾被岳母暗讽吃软饭。
上周五晚7点半,警方在Bundanoon的铁轨内发现了28岁华裔男子付洪瑞(Hong Rui Fu,音译)的尸体。而在此两天前,警方在付洪瑞位于奥本(Auburn)的家中发现了他26岁的妻子多丽丝·严(Doris Yan)和49岁岳母严玉玲(Yuling Yan,音译)的尸体。
据悉,第一个发现尸体的是多丽丝的父亲。他在上周三晚10点回家后,惊愕地发现了妻子和女儿的尸体。这对母女身上有多处刀伤,疑遭乱刀捅死,而且身上还有其他伤口。
案发后,警方发现付洪瑞不见了人影。据死者邻居称,他于案发当天上午神色平静地开走了岳母的银色Toyota Corolla。警方称,现场的迹象显示,付洪瑞在离开之前曾试图上吊自杀。
据《新报》报导,这对遇害的母女来自东北辽宁,而被认定为凶手的付洪瑞据曾向朋友抱怨岳母嫌他没本事,人也不够勤快,都在靠她女儿赚钱养家。付洪瑞的确没有固定的职业,曾做过按摩师,而岳母则是个体户,在澳洲打拼了多年,2011年花了48万元在奥本置业,妻子多丽丝在命案发生前,在Rushcutters Bay养老院当了4年的护士。
这对小夫妻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不过感情似乎还不错,多丽丝曾多次在微博中po夫妻两人的合照以及丈夫在打扫后院的照片。她曾于去年7月28日在微博中写道:“自从有了你,生命变得好美丽。”,并在去年3月29日发布了一篇图文微博,称:“我的房子,我的车。我的房奴生涯开始了!前面一定要有发财树。后院大葱,韭菜一定有!”,似乎对未来的生活非常憧憬。
而在案发不久前,据多丽丝的密友透露,她与付洪瑞的婚姻已经不再幸福,因此打算与之离婚。多丽丝的一位朋友说,“她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但即便如此,她也只是说在考虑离婚而已。”
在警方发现付洪瑞的尸体之前,一名目击者曾看见他家驾驶这严玉玲的汽车在出事铁轨附近出没。一名目击者于上周五下午3点左右时,曾看到一名亚裔面貌的男子焦虑地坐在一辆汽车中。
上周六,Arthur Katsogiannis探长称,“我们认为这名男子(付洪瑞)就是奥本谋杀案的凶手。”新州警方已经将本案交回当地警局处理,并向死因仲裁官提交了一份报告。
生活成本上涨 新西兰人为钱伤脑筋
据2013年4月29日《新西兰英文先驱报》报道,近日网上在线调查显示,近半新西兰人因为生活成本太高的原因而无法储蓄,因此无钱应付“紧急情况”的发生。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表示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非常伤脑筋,不知如何应付。
这项统计结果显示,有44%的新西兰人每次在发薪日到来之前就己经把工资花光,而女性“花光族”的比例高达48%。 30%的人表示会定期储蓄,23%的人表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会储蓄。
此外,令人注意的是,在所有受访者中,34%的人表示,如何理财让他们感觉压力太大,43%的受访者则表示,想到长期的财政状况,他们就感到非常不安与头疼。
无独有偶,另一项针对新西兰居民存款习惯的调查也有相似的结果。此项调查还显示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如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女性、以及Waikato和Otago地区居民最没有储蓄的习惯。
以年龄段来看,在18-29岁的人之间,月月“花光族“高达56%;在30-44岁的人之间,比例为50%,而45岁以上的人此百分比大大降低,仅有36%。按地域来看,Waikato地区居民“花光族”最多为50%,奥克兰为42%。从种族来看,外来移民的理财意识较强。65%的外族移民表示,他们在花钱上很小心,不会轻易超过预算。
业界人士指出,引起家庭预算紧张的主要原因包括,2010年消费税上涨、养老金(Kiwisaver)个人承担部份由2%上提到3%,汽油和房产价格上涨。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感觉到支出增加的压力,但却没有采用实际的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如果采取一些小的变化,就会减少生活费用的支出,如减少酒精、香烟的消费和卫星电视(Sky TV)的使用。
这项统计结果显示,有44%的新西兰人每次在发薪日到来之前就己经把工资花光,而女性“花光族”的比例高达48%。 30%的人表示会定期储蓄,23%的人表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会储蓄。
此外,令人注意的是,在所有受访者中,34%的人表示,如何理财让他们感觉压力太大,43%的受访者则表示,想到长期的财政状况,他们就感到非常不安与头疼。
无独有偶,另一项针对新西兰居民存款习惯的调查也有相似的结果。此项调查还显示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如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女性、以及Waikato和Otago地区居民最没有储蓄的习惯。
以年龄段来看,在18-29岁的人之间,月月“花光族“高达56%;在30-44岁的人之间,比例为50%,而45岁以上的人此百分比大大降低,仅有36%。按地域来看,Waikato地区居民“花光族”最多为50%,奥克兰为42%。从种族来看,外来移民的理财意识较强。65%的外族移民表示,他们在花钱上很小心,不会轻易超过预算。
业界人士指出,引起家庭预算紧张的主要原因包括,2010年消费税上涨、养老金(Kiwisaver)个人承担部份由2%上提到3%,汽油和房产价格上涨。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感觉到支出增加的压力,但却没有采用实际的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如果采取一些小的变化,就会减少生活费用的支出,如减少酒精、香烟的消费和卫星电视(Sky TV)的使用。
墨尔本首季度房价涨势创十年之最
据2013年4月29日澳洲房产观察网报道,维州房产协会REIV最新资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墨尔本的中位房价跃升了5.1%达到56.15万澳元。
据报道,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中位房价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53.65万澳元开始至今年首季已上涨了4.65%。这是十多年来第一季度增长最强劲的一次。
维州房产协会执行长雷门多(Enzo Raimondo)称,从去年第四季度买家人数开始增加并一直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交易量、房价以及成交率都在增加。
“据估计销售量比去年第一季度高出6.4%,”雷门多说,“有许多因素造成了房产需求的增加,比如人口增长、消费者信心提升以及低利率下整体购买力的提高。高水准的住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房源,特别是在远郊的房产市场和内城区的套房市场,这些均能使一年来的房价上涨,”
雷门多表示,房价上涨在内中环住宅区尤为明显,Brighton、Balwyn、Balwyn North、Northcote、Doncaster、Camberwell等住宅区增长强劲。Doncaster经历了第一季度17.2%的最高增长。去年12月Doncaster的独立房中位价是70.8万澳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则为83万澳元。
Brighton随其后,今年第一季度独立房中位价增长了12.5%达到200万澳元,这是Brighton的中位价首次达到这样水平。
Balwyn经历了11.4%的第三最高增长,独立房中位价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25万澳元上涨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39.25万澳元。Balwyn North的房价本季度增长了11.2%,中位价达到109万澳元。Northcote本季度独立房价格增长了9.9%,中位价达到85.5万澳元。Camberwell独立房中位价在第一季度为140万澳元,相比于去年第四季度的128.75万澳元增长了8.7%。
据报道,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中位房价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53.65万澳元开始至今年首季已上涨了4.65%。这是十多年来第一季度增长最强劲的一次。
维州房产协会执行长雷门多(Enzo Raimondo)称,从去年第四季度买家人数开始增加并一直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交易量、房价以及成交率都在增加。
“据估计销售量比去年第一季度高出6.4%,”雷门多说,“有许多因素造成了房产需求的增加,比如人口增长、消费者信心提升以及低利率下整体购买力的提高。高水准的住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房源,特别是在远郊的房产市场和内城区的套房市场,这些均能使一年来的房价上涨,”
雷门多表示,房价上涨在内中环住宅区尤为明显,Brighton、Balwyn、Balwyn North、Northcote、Doncaster、Camberwell等住宅区增长强劲。Doncaster经历了第一季度17.2%的最高增长。去年12月Doncaster的独立房中位价是70.8万澳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则为83万澳元。
Brighton随其后,今年第一季度独立房中位价增长了12.5%达到200万澳元,这是Brighton的中位价首次达到这样水平。
Balwyn经历了11.4%的第三最高增长,独立房中位价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25万澳元上涨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39.25万澳元。Balwyn North的房价本季度增长了11.2%,中位价达到109万澳元。Northcote本季度独立房价格增长了9.9%,中位价达到85.5万澳元。Camberwell独立房中位价在第一季度为140万澳元,相比于去年第四季度的128.75万澳元增长了8.7%。
悉尼99%私营出租房 低收者住不起
根据一个大型福利团体的调查,在悉尼私营出租房产中,只有不到1%是低收入或靠领取社会保障福利金过活的群体住得起的。
Anglicare Sydney本月在对大悉尼地区1万2880处出租房的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23处是福利金领取者租得起的。低收入群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对于两位成年人赚取最低工资的家庭而言,只有208处房产是可负担的。至于收入仅达最低工资水平的单身者,34处房产为可负担。而赚取最低工资的单亲家长更苦,他们租得起的房产仅有区区5处。
Anglicare Sydney的首席执行官Grant Millard称,这份调查说明低收入群体已经被挤出了悉尼的私营租房市场。“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边缘化,无法获得一个更美好、更有保障的未来,这令我们很担忧。”
这份于周一公布的《租房可负担性简报》(Rental Affordability Snapshot)发现,领取找工津贴(Newstart)的单身者找到不可负担的住房,而拖家带口的夫妻若只靠找工津贴生活,租房选择最多也只有两处。
其他领取福利金群体拥有的住房选择也少得可怜,比如说领取青年津贴的单身者根本就找不到房子住,残障补助金领取者可以找到2处住所选择,领取育儿津贴的单亲家长也只能找到2处出租房选择,老年金领取者的选择稍微宽裕些,但也只有5处。这份报告把可负担的租金水平定义为占租房者收入的30%以下。
Millard指出,悉尼高不可攀的房租让很多低收入群体背负着沉重的租房压力,很多人为了找到容身之所,不惜支付45%以上的收入。“对于低收入和领取政府补助金的人来说,租房市场非常压抑。”“而如果他们要等待公屋,那估计要等到头发发白,在此期间,很多人濒临无家可归,另有些人则直接流浪到街头。”
新州住房厅(Housing NSW)的数据显示,公屋需求持续升高,但悉尼公屋的等待时间至少要2年,悉尼市区的则要5年。
全国住房供应委员会(National Housing Supply Council)在《住房供应与可负担性关键指数》报告中指出,新州大约短缺8.9万处住房,该州承受租房压力的低收入群体比例最高,几乎有2/3的低收者把至少30%的收入用于租房,还有25%把半数以上的收入用于付房租。
Anglicare在报告中建议州府缩短公屋等待时长,并对符合资格的群体试行一项可负担性房贷试行计划。
新州家庭与社区事务厅长高华德(Pru Goward)对此表示,她正在努力为新州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公屋体系。
Anglicare Sydney本月在对大悉尼地区1万2880处出租房的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23处是福利金领取者租得起的。低收入群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对于两位成年人赚取最低工资的家庭而言,只有208处房产是可负担的。至于收入仅达最低工资水平的单身者,34处房产为可负担。而赚取最低工资的单亲家长更苦,他们租得起的房产仅有区区5处。
Anglicare Sydney的首席执行官Grant Millard称,这份调查说明低收入群体已经被挤出了悉尼的私营租房市场。“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边缘化,无法获得一个更美好、更有保障的未来,这令我们很担忧。”
这份于周一公布的《租房可负担性简报》(Rental Affordability Snapshot)发现,领取找工津贴(Newstart)的单身者找到不可负担的住房,而拖家带口的夫妻若只靠找工津贴生活,租房选择最多也只有两处。
其他领取福利金群体拥有的住房选择也少得可怜,比如说领取青年津贴的单身者根本就找不到房子住,残障补助金领取者可以找到2处住所选择,领取育儿津贴的单亲家长也只能找到2处出租房选择,老年金领取者的选择稍微宽裕些,但也只有5处。这份报告把可负担的租金水平定义为占租房者收入的30%以下。
Millard指出,悉尼高不可攀的房租让很多低收入群体背负着沉重的租房压力,很多人为了找到容身之所,不惜支付45%以上的收入。“对于低收入和领取政府补助金的人来说,租房市场非常压抑。”“而如果他们要等待公屋,那估计要等到头发发白,在此期间,很多人濒临无家可归,另有些人则直接流浪到街头。”
新州住房厅(Housing NSW)的数据显示,公屋需求持续升高,但悉尼公屋的等待时间至少要2年,悉尼市区的则要5年。
全国住房供应委员会(National Housing Supply Council)在《住房供应与可负担性关键指数》报告中指出,新州大约短缺8.9万处住房,该州承受租房压力的低收入群体比例最高,几乎有2/3的低收者把至少30%的收入用于租房,还有25%把半数以上的收入用于付房租。
Anglicare在报告中建议州府缩短公屋等待时长,并对符合资格的群体试行一项可负担性房贷试行计划。
新州家庭与社区事务厅长高华德(Pru Goward)对此表示,她正在努力为新州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公屋体系。
网络奇文:普通家庭十年一千万的理财计划
我的投资理财目标不大,有一千万就可以了。钱财多了有害无益。但适量的富足可以给人带来安全,自由,舒适,和小小的成就感。我的计划是500万的时候,太太不工作,可以全心照顾刚上小学的孩子们,一千万的时候我退休。退休不是什么都不干了,但是不为衣食工作,彻底实现finanical freedom。计划看起来好像太遥远,但我觉得再有十年时间,运气不太坏的话,在我们45岁以前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家是湾区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了。家庭税前年收入20万不到一点点,Bonus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2万。六年前我们一文不名地来到湾区的时候,那是年收入只有14万,看着湾区的天价房价,感觉生活毫无希望。那时经过密密麻麻的住宅区的时候,老是叹息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家啊。那时个别同事家房价已达800k,在我当时看来 如天上的银河一样可望不可及。
通过和湾区前辈的接触,明白投资理财的道理后,才渐渐明白发家致富的渠道。只怪刚
到美国时,中西部的城市信息太闭塞。如果读书时就开始注重投资的话,资产应是现在的一
倍。五年前,我对太太说,五年后我们会有一百万。我太太说我做梦,就是不吃不喝,不交税,把工资全存下也不会有一百万。我说不是这样算的。过去六年里,每年年终我都会计算一下家庭的帐目,下表是过去六年的总结。
2001/1 2002/1 2003/1 2004/1 2005/1 2006/1 2007/1
cash 0.5 0 3 2 5 1 2
stock 0.5 2.5 2 2 0 0 0
retirement 3 6 9 12 16.3 21.05 29.2
Net House Equity 0 8 12 23 45 64.75 89
total 4 16.5 26 39 66.3 86.8 120.2
Growth Rate 313% 58% 50% 70% 31% 38%
Total Debt 84
六年以后果然有了120万。买房时间是,2002,2003,2005,2006,地点是湾区,中国轮着来。这样的数据大家可能都看腻了,同样的故事在湾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庭里同样地上演着。
我想说的是,如何从120万,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达到一千万。
首先看Growth Rate,头几年的增长率比较高,在50-60%左右,因为还没有什么资产,最近几年下滑在30%~40%。主要原因是盘面大了,每年固定的Cash进帐相对减小。我估算了一下,未来三年里growth rate会下降到15%,主要原因有两个:
杠杠(leverage)用光了。我的投资策略还是保守的,每次至少10%的首付。现在总的贷款 是八十万,是我们收入的四倍。如加上其他的房租收入,贷款只有三倍。Debt/Asset ratio 也控制在50%左右,就是说,美国中国房价明天一起跌去一半,也不要紧。
但leverage确实是用光了,第一不能refinance了,因为我们现在的利率很好。第二,大房子收益很差,小房子太辛苦了,担心管不过来。未来几年的行情很难说,盘面大了,保本最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家遇到的谷米家遇到的同样问题,增长的瓶颈问题。
如果不开拓新的投资渠道的话,十年后的我们家的资产将只有250万左右,离一千万还很远。也许太太十五年后可退休,我可还得再奋斗20年,才会有一千万,那是也五十多了,没什么意义。
春节时候,我用各种模型反复比较,除非是用特别大的leverage,比如零首付,凭着20万的收入,是很难达到一千万的,要想用稳健的方式,10%的首付,固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测的话,按历史平均回报,最多可以达到500万。这和我在湾区的观察非常一致。在这里生活20年,头脑清醒善于经营的家庭最多也就400~500万了。
过去六年里,我的现金总是很低。要想达到1千万,又要规避过度风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自己固定的现金流。我家每年现金净存款是五万。过去,我们每年基本上可以用它leverage 30万的Asset,如果每年现金净存款可以提高到20万的话,每年的就可以leverage 120万的Asset,十年1200万。如果十年房价回报是80%到100%的话,加上现有的120万,十年以后应该可以赚到1千万。
帐算好了,几个问题要一一解决。
1)如何把每年的净存款提高到20万。没什么好办法,趁自己还年轻,改行作金融,两年前改行的兄弟们,现在一年的收入已经到20~30万了。 争取趁这两年房产市场平稳,赶紧改行。 三年后争取把净存款提高到每年15~20万。
2)房子多了的管理问题,我觉的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房子贵。房子贵,所以2000万的Asset也就是30~40套公寓。在其他地方,上百套公寓肯定管不过来。公寓数超过五个的时候,我就成立自己的管理公司,雇人来管。湾区的另一个优势是有便宜的labor,不会英语的中国人管管房子,1500/month就可以请到。房子吗,我只租给中国人,所以语言不会有问题。
3)入市时机。 我打算房价涨起来以后再开始买。房子要么不涨,一旦开涨,会持续很多年。错过头里的10%的涨幅根本无所谓。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积累现金。手上有现金,未来又有大笔的固定的现金流作保证的话,就可以leverage很大的 Asset. 过去六年,扩张太快,现金一直在一二万的样子。这几年停一下,三年以后 ,我手上的现金应该在20~25万左右。
4)Cash flow. 很多人抱怨湾区找不到positve cash flow的房子。那要看你怎么算了。如果是interest only的话,不是不可能。头几年会slight negative cash flow. 35万的apartment可以租1200~1500/month,在Rent control的区域,25万的 apartment可以租1200/month。我不怕rent control,因为我只租中国人,他们过几 年就自己买房了。在中国,interest only的话,很多地方现在就可以做到positive cash flow。不过中国的房子不敢多买,有两三套就够了。未来三年cash flow的状况会有所显著改善,rent会上调15~20%左右。
5)风险。如果房价不长,持续下滑,我压根没有风险,因为我不会入市。十年后的资产在300万到400万之间。如果房价涨了一年又连跌十年,诱我入市,也没关系, 因为有强大的现金流保证,我就长期持有,等待下一个革命高潮。实事上,房价下滑两年涨了一年又连跌十年,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从未发生过。我担心的是,房价今年又开始一路猛涨,那我的计划就落空了。只能持币寻找其他的机会了。
6)如果象很多人预计的那样,房价这两三年持平,未来看好,房价重复加州过去的四次cycle的话。我可就发了。因为我的全部计划就是按这个准备的。下一个cycle结束的时候,我45岁前资产肯定会超过1千万。那是我就把他们逐步全卖了,买个S & P Index,慢慢用。 人生花不了那么多钱,再多也是无意义。
如意算盘打了一圈,各位见笑了。是不是有点象大跃进时,毛主席说“粮食太多吃不完,怎么办?”的口气?这里的大师很多,千万资产的就好几个。欢迎砸砖,也请前辈多赐教。人生要作的事情很多,不光是发财。但理财是人生要做的诸多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如同娶妻生子一样。相对埋头苦干而言,理财劳神不多,回报丰厚 。
我们家是湾区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了。家庭税前年收入20万不到一点点,Bonus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2万。六年前我们一文不名地来到湾区的时候,那是年收入只有14万,看着湾区的天价房价,感觉生活毫无希望。那时经过密密麻麻的住宅区的时候,老是叹息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家啊。那时个别同事家房价已达800k,在我当时看来 如天上的银河一样可望不可及。
通过和湾区前辈的接触,明白投资理财的道理后,才渐渐明白发家致富的渠道。只怪刚
到美国时,中西部的城市信息太闭塞。如果读书时就开始注重投资的话,资产应是现在的一
倍。五年前,我对太太说,五年后我们会有一百万。我太太说我做梦,就是不吃不喝,不交税,把工资全存下也不会有一百万。我说不是这样算的。过去六年里,每年年终我都会计算一下家庭的帐目,下表是过去六年的总结。
2001/1 2002/1 2003/1 2004/1 2005/1 2006/1 2007/1
cash 0.5 0 3 2 5 1 2
stock 0.5 2.5 2 2 0 0 0
retirement 3 6 9 12 16.3 21.05 29.2
Net House Equity 0 8 12 23 45 64.75 89
total 4 16.5 26 39 66.3 86.8 120.2
Growth Rate 313% 58% 50% 70% 31% 38%
Total Debt 84
六年以后果然有了120万。买房时间是,2002,2003,2005,2006,地点是湾区,中国轮着来。这样的数据大家可能都看腻了,同样的故事在湾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庭里同样地上演着。
我想说的是,如何从120万,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达到一千万。
首先看Growth Rate,头几年的增长率比较高,在50-60%左右,因为还没有什么资产,最近几年下滑在30%~40%。主要原因是盘面大了,每年固定的Cash进帐相对减小。我估算了一下,未来三年里growth rate会下降到15%,主要原因有两个:
杠杠(leverage)用光了。我的投资策略还是保守的,每次至少10%的首付。现在总的贷款 是八十万,是我们收入的四倍。如加上其他的房租收入,贷款只有三倍。Debt/Asset ratio 也控制在50%左右,就是说,美国中国房价明天一起跌去一半,也不要紧。
但leverage确实是用光了,第一不能refinance了,因为我们现在的利率很好。第二,大房子收益很差,小房子太辛苦了,担心管不过来。未来几年的行情很难说,盘面大了,保本最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家遇到的谷米家遇到的同样问题,增长的瓶颈问题。
如果不开拓新的投资渠道的话,十年后的我们家的资产将只有250万左右,离一千万还很远。也许太太十五年后可退休,我可还得再奋斗20年,才会有一千万,那是也五十多了,没什么意义。
春节时候,我用各种模型反复比较,除非是用特别大的leverage,比如零首付,凭着20万的收入,是很难达到一千万的,要想用稳健的方式,10%的首付,固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测的话,按历史平均回报,最多可以达到500万。这和我在湾区的观察非常一致。在这里生活20年,头脑清醒善于经营的家庭最多也就400~500万了。
过去六年里,我的现金总是很低。要想达到1千万,又要规避过度风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自己固定的现金流。我家每年现金净存款是五万。过去,我们每年基本上可以用它leverage 30万的Asset,如果每年现金净存款可以提高到20万的话,每年的就可以leverage 120万的Asset,十年1200万。如果十年房价回报是80%到100%的话,加上现有的120万,十年以后应该可以赚到1千万。
帐算好了,几个问题要一一解决。
1)如何把每年的净存款提高到20万。没什么好办法,趁自己还年轻,改行作金融,两年前改行的兄弟们,现在一年的收入已经到20~30万了。 争取趁这两年房产市场平稳,赶紧改行。 三年后争取把净存款提高到每年15~20万。
2)房子多了的管理问题,我觉的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房子贵。房子贵,所以2000万的Asset也就是30~40套公寓。在其他地方,上百套公寓肯定管不过来。公寓数超过五个的时候,我就成立自己的管理公司,雇人来管。湾区的另一个优势是有便宜的labor,不会英语的中国人管管房子,1500/month就可以请到。房子吗,我只租给中国人,所以语言不会有问题。
3)入市时机。 我打算房价涨起来以后再开始买。房子要么不涨,一旦开涨,会持续很多年。错过头里的10%的涨幅根本无所谓。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积累现金。手上有现金,未来又有大笔的固定的现金流作保证的话,就可以leverage很大的 Asset. 过去六年,扩张太快,现金一直在一二万的样子。这几年停一下,三年以后 ,我手上的现金应该在20~25万左右。
4)Cash flow. 很多人抱怨湾区找不到positve cash flow的房子。那要看你怎么算了。如果是interest only的话,不是不可能。头几年会slight negative cash flow. 35万的apartment可以租1200~1500/month,在Rent control的区域,25万的 apartment可以租1200/month。我不怕rent control,因为我只租中国人,他们过几 年就自己买房了。在中国,interest only的话,很多地方现在就可以做到positive cash flow。不过中国的房子不敢多买,有两三套就够了。未来三年cash flow的状况会有所显著改善,rent会上调15~20%左右。
5)风险。如果房价不长,持续下滑,我压根没有风险,因为我不会入市。十年后的资产在300万到400万之间。如果房价涨了一年又连跌十年,诱我入市,也没关系, 因为有强大的现金流保证,我就长期持有,等待下一个革命高潮。实事上,房价下滑两年涨了一年又连跌十年,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从未发生过。我担心的是,房价今年又开始一路猛涨,那我的计划就落空了。只能持币寻找其他的机会了。
6)如果象很多人预计的那样,房价这两三年持平,未来看好,房价重复加州过去的四次cycle的话。我可就发了。因为我的全部计划就是按这个准备的。下一个cycle结束的时候,我45岁前资产肯定会超过1千万。那是我就把他们逐步全卖了,买个S & P Index,慢慢用。 人生花不了那么多钱,再多也是无意义。
如意算盘打了一圈,各位见笑了。是不是有点象大跃进时,毛主席说“粮食太多吃不完,怎么办?”的口气?这里的大师很多,千万资产的就好几个。欢迎砸砖,也请前辈多赐教。人生要作的事情很多,不光是发财。但理财是人生要做的诸多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如同娶妻生子一样。相对埋头苦干而言,理财劳神不多,回报丰厚 。